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年级课内扩展阅读研究

2022-05-30肖全胜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文章

肖全胜

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其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想要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这一时期的语文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语文学习已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而是要开始与阅读结合,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名人名家的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但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认识上对课内阅读存在偏差,他们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专门开展阅读能力提升的环节,只是将教材中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花两三个课时去研究该文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下去便会导致学生课内阅读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提升和发展。

除此之外,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时,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将讲解与剖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为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通常由教师为学生讲解知识,但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带入感情去理解文章大意,从而使自己对阅读题材有独特的见解。再者,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时,由于小学的教学资源以及各项设备有限,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也直接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结合上述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设课内阅读环节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将课本上的文章学习与学生的课内阅读环节混为一谈,认为教师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便会学到相关的阅读方法和知识,根本不需要重新开设专门性的课内阅读环节,因而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遇到他们认为值得学习和讲解的文章时,往往会花费两三个课时去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改善这一现状,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程上分出时间为学生开设专门性课内阅读环节,在取材的时候教师要多挑选与课本知识相匹配的课外阅读文本类型,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提前挑选的文本进行整合,在讲解完书本上的文章后,留出10分钟的时间将提前整合的、同类型的课外阅读文本为学生分发下去,让学生根据教师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当堂完成阅读,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讲授,以此来测验学生对本节课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策略、有方法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前要为自己设置相对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在课堂知识讲授完后让学生立即去做相应的课外阅读训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文章阅读中去,还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

除此之外,由于教师长期注重教材本身,加之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往往急于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节,合理运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时间,将碎片化时间进行整合,从而加快课堂节奏,教师教学时也能更加轻松。以《落花生》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大意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正式上课时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文章具体内容以及学完后对学生的启发上面。之后,教师可适时地将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上面来,合理解决长期以来只注重教材的局限性和课堂阅读时间不够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内阅读时间,从而真正地投入到阅读当中,提高阅读水平,开阔阅读视野。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满堂灌”式的演讲,自己讲得口干舌燥,但是学生却反响平平,这种包办式的课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便会使学生丧失阅读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文章时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缺乏新意。社会在更新,学生的思维也在更新,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陈旧的方法去教新时代的学生,要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角色,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自己对文章有初步理解和认知后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状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更深地认识与理解所要阅读的文本,要让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速读一遍文章,并根据自己第一遍速读文章时产生的问题去进行第二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反复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若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例如,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层次划分,教师通过学生划分的层次安排学生进行一对一阅读能力帮扶训练,每四人为一组,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教师将每天要学习的课外阅读文章提前布置给每一个小组,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进行阅读。可以专门开展一节课进行阅读能力比拼大赛,班级之间采用轮流制的方式为大家进行课堂知识讲解,学生站上讲台,教师站在台下担当评委,予以辅助,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精准帮助,合理引导学生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讲授方式,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将内容讲授清楚,让学生在各小组不一样的阅读讲解当中获得启发,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从而使课堂实现“以生为本”。这种比赛形式让学生对同一篇文章进行各自不同的讲解,一方面会激起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会让讲解的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创设课堂情境

语文教学本应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且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维能力活跃而有趣,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不应将课堂气氛搞得过于沉闷。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课堂并且培养其课内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内的人物。以《牛郎织女》一文为例,让学生分别扮演牛郎和织女,在扮演之前对二者的生平经历加以了解,然后根据他们的经历去揣摩人物对话,在演绎时学生可以适当配以动作表情,其他观看的学生要带着以下三个学习目标去学习:1.在观看故事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懂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2.要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古代人民借民间神话来表达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3.要从叙事的角度具体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感受作者对于故事的高潮以及伏笔的处理。在观看完表演的故事后,要对以上三个问题有自己初步的认知和理解,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对故事不同的理解来为学生进行具体讲授,从而使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的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合理运用网络,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时下所流行和自己所喜爱的方式进行编排演绎,按照轮流制度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为大家进行表演,一轮表演过后评出最优小组,由教师对表演较好的一组进行奖励,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三、革新知识呈现

(一)理论结合实践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一味去讲授书本上所呈现的知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仅仅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教授的阅读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阅读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适时地带领学生去自然界看一看,比如,在学习和季节有关的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的树林里上课,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自然的风光,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更好地去领略作者写作时的心境,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例如,在教授《草原》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在学校同意下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里教学。在正式开始讲授之前,可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看到草原时的心情,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此时此刻就处于草原之上,看到的是成群结队的牛羊,听到的是呼啸而过的劲风。睁开眼睛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刚刚想象到的场景进行互相交流探讨,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散自己的思维。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以“草原”为题进行古诗飞花令比赛,说出古诗词最多的那一小组可获得由教师准备的一份精美礼品。除此之外,教师可让学生以S型接龙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逐段逐句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大致结构以及故事发展脉络,从而体会草原的广袤无垠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爽朗。在学完该篇文章后,教师可适时地将老舍先生的其他关于风景和自然的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对老舍先生有更深的了解,将课内、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这种创新型的教学环节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让阅读文章变得轻松有趣,并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室里也都配备了投影以及多媒体电脑,但很多教师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新兴教学手段运用起来。将语文知识和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学生仅凭课文中所描述的话语无法完全理解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此时若借助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北京春节赶集的视频,再让学生去阅读理解课文,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再者,如果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结合多媒体去进行名家配乐朗诵,在名家朗诵中让学生更快地将生字、生词进行注解,从而更加顺畅地诵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阅读时的节奏和停顿,再配以多媒体课件去教授知识,将作者的生平经历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每句诗词搭配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去理解掌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阅读故事时的语感,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表达的诗情画意,这样的语文课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认识能力。

在开展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选取学生回答阅读文章训练的问题时,可采取多媒体上的随机抽号机制,将学生的名字提前录入电脑当中,在正式回答问题时进行抽号,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在抽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若学生回答正确,便可在电脑上为自己抽取一个红包;若回答错误,也有相对应的炸弹,要是抽中的炸弹没有爆炸,学生便可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是抽中的炸弹發生爆炸,那么该学生便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到阅读的技巧并且提升阅读能力,从而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语文在小学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将视线放长远,不应只局限于眼前书本上所呈现的知识。在学习书本上的文章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学生合理地安排课外阅读文本。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当中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立足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当中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领略大自然所独有的风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演绎还原文章故事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帮助学生培养出属于自己认识世界和思考世界所独有的能力,科学选择阅读教学文本,使学生能够对每种类型的文章都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种阅读模式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文章阅读当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阅读教学文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