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天后宫“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历史变迁与当代价值

2022-05-30徐菁菁

炎黄地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天后宫洪家三坊七巷

徐菁菁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是福州妈祖信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天后宫内由福州茶帮在商运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是闽茶文化的独特形式,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福州对外贸易繁荣的见证与缩影。“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是福州地区一种既含有福建茶文化又带有民间信仰属性的特色文化资源,申遗成功之后更是带动了其在当代的新发展,促进了两岸精神文化交流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其中蕴含的闽商精神使得福建茶产业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之下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福建茶文化也得到了弘扬和传播。

福建是中国茶叶品类最丰富的产茶大省,生产历史已有千年之久,许多名茶如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等都产自福建,茶叶一直是闽商经营的主要商品。福州是福建省会,也是福建的重要港口城市,近代五口通商之后,福州港因其良好的历史、地理条件,福建各地的茶叶汇聚于此进行中转贸易,福州茶业贸易也随之兴盛。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福州城内聚集了众多茶帮和茶行,洪家茶帮就是其中之一。洪家茶依托于福州港,茶叶远销海内外,在当时福州茶帮内极负盛誉。商帮航运途中,经常会有不可控的风险发生,因而一般会通过祭拜护佑航运的妈祖女神来保佑路途平安,洪家茶帮也不例外。洪家茶创始人洪天赏,在每年春秋两季贩茶时节都会于郎官巷天后宫举行祭拜妈祖的仪式,以护佑茶路平安,而后发展成为福州茶帮特有的仪式,形成了福州独具特色的“茶帮拜妈祖”信俗。此信俗虽然在战争中随着商业的萧条而中断,但在2015年3月入选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迎来发展契机,对两岸文化交流与海丝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茶业兴盛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与信仰文化,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美好的价值取向,其蕴藏的优秀文化内涵值得考察研究,故此希望通过对福州“茶帮拜妈祖”信俗的考察,揭示其历史渊源、复兴过程和时代价值,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做出一丝贡献。

福州妈祖信仰与天后宫概况

福州的妈祖信仰肇始于宋,《闽都记》卷五中记载:“天妃宫,在水部门之东。宋时建,元至正十七年重修。”书中记载的水部门天妃宫就是福州见载最早的天妃宫。到明清时期,随着郑和下西洋等海事活动和商业贸易的繁荣,福州妈祖信仰极为兴盛。朝廷常在福州长乐等地区的天妃宫册封琉球使者,设祭开船:“长乐广石为册封琉球使者开洋处,尤极崇奉。海上往还,有谕祭文,神援舟功烈最著也。”[1]官方的祭祀活动更促进了福州的妈祖信仰发展。清末五口通商后,福州港地位提升,许多商品都经由闽江转运福州港运输到全国各地,因而在福州汇聚了许多商帮。这些商帮在福州设立了许多会馆和天后宫,奉祀妈祖以保佑商人路途平安。民国郑宗楷所撰《福州便览》记录了这一状况:“外地人来福州,都组织有会馆或同乡会,以为议决事情和联络感情。……本省各地于清代在福州所设的会馆均奉祀湄洲天后或称天上圣母。”[2]至清末民初,妈祖信仰宫庙已遍布福州诸县。

福州天后宫位于三坊七巷的郎官巷内,建于清道光年间。据民国《建宁县志》载,“天后宫,一在福州城内郎官巷,为绥安会馆,清道光初鄢珖彩、何桂芳等创建”[3]。古时的三坊七巷内河水路四通八达,是福州城区内商业汇聚的通衢和码埠,承担着南北贸易的中转枢纽作用,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事闽北与省会之间商品贸易的建宁、泰宁与邵武商人才会共同集资,在郎官巷内建立绥安会馆,作为“崇乡祀而联梓谊”的据点,同时建立天后宫。

