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

2022-05-30何荷

炎黄地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纪念馆馆藏

何荷

革命纪念馆是历史革命事件、红色文化的呈现空间,其中馆藏文物更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涵盖文献、旗帜、衣帽、战备器械等,鉴于这些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的保管部门,一定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做好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基于此,将首先对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行分析,再对目前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现状展开探究,总结出其中文物本体保管、文物保护与管理环境、文物保护与管理经费以及工作人员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几点优化对策,以期全面提高革命纪念馆的文物保护与管理水平,发挥出革命文物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物有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革命文物属于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教育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载体。2018年7月,《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出台,其中具体提到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方面的新思想、新要求与新措施,而这也意味着我国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工作极为重视。革命纪念馆不仅仅是革命文物集中保管、展示与研究的关键场所,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与党性教育的关键平台[1]。因此,革命纪念馆需要做好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基本工作,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发挥。

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这一革命历程中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物资源。而这些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化的载体与革命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我党光荣革命传统。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便是维护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渠道,更是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观念的有力抨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所有文博工作者都应清醒认识与谨记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与使命[2]。而革命纪念馆是保管、展示、收藏革命文物的重要场所,更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文化教育机构,所以针对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现状

革命纪念馆作为纪念近现代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杰出人物及相关革命遗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红色文化宣传的关键场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有关数据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已超过1600家;2018至2020年间,全国共举办革命文物展览4000多个;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次超14亿[3]。然而,革命纪念馆在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诸多不足,具体来讲体现在如下几点。

文物本体保管状况不佳

革命纪念馆的“革命”是永恒不变的,保管的都是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见证物,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有着大量重要的实物见证。而其中保管的文物最早距今也不足百年,但事实上许多馆藏文物的本體保管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馆藏文物本体用料和制作工艺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劣势,比如纸质文物(如报纸、书籍、手稿等),由于当时现实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类文物不管是纸张、油墨等材料,还是印刷、装订等工艺,均十分简单且粗糙,所以文物的损坏速度更快、程度更明显[4]。第二,革命时期社会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在此环境下许多文物的保存环境极为恶劣,在进入革命纪念馆时已经遭受严重损害,其中虫蛀、皱褶、粘黏、撕裂等情况非常普遍。第三,仅有极少部分革命纪念馆在收藏文物之前对文物展开除尘、杀菌、杀虫等操作,致使许多文物尽管入馆后环境损害明显减轻,但是本体的自然性劣化并没有得到缓解。

文物保护与管理环境不够合理

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管环境指的是收藏、展示各种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主要包含文物的库房、展厅、展柜、囊匣等不同大小的空间)的物理、化学、生物条件。结合大量工作经验和相关研究,会发现文物劣化和受损的因素中,环境条件属于关键因素之一,重点包含温度、相对湿度、光辐射、虫害等方面,而这也是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点防范领域。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革命纪念馆基本建设在革命遗址所在地,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馆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许多建成时间超过10年的革命纪念馆,不管是馆藏文物所在的展厅环境还是库房环境,都会让文物处在较为失衡、脏乱的环境中。而这些负面环境因素会导致馆藏文物加速劣化,难以实现长久保存文物的效果。

文物保护与管理经费较为短缺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基层革命纪念馆的经费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财政,但地方政府对革命纪念馆的经费预算极为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馆藏文物的保管工作开展。革命纪念馆作为承担地方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修复、文化教育、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场所,一旦经费投入受限,那么资金基本上只能支付工作人员的薪酬,而更为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工艺将难以引进,更谈不上对文物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尽管基层革命纪念馆对当地的革命文物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但依旧有部分革命文物流落在民间,为了进一步扩大馆藏文物资源,还要加大对民间革命文物的收集力度。但因为存在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革命文物已被私人收藏。同时,对于革命价值鉴赏向来缺少统一标准,致使收藏者与革命纪念馆经常出现分歧,最终结果是许多革命文物没有被收购,继续流落在民间,而这些文物的保管环境更得不到保障,最后出现严重损坏的现象。

工作人员保管意识淡薄

我国革命纪念馆遍布于全国各地,而各地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对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重视度也有高有低,因此存在部分革命纪念馆对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较为轻视的情况。部分小型基层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甚至会身兼多职,许多文物库房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不仅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而且文物保护与管理意识淡薄,更谈不上具备专业的文物保护与管理与业务开发技能。而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且专业的工作,并且保管工作中涉及相关法规政策,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非常高。如果在对革命文物的日常检查和养护中无法及时察觉文物状态的变化,那么当自然腐化达到引发质变的程度时,将难以修复。由此可见,工作人员保管意识淡薄以及综合素养较低,则很难适应当代社会对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要求。

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对策

规范文物保护与管理措施

在经过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之后,对于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整体情况已基本摸清,所有文物的保管现状也基本掌握。因此,全国各大小革命纪念馆应当结合自身实情,选出可行且高效的保护与管理方案,规范馆藏文物的保管措施。对于数量占比最大的中小型革命纪念馆来讲,彻底改造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大环境(即馆舍)较为困难,所以应当重点考虑如何改善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小环境和微观环境,从文物展厅、展柜、库房、陈列柜等方面着手,做好必要的保管措施,提高保管水平[5]。

