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2022-05-24蔡玉平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直观高中物理物理

蔡玉平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重正逐渐提升。但受到传统思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较少,很难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致力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比例,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直观呈现抽象的物理知识,构建高质量物理课堂,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理论知识。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深度融合优势

(一)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清晰地呈现抽象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起理论知识体系,使之丰富自我认知。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而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直观化,可以帮助学生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物理知识,清除影响学习的阻碍。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深度融合,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拓展物理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助于拓展物理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高中物理教师从实际的学情出发,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比重,搜索与理论知识相关的课外资料,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物理知识内容。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可以为高中生拓展学习方式,使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学习软件来学习知识,切实开阔眼界,积累学习经验。

(三)优化物理实验课程

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真谛的重要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可以适当简化繁杂的实验步骤,更为直观地呈现抽象的物理现象,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操作和直观体会,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从而优化物理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物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相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学生的实验学习,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理现象,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物理实验课程。

(四)加强双向学习交流

高中物理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活动,教师能够围绕实际物理知识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其在学习中的困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而在双边交流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的双向交流,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进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之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探讨,解决自己心中的学习疑惑。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学习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较滞后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视为重点教学任务,从而践行新课程标准,落实素质教育。然而,部分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任务,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至于课堂教学应试趋向明显,其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二)课堂主体不明确

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引导其科学地学习和探索知识。但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过度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意在强化引导、维持秩序。然而,学生很难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中充分吸收物理知识,甚至会在被动学习中产生学习依赖性。因此,课堂主体不明确,容易影响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三)实验能力待强化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遵守固定实验方法,导致学生的实验学习被固定规则束缚,不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甚至会影响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过度强调遵守实验规则,虽然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但是不利于强化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容易影响其综合素质发展。

(四)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形成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意识,此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则可以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未能引导学生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导致学生的自主學习和个性发展意识逐步降低,时常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变更原有的学习计划。久而久之,学生会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养成消极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直观展示抽象内容

情境教学活动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载体,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物理知识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之中直观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鲁科版高中物理“力的分解”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考虑教学大纲要求,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明确教学方向,革新教学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与生活相关的力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力的分解”,使之明白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之间互为逆运算,理解二者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搜索与力有关的分解实验资料,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具,直观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使之能够围绕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直观理解力的分解情况,从力的产生作用、效果、角度分析抽象的物理现象,掌握运用物理语言描述力的分解的方法。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示意图,引导学生直观分析台秤、弹簧秤示数变化,感知物体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

再假设斜面的倾角、物体重力为θ和G,则可以得到F1=Gsinθ、F2=Gcosθ,通过分析上述式子,理解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中的“分解力”。再联系实际生活,让其明白高大的桥梁建造较长引桥,是为了减小桥面的倾角度,利用力的分解来保障行车安全。

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降低抽象物质知识的学习难度,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抽象的物理现象,不断增强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应用微课,开阔学生视野

微课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碎片化学习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清楚地讲解重难点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指引。高中教师可以应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提高物理教学的指向性,最大限度开阔学生的视野。

通過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清楚地展示难以理解的抽象物理知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丰富自我认知,开阔学习视野,为日后的高级知识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三)虚拟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质量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为抽象的物理实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高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实验的方式,展现难以通过实践还原的微观物理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扫清障碍,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进行虚拟实验活动,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再现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物理实验现象,切实提高物理实验的质量,让学生在“仿真实验”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掌握物理规律。

(四)交互学习,培养物理探索精神

交互式学习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物理探索精神。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交互式电子教具丰富课程资源,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进而培养其优秀的物理探索精神。

通过开展交互式学习活动,在融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同时,开创学习新天地,切实发挥交互式电子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良好的物理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深度融合,具有显而易见的教学优势,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拓展物理学习方式、优化物理实验课程、加强双向学习交流。针对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较滞后、课堂主体不明确、实验能力待强化、学习缺乏主动性等问题,教师采取创设情境、应用微课、虚拟实验、交互学习等策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直观展示抽象物理内容,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优秀的物理探索精神,打造高质量物理课堂,不断扩大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直观高中物理物理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留言板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