福州天后宫在建制上非常别致。正面墙上有九个神窟,中间七个较小的安放的是“北斗七真君”,两旁较大的神窟为“左辅右弼”二星。门为三进式,中间方门,两边圆拱。由于正门一入即是戏台,所以需从两旁侧廊才能进庙。前殿戏台与正殿天后神像的中间位置遥相对接,看戏时前殿庭院、两旁侧廊皆可坐观众,体现出尊神而又人神共乐的和谐景象。院内石板铺地,正殿顶部有木制八角螺旋藻井,藻井内还刻有许多神龛神像,雕刻精细,精巧雅致。天后宫于2009年公布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2011年进行修复,之后由正一派杨晓翔道长任住持,组建了一支年轻、高水平的团队,运营至今,对福州天后宫的“茶帮拜妈祖”仪式的复兴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福州“茶帮拜妈祖”信俗由来

福州天后宫独特的“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形成与当时茶帮之首金门青歧洪氏家族关系密切。金门青歧洪氏家族后人洪天赏闯荡福州,开办洪怡和商号,后因茶业销路旺盛改商号为“洪怡和”茶号,专职茶叶生意,洪家商号祭拜妈祖也随之改为“茶帮拜妈祖”。“茶帮拜妈祖”信俗随着洪家茶商号扩大而传播海内外,成为福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鲜明文化印记,但随着日寇进犯、国事日艰,洪家茶停业避难,“茶帮拜妈祖”信俗也随之衰落。

洪家茶的创立

洪家茶的创始人洪天赏生于1859年,出生在金门烈屿岛的青岐村,年幼时其父早丧,6岁时随伯父来到福州生活。洪天赏成年后投身航运。航运路线上至华北、东北,下至厦门、金门、台湾等地,略有积累,遂趁航运业之便,于1878年创立“洪怡和”商号,贩卖南北地土特产品及福建、台湾等各地名茶[4]。据说洪天赏在一次航运過程中曾发生海难,洪天赏水性好,抱了一块破船板游回岸边。大难不死的他从此退出了航运事业,转而全力经商,于1885年将“洪怡和”商号改名“洪怡和茶庄”,专营茶叶贸易。

1897年春,洪天赏在后洲坞里祖厝又建立了“洪春生”茶庄。洪天赏主要负责销售,制茶由儿子洪发绥负责。至1901年,“洪春生茶庄”已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规模,除坞里总厂外,中选路一带还有分厂。1902年,其子洪发绥将“洪春生茶庄”更名为“福胜春茶庄”,他本人也是洪家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传承人。洪发绥走遍八闽各地,研究各地名茶,了解各地茶叶的生产以及制作工艺,又远赴东南亚等地考察,将洪家茶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洪家父子的经营下,洪家茶帮遍布国内及东南亚,茶叶远销海内外,成为闽台茶叶的魁首,当时在两岸茶客之中还流传着一句“刀牌烟仔洪家茶”的口头禅,可见其地位。

“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兴衰

1.茶路远航:“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兴起

洪家茶帮是当时福州城内实力雄厚的茶行,其所制洪家茶在福州港出口远销海内外。航运运输过程中多要祭拜妈祖以求一路平安,“茶帮拜妈祖”仪式也正是在洪家茶帮的发展中兴盛起来的。洪天赏创立洪家茶帮后,延续了其先祖在金门出海谋生时拜祭妈祖的习俗,在临行前都会于郎官巷天后宫举行隆重的“拜妈祖”仪式。洪家茶第四代传人洪植锦回忆当时的状况曾说:“自己的曾祖、高祖都会在郎官巷天后宫门前的码埠,翘首等待第一批春茶的运抵,收到品质上等的茶叶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天后诞辰的时候,将第一泡的茶叶敬献给妈祖,以表示对‘水上茶路一帆风顺的感谢,也祈求妈祖保佑他们的茶叶,能够打响国际品牌。”