比如,以纸质革命文物举例,此类文物的保存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要保证温度控制在14℃~20℃、相对湿度控制在50%~55%、温湿度日浮动控制在5%之内。但是当前许多革命纪念馆很难实现这些标准,但温湿度的变动以及滋生的霉菌、虫害,会严重威胁到纸质革命文物的保存效果,所以建议革命纪念馆需要从微观环境着手做好保护与管理工作。一方面可對纸质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要对本体进行除氧保存或是塑封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效果更好的脱酸处理,依据各馆的现实情况逐步推进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加大文物保护与管理投入

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不仅具有收藏与历史研究价值,而且蕴含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同样具备教育价值。当然,革命文物也具有文物普遍具备的不可再生性,也就意味着文物一旦受损将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害,而许多基层小型革命纪念馆因为主观、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能获得的投入资金非常少,所以许多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措施难以实施。鉴于此,建议要想全面提高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管力度,则要从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着手。

2006年,国家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定为“文化遗产日”,同时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针对各种具有文化、历史与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包含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物。随着这类政策法规的出台,夯实了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物质保障。而为了有效解决基层革命纪念馆的资金投入问题,各地政府应当成立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并且将当地对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所花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依据地方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要求,适当增加预算,满足不断新增的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需求[6]。

当然,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因为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数量逐年增加,所以还要建立起文物保护与管理多元化投入机制,其中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要加强。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广泛吸收社会中各大基金协会、名企、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资金,用于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对有捐赠行为的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冠名权等精神层面的奖励,调动社会参与保护革命文物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从税收优惠方面着手,同样能有效鼓励社会团体与个人参与到文化保护、捐赠中来,对有此行为的企业给予一定税收优惠。还能向全社会发出革命文物的公开征集号召,实现对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有效丰富。通过种种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减少革命纪念馆对财政的依赖性,同时也实现了加大文物保护与管理投入的目的。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革命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是对革命历史时期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录载体,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管,不仅仅是对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保护,而且也事关革命纪念馆的未来发展。过去所采取的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方式虽然可行,但与现代文物保护与管理与开发利用需求存在一定出入,尤其是在如今革命纪念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更需要创新保管方式,实现对文物的及时修复并提高档案利用率[7]。

一方面,各地革命纪念馆应当对馆藏文物的特性、研究价值、保管现状进行深入探析,结合本馆信息化建设目标,设定数字化标准,将所有文献资料进行扫描、录入、图文编辑,然后将信息汇总至数据库,上传至信息系统,能大大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馆藏文物电子文件的生成与文档,必须建立在标准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下,所以要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革命纪念馆需要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AR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以时间推移为轴线,呈现出各个革命阶段的重大事件和先进人物,能带来多元化文物展现形式,从而优化参观者对文物的观赏体验。具体来讲,革命纪念馆可根据革命阶段的时间轴,将纪念馆按照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分成4个展厅,每个展厅都用油画、照片、实物、投影、版画等形式进行展览,并且借助多媒体、投影、AR等现代数字技术,将当时的革命战争场景真实还原,更能展示出革命先辈大无畏的舍我精神以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8]。以信息化丰富的呈现方式,能够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观感与心灵震撼,从而对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珍惜。

提高人员综合素养

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的保管工作开展,除了要在技术与措施方面予以完善外,还要重视保护意识的提升。随着《意见》的出台,革命纪念馆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场所,需要紧握当代文博事业高速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让工作人员认识到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新形势,从思想层面提高对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特别强化对革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满足现代文博事业发展要求。同时,革命纪念馆还应与高校合作,诚邀计算机专业教师或学生前来开展相关培训,切实提高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顺应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综上所述,革命文物作为我国文物资源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培养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与优良革命传统,其不仅仅是对历史岁月的呈现,更是对当代执政的启示,因此保护好革命文物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通过分析革命纪念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现状,提炼出文物本体保管状况不佳、保护与管理环境较为恶劣、经费较为缺失、工作人员保管意识淡薄等几点不足,认为要从规范文物保护与管理措施、加大文物保护与管理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人员综合素养这四个方面着手改进,做好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与管理工作,构建文物保护与管理长效机制,努力践行自身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马笑然,李桐.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文物预防保护建设与服务方案设计[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22(02):5-8.

[2]林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革命纪念馆发展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22,20(05):232-234.

[3]杨璟.革命纪念馆如何发挥好党史教育功能——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9):61-64.

[4]胡燕清.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与数字化建设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2(06):88-90.

[5]张贝伊.革命文物鉴赏思考——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例[J].时代报告(奔流),2022(08):92-94.

[6]王卉.新媒体时代革命纪念馆传播红色文化的创新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5):116-119.

[7]王卉.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创新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2022(21):129-131.

[8]刘雪琴.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为例[J].文化产业,2022(22):138-140.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纪念馆馆藏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馆藏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