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英雄山》:英雄之城的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2022-05-30钟倩

当代小说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五角星话剧济南

钟倩

近日,作为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和“喜迎党的二十大”济南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开幕剧,由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完成的话剧《英雄山》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出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反响强烈,一幕幕历史场景催人泪下、震撼心灵,观众从中读懂了家国情怀,读懂了一座英雄之城的深刻内涵,从而找寻到了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和信仰之光。

当下,红色题材戏剧创作比较热门,这些创作大都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或人物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英雄山》也不例外。该剧以1931年“四五烈士”、1940年长清卧牛寨“十五壮士”、1948年“济南战役”为背景,通过一个济南革命家庭里一对姐弟的成长心路,展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血雨腥风、忠诚革命的奋斗历程,定格了他们视死如归、捍卫信仰的足迹和崇高精神,对许多年轻观众来说,不啻一堂鲜活的党史教育课。

人物塑造与舞台呈现的真实鲜活,奠定了这部话剧的精神底色:一方面牢牢立足于“人”的塑造和开掘,摒弃“高大全”的刻板套路,以放大局部取胜,在细节上出彩出新,寻找与观众有互动、易共情、能生长的关键点,使观众的心跟着演员的心一起跳动,继而跟随作品穿越时空,产生出强烈的代入感和在场感,觉得这些革命者就在自己身边,离自己很近;另一方面,用好、用活舞台语言,整台话剧自带“泉水味”和“人情味”,把柳树、泉水、四合院、老街巷等具有高辨识度的“济南风物”搬上了舞台,与硝烟弥漫的激战场景放在一起,构成“柔”与“刚”的强烈反差,把姐弟情、战友情、母子情、家国情等巧妙渗透在剧情转换中,凸显“润物无声”和“春风化雨”的艺术感染力。与此同时,还留下了合理的艺术想象空间:大到院里的一口老井、梁大娘的一床棉被,小到李大叔的五角星、泉勇哥的帽子、奶奶家的地瓜干,看似不起眼,却都是会说话的“旁白”,无声胜有声,为整部话剧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方式,凸显出了话剧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

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有个很经典的艺术观点:先要角色生活于你,然后你才能生活于角色。对于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来说,怎么演角色,就得先怎么生活。为了锤炼基本功,攻下角色关,在一年多的筹备时间里,他们专注沉潜、咀嚼史料、集体采风、请教专家,先后走进四五党性教育基地、长清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济南战役纪念馆、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等地,用脚底板子跑出来的感受,以全身心融入体验出来的情感,为舞台上的淋漓发挥注入了灵魂和温度,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自然形象饱满,并且有生气、接地气。

舞台戏剧好看与否取决于人物,当然,也离不开音律之美和形体之美的加持。随着审美力和欣赏力不断提高,观众对于舞台艺术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为了能进一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主创团队对全体演员进行了军训,从身体到思想进行全面提升,大大提高了整台剧的艺术水准和精神张力。比如,开场时演员穿梭于观众席间“卖报”的场景,如磁石般一下子就把观众的视线吸引了过来,同时,又很好地让大家融入到了剧情中,展示出主创人员十分巧妙的构思和不凡的演绎。

济南以泉水盛名天下,清泉汩汩流淌,滋养万物生灵,大地上也处处生长着革命精神,王尽美、邓恩铭等进步青年在这里创建了济南早期党组织,后来成为中共一大代表,因此,这里也是一座英雄之城。《英雄山》这部剧的灵魂诗眼,是一颗与革命者一起出生入死的五角星:小泉勇和小兴华姐弟俩去监狱里探望济南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敬山,李敬山从怀里掏出珍藏的五角星送给他们,这颗五角星贯穿了整部话剧始终——后来成为耄耋老人的泉勇拄拐来到四里山下祭扫姐姐和战友,他军帽上的那颗红星与革命烈士纪念碑上的那颗红星相互映照,熠熠发光,传递出了英雄之城的英雄气质和红色精神。片尾曲《英雄无悔》把全剧推向高潮,这一点与民族歌舞剧《沂蒙山》中夏荷唱的《沂蒙的女儿》有异曲同工之处。“青山不老,绿水长青,英雄无悔,英雄永生!”英雄是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英雄是人生路上的价值航标和精神坐标,历史从未走远,英雄就在眼前,这正是那颗五角星所告诉我们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部好的舞台戏剧,总能在观众心中激荡起情感共鸣;一部有温度的红色题材话剧,总会在人们心中留下红色烙印。当有一天我们回想起它的时候,或许很多场景已经淡忘,但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仍在心底轰鸣。话剧《英雄山》根据三段史实分别设置了三幕大戏,这三幕戏,连贯而流畅,之间毫无隔阂感,这些都源自主创人员艺术手法的娴熟和对“一戏一格”境界的自觉追求。此外,该剧还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演员的角色塑造能力,国家一级演员丁小秋、胡心灵、张富民,分别饰演老泉勇、梁大娘、王连章,他们先后出现在三幕大戏中,“穿针引线”统领全剧,同时又起到了压轴作用,一幕比一幕扣人心弦,呈现出不断递增的艺术感染力和舞台效果。受众度颇高的山东民间小调,则能够很好地渲染人物内心世界,烘托了气氛,提升了意境。第一幕中,李敬山和邓恩铭、刘谦初等中共早期革命家,双脚拖着沉重的锁链奔赴济南纬八路刑场时,舞台上的光影投射和声效交织,营造出了撼人心魄的悲壮感,他们牺牲前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时,那声音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第二幕中,泉勇带领独立营一连在卧牛山下遭遇日伪军队袭击,与鬼子浴血奋战,寡不敌众,打光最后一顆子弹之后,他们砸碎手中的长枪纵身跳崖,那十五名年轻人的纵身一跃,定格住了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和精神高度;第三幕中,姐姐兴华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回城完成策反工作,却不幸被军统特务堵上门来,壮烈牺牲,泉勇双臂抱起牺牲的姐姐,内心愤怒无比。那幕场景让我不禁联想到当年刘谦初在监狱中对妻子说的那句话:“深深地忍耐,但是绝不低头!”姐姐没有看到济南解放的那一天,那些长眠在四里山下的革命者也没有等到民族解放的那一天,但是,“泉勇们”代替他们看到了,四里山后来也改名为“英雄山”,这“英雄”二字,是一座城市的荣光,亦是后人们对先辈们的铭记。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过:“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一座红色的城市,从来不缺少革命故事;一座英雄的城市,从来不缺少红色基因。话剧《英雄山》以创新表达的艺术手法讲述英雄故事,用多元艺术载体展现济南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营造出沉浸性和互动性的艺术语境,尤能带给当下年轻人以精神启迪和灵魂洗礼,那穿越历史时空的红色精神,也能够真正地打动人心、鼓舞斗志、铸造灵魂,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五角星话剧济南
话剧《坦先生》
拼五角星
巧摆五角星
话剧《二月》海报
“好玩”的五角星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
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