“茶帮拜妈祖”的祭祀时间是在春茶、秋茶采收的季节,分别是农历三月和九月,恰好也是妈祖诞辰与飞升之时。因而当春茶和秋茶运抵福州之后,洪天赏就会组织茶商在天后宫进行祭祀仪式。举行仪式时,茶帮需要先列队行三跪九叩之礼,再由天后宫道长敕水泡茶,并吟诵“一滴洒天天清,一滴洒地地宁,三滴洒水海晏河清,护我茶路永得太平”“双螭戏鼎,乌龙出海,天后佑我,四海茗扬;仙泉浴盅,重洗仙颜,天后佑我,茶路太平”这些富有水上茶路和茶帮特色的祭祀用语,茶叶泡好之后分为初献礼、亚献礼、三献礼( 初献礼:奠茶、献花、燃灯、演乐(节目一);亚献礼:奠茶、献果、敬帛、演乐(节目二);三献礼:奠茶、宣祝、焚疏、演乐(节目三)。)三种方式向妈祖奠茶。接下来便是迎福,参与祭祀的茶帮人员一个个将供过的茶传至主祭三人手中,倒一半,饮一半,寓意为“众手传盏,鱼跃龙门,茶帮茶道,代代传承”,最后由全体茶帮人员吟诵妈祖颂,行礼谢神,献茶祀典就圆满结束。这样的仪式充满了茶帮对于祈求“水上茶路”一帆风顺的真挚愿望,希望可以让手中的茶叶从福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随着洪家茶业的兴盛,“茶帮拜妈祖”也从洪家特有的仪式变为福州茶帮所共有的仪式。每年春秋两季,福州天后宫里云集着福州茶帮的当家和工人,虔诚地祈求妈祖的庇佑。

2.家国离乱与“茶帮拜妈祖”信俗的衰落

当时的洪家茶帮名噪一时,在闽台茶业中拥有极高地位,洪发绥还被当时的茶客称为“海丝茶王”。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国内经济遭受巨大破坏,洪家茶帮也受到很大影响。1941年日军占领福州,福州沦陷,洪发绥不得不带着家人迁往万国租借的鼓浪屿和香港等地。1943年洪家虽迁回福州,但因资金不足等原因,生产规模难以维持。在动荡的时局下,洪发绥身体日渐衰弱,1946年在苍霞洲家中去世。1949年福州解放,但是海峡两岸断航,将福州与外地的来往隔断。洪家原已运往广州、香港、台湾、南洋一带的茶叶和其他货物,在战乱中无人管理,落得个钱货两空、血本无归,洪家盛极百年的茶叶生意已到濒临破产的境地[5]。1955年,因为战争,在台江区烧掉大片房屋,洪家在坞尾占地九亩的洪春生厂房、住宅、家祠都化为灰烬[6]。洪家关于茶商的家族史也就此画上句号,“茶帮拜妈祖”信俗也就随其衰落。

3.“非遗化”:“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复兴

2013年,国家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倡导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帮拜妈祖”信俗在非遗化的影响之下迎来新生。2015年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妈祖信俗申遗成功,被列为第四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天后宫内设置了福州海丝信俗文化交流中心,以现代技术展示了“三坊七巷天后信俗”的脉络与源流。商帮妈祖信俗的申遗成功和海丝信俗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使得“茶帮拜妈祖”信俗重新活跃起来。

以杨晓翔为首的道长找寻各种资料,联络洪家茶继承人,于2014年4月举办了首届“茶帮拜妈祖”活动,重现了当年的仪式,开启了此项信俗的复兴之路。2015年4月“茶帮拜妈祖”获市级非遗,5月举办第二届“茶帮拜妈祖”信俗活动,以“茶帮拜妈祖,溯源海丝路,共寻平安茶”为主题,吸引了两岸众多大学生的热切关注与积极響应,许多台湾青年闻讯而来祭拜妈祖,追寻两岸茶文化之根。2019年8月,福州海丝信俗文化交流中心组织两岸同源信俗文化交流团赴台,参访了台中大甲镇澜宫。此次参访,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作为福州老城区内唯一的天后宫,作为茶叶贸易的茶帮妈祖,向台中大甲镇澜宫全面展示了福建的闽商妈祖信俗文化。此次巡游,是福州城区内的天后宫第一次巡安台湾、也是茶帮妈祖第一次巡安台湾。通过这次考察访问,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打开榕台两岸的交流的新格局。

