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新与活”,育人传薪火

2022-05-30占少志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摘要: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思政团队凭借“用真心”“出真力”“较真劲”,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在实践中指导人、砥励人、教育人、培养人,形成了可借鉴的团队建设新范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7C-0070-0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新课标的中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C-c/2021/03/46)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6-08

作者简介:占少志,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思政团队是基于“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成立的。团队组建两年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知识传授同价值引领结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挖掘梳理思政元素,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灵和能力的教育;鼓励并启发学生从阅读经验出发,积极思辨,勇于表达新时代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同时深耕课堂精细研磨,积极开拓研讨模式,开展切实有效的探究活动,发挥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用真心,紧紧抓住“思”的内核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有以文化人、以文培元、文以载道等“先天之功”,又有培育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后天之利”。语文课程思政团队以“思”为内核,在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独特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一)在思想上高举一面旗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立德树人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语文学科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落实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团队秉持课程思政是一种语文课程观,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将语文课程所蕴含的“道”、所体现“德”的内涵渗透进课堂、浸润进教材、滋养进学生头脑。通过确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宏观目标可以转化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广大语文教师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学生应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得到明确,用于指导语文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也更科学有效。

(二)在思维上围绕一张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一方面,学生在文学作品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形成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以教法为实施路径,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创新,采用情景化、项目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的知识传授、道德引领和价值引导。以文言文专题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上,可以依次递进为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即学习文言,注重语用;学习文章,关注文体;学习文学,突出欣赏;学习文化,贵在传承。在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在思路上下好一盘棋

团队构建了贯穿于学生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全过程,把教师、教材、教案、教法、教室五个核心要素嵌入育人各环节,构建全面覆盖、全课育人、全程衔接的语文课程育人體系。针对专题教学,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以语文学科的“字词句篇之语言文字”的不变本质,应对“青年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需求;以语文教学的“语修逻文之综合观照”的不变素养,应对“对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考评需求。以语文老师的“听说读写之教学素养”的不变追求,应对“让青年学生更真实地发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需求。

(四)多维度考核融合

语文思政考核做到“学思用贯通”与“知信行统一”相融合,通过听说读写多维活动,把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融入日常教学考核中。团队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树立标杆,探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困难及解决的方式,形成了“明确、挖掘、设计、策划、评价”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图1)。

二、出真力,牢牢把握“生”的需求

(一)与时代需求同频,做让学生看得更远的教师

结合党的十九大及其历届全会等重大时间节点,团队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角色体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进行政策宣讲,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取向的渗透。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把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搬到实践现场,把新中国革命文学专题活动教育搬到城市规划馆,将工匠精神作品学习活动与非遗社团结合,使学生在现实与历史的时空场景中学史增信。

团队立足于教学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立足思辨作文,深耕作文教学的土壤。作文教学紧贴时代发展的脉络,唤醒学生的责任心,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宽广博爱的胸怀。疫情期间,为唤起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性对待身边事物,工作室以“山川同域,戚戚相关”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的训练,共推出“中国革命传统文学”等14节课。

(二)与学生成长同行,做与学生贴得更近的朋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坚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与学生待在一起、待长一点。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生情生貌,解决学生困惑、解答学习难题,师生坦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教师主动融入所带学生所在专业,在学生面前始终做学习上领头、实践上带头的那个人。带旅游专业,教师带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为学生拓展专业技能做示范;带营销专业,教师原创校史题材诗歌助力学生在诗文朗诵大赛中夺冠;带建筑专业,教师组建“营造”社团共同欣赏建筑艺术;带农业专业,教师开展“端牢中国饭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烹饪专业,教师共同创新编写“丹阳味道”;在进行专题教学时,教师创设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美德的情景剧、抒发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讴歌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转向能生动导向价值取向的平台。

三、较真劲,稳稳推进知行统一

团队从中职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课程思政基本要素,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教材思政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形成了“五抓五推动”工作模式,达到了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