在2021年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还迎来了“茶帮拜妈祖”信俗的200周年大庆。11月3日,身着宋制服饰的三坊七巷天后宫妈祖圣驾携圣班临江晏公祖庙晏公大神(《敕封天后志》记载晏公大神为妈祖在海上收服的一条蛟龙,统领水阙仙班,护卫民众拯救危难,被视为妈祖的幕僚神。)及千顺二将前往螺港(莆田贤良港妈祖祖祠)谒祖,“十月廿九未时慈驾出宫;申时,落霞映天,鸾驾到达螺港;酉时于故居拜谒圣父母;戌时驻跸故居闺房”,午时还在祖祠圣殿举行了“茶帮拜妈祖”的祭祀仪式。福州三坊七巷的妈祖是财商妈祖的代表,也是妈祖信俗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样的谒祖仪式不仅能使“茶帮拜妈祖”信俗被更多人了解和知晓,促进其传播发展,更能使妈祖信俗文化更加完善,深刻认识到妈祖信仰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社会功能。

“茶帮拜妈祖”信俗的当代价值

“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的复兴,使得两岸茶商和茶文化以信仰的方式重新联系起来,促进了两岸的交流。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就已跟随福建移民传播到了台湾,台湾省的妈祖庙宇据统计有500多座,香火之旺盛在台湾其他神灵中独占鳌头。台湾茶商也将妈祖作为行业神,每年都举行祭祀活动,被尊为“茶郊妈祖”,而茶郊妈祖正是由福建去台贸易的商人请过去的,与福州天后宫有很深的渊源。2015年“茶帮拜妈祖”信俗申遗成功之后,两岸通过茶帮妈祖进行文化交流,举行的两岸青年拜妈祖活动以及所带来的两岸茶业贸易,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紧密联系,是新时代环境之下促进闽台之间文化与经贸往来的重要方式。

“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的复兴,有利于增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认同,弘扬传统文化。

妈祖信仰随着华侨的脚步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海外华人社会中具有凝聚华人族群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茶帮拜妈祖”信俗作为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海外闽商的重要纽带。从“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福州作为世界茶港、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积淀。近几年妈祖茶帮文化的复兴,引起了两岸以及东南亚众多信众的关注,信众们开展了一系列“茶帮拜妈祖”信俗祀典活动,加强了与两岸和海外华侨的互通互融。

“茶帮拜妈祖”信俗文化的复兴,有利于促进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茶帮拜妈祖”信俗申遗成功,以茶帮文化复兴的方式重现近代闽茶发展的历史。在福建现代茶叶贸易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妈祖文化为引领,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以妈祖文化所提倡的开放包容去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开展经贸交流,促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7]。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的“闽茶海丝行”经贸活动,大力推广福建茶产业,组织闽茶企业与当地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交流论坛,签订了茶叶经贸合同,为福建茶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应山.闽都记[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22.

[2]郑宗楷.福州便览[M].福州:福州环球印书馆,1933.

[3]建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建宁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4]杨江帆.武夷茶大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

[5]郑芳.以茶为业的洪氏家族[J].闽都文化,2017(01):49-54.

[6]郑芳.16个福州家族的百年家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7]林明太,黄朝晖.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04):1-6.

猜你喜欢

天后宫洪家三坊七巷
洪家滩游记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天津天后宫的保护和发展
天后宫
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湖南省林勘院洪家关项目规划建设纪实
富有西方建筑魅力的济南洪家楼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