(一)抓文化,推动团队成为发展共同体

文化是教学团队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教师成长的“气候”“环境”,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思政团队结合学校“一训三风”校本文化和职业教育特点,致力于进取心、凝聚力、和谐风、书卷气的形成。其基本要素是:乐道——立教师团队精神之“志”,乐业——育教师团队研究之“智”,乐为——树教师团队引领之“帜”。最终形成老中青和谐共进、互助共赢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自2020年团队成立以来,开展多元阅读,激活精神原动力;课堂研磨,夯实教学基础力;专题研讨,提升专业学习力;笔耕不辍,强化思考表达力。团队逐渐成为镇江市职业教育语文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团队在领衔人主持下,全面推进“依托课例、对话课堂、研究课题”,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范式等措施,提升凝聚力,激发内驱力,增强自信力,扩大影响力。

(二)抓学习,推动教师思政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党委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务处具体组织和协调,构建相同学科间的交流沟通、联动机制;团队对标对表,系统学习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目标及原则的理解(如图2);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树立标杆,探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方式。

(三)抓研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发展

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协同教研,通过“个人备课、集体研讨、完善教案、再研讨、再完善”这一闭环备课模式,统一教案,共同完成课程思政内容的总体设计和教学的组织实施,实现共享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备课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通过聚焦评价的对象(教师)和内容(教学活动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丰富评价的方式,构建个人维度(全面性、发展性、积极性)和关系维度(合作、共享、服务、奉献)的评价方式。

(四)抓策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变革

一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思政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团队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角色体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取向的渗透。二是搭建课程实践平台。举办以发扬光荣革命传统美德的情景剧表演,以抒发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争做新时代劳动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将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成为能生动导向价值取向的平台。三是延伸课堂教学路径,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创设与社会生活相近的情境,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语文课程思政的效率。

(五)抓典型,推动形成标准化思政样式

从课程模块和课程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研讨、统一规范”。一是依据课程模块,提炼梳理思政内容,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基础模块是以主题内容为单元来进行编排的,从宏观上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纲目基础(表1)。二是依据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挖掘设计思政教育元素。阅读与欣赏类课型用挖掘提炼的方法,在课文中精心挖掘提炼思政教育元素,并作为情感价值目标形成于教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表达与交流类课型用主题设计的方法,结合单元目标而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课型用项目设计的方法,设计活动项目,創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

四、见真功,实实形成育人范式

(一)团队建设凝合力

团队立足县域职业教育,以踏实勤奋捍卫学科尊严,获得的教学荣誉由县级、市级直至省级。占少志老师获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称号,贾伟老师成为省网络名师领衔人,王洪娟老师获评市教学骨干,吕娟辉老师成为镇江市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团队初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阶梯队形,青蓝相继初显规模。整个教研组团队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共同发展,“传帮带”形成优良传统,青年教师教研热情不断被激发,形成了以老带新组队探索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机制有规范

团队注重学生阅读、写作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努力为学生拓宽语文视野。团队牵头成立了“春雷”演讲社和“墨言”文学社,坚持两周一次的时评阅读课,一月一次的阅读汇报课。努力培养学生理性说理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应有的现代公民素质。

团队秉承“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的学科宣言。许多老师勇于下水、敢于示范,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教研组文化:重师风,形成核心凝聚力;重课改,努力打造生本活课堂;重科研,不断提升学科新智慧;重合作,有效促进整体优质化。

(三)主题教研结硕果

新教材是以专题教学组元的。专题是以“题”为教学单位,聚类一组阅读材料,借助“题”在材料间建立“榫卯”结构的内在逻辑联系。基于专题的课堂教学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职业精神。

开展语文专题教学活动时,团队根据新教材特点,围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品、科普作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等特定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正在进行的课题有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新课标的中职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对话教学视域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型建构研究”。探索视频直播与网络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团队成员获得镇江市级以上信息化比赛一等奖5项,举办省级市级以上专题教研活动6次。在教师的带领和辅导下,1名学生评为全国最美中职生、3名学生评为江苏省最美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8.

[2]马瑞霞.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河北职业教育,2020(6):80-82.

责任编辑:章跃一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