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24周开军杨勇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培训

周开军 杨勇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及《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县“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部署,联系我校实际,组织实施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通过工程实施,使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常态化、多样化、个性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组织实施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夯实基础、抓好培训、促进应用、融合教学。

一、提高认识,建立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团队建设,完善三案一制、三级选点

(一)认真学习文件,吃透精神,明确目标

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学习相关文件,带领教师们认真学习能力提升工程2.0的“前世今生”及实施目的和意义;不定期召开由工程办和管理团队参与的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建设机构,组建管理团队及工程办

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校组建了由校长领队,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基于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教师应用能力的提升需求,在上级培训团队指导下,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主题和计划,并列入工作要点,认真部署,落实任务。为此,学校特建立工程办及各级组织领导机构,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其中,校长对学校其他团队全面负责;工程办负责技术、电教设备设施;教导处负责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安排工作,负责融合信息技术的校本研修制度的制定与科研课题的研究。

(三)实行日常“三级管理”,融合微能力点到日常教学教研工作中去

校长是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教导处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并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审查教研组和各科教学计划和其他计划、领导教研组工作、指导教研组长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督促执行,负责微能力点具体融合、应用到教学教研的相关工作中。

教研组长在校长、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计划、组织、检查、总结本学科教学工作,收集和整理一线教师反馈意见,承上启下地完善微能力点的融合和应用。

(四)完善制度,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提供制度和经费保障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整校推进为重点、发挥管理职能,为此制定了有关制度,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推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全面落实。

为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实行目标管理,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使校本研修时间、活动场地得以保障,同时制定奖惩政策,激励教师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为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筹措一定经费,以保证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实行“三级选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微能力点,并细化

召开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信息中心、教导处、教研室、教务处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微能力点的选取;实行三级选点,一是由学校结合学校的硬件条件、教师信息素养及实际教学教研需求,选出9~11个微能力点;二是由教研组长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从中选中5~7个微能力点;三是由教师个人再从中选择符合自身能力发展的3个微能力点。最后,学校再结合后续培训、考核等实际影响因素,综合考评,选出最终的微能力点上报,原则上满足基础学分为20分,相对集中(易培训、易考核、易管理),鼓励多选。

二、配置硬件设备,充分利用省、市、校三级资源平台

学校专任教师每人配置了一台电脑。智慧课堂班级(四个班)配备了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两个校区各配备一个高清录播室。此外,学校加大投资,增加了核心交换机和企业级路由器若干台。为优化班级及办公室网络环境,班级入口宽带达到100兆。

充分利用省、市资源平台,形成校本资源(目前在建)。学生在学校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都可以自主学习,教师在“班班通”软件上可实时调取教学资源和备课资源,实现校本资源共建共享。

三、加强线上线下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参加“安徽省能力提升工程第二批省级试点项目线上培训”,校级管理员及时上线辅导,及时通报学员学习情况,在线辅导时长181个小时。此项培训我校参培教师的通过率为100%。

我校结合线上培训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训前调研,在充分了解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实现精准结对,相互帮扶。在二次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师个人微能力点的掌握程度,实行“能力提升”精准结对帮扶,即某几项微能力点强的教师负责指导这几项微能力点弱的教师,并形成帮扶记录。

实行信息技术相关专项培训。如针对智慧课堂的四个班进行“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现场培训;针对班主任的“局校家信息一体化智慧平台”应用现场培训;“淮北5G智慧教学系统”应用线上和线下培训等。

结合县教育局《濉溪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标准》职成教[2021]4号文件中考核“微能力测评规范”,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学科培训。

四、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合理使用微能力点,创新应用,加强实践应用校本研修

(一)拓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我校一贯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践课题研究。本学年共计开题、结题相关市级课题9项,如《利用微课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和策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空间觀念培养策略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等课题。

(二)是拓展微能力点应用渠道

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体现微能力点应用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如:课件制作技能大赛、微视频制作技能大赛、智慧课堂教学大赛(4名教师参加县级比赛,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校内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大赛(正在进行)等同时把微能力点应用渗透到日常开课、评课中,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微能力点考评项,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养。

(三)力促“实践应用研修”落地,物化研修形式与内容

为扎实做好实践应用,我校人手一本的《濉溪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研修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使得微能力点实践应用落地,物化了研修形式与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可操作性。

利用《手册》保障我校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进一步顺利实施,学期末,每位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培训研究成果,包括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实录、课例分析等;学校采用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教师的研修手册落实情况,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研修水平。

(四)结合学科特点,分学科有选择地对微能力点进行深层运用

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充分且合理运用微能力点,提升课堂效果。比如,我校在进行一节优秀的英语课时,课前,教师在备课时熟练运用了信息检索方法,使用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媒体形式,并利用百度、谷歌、360浏览器等搜索引擎获得所需多媒体材料,利用昵图网、千库网、觅元素等专业图片库来获取周末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源,在网易云课堂、公开课、安徽基础资源平台等视频资源平台获取相关优质课内容,并利用百度文库、期刊网等获取资源,还借助了“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微能力点。教师在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周末主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并注重本课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动画效果,设计多种多样的互动环节,利用周末看电影、购物等真实视频短片,以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周末主题素材和微信聊天形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和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应用所学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了微能力点“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教师还将传统课堂和智慧课堂相结合,并将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图形展示、互动游戏和动画视频等和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提问、抢答、倒计时、翻卡片、实时问答、统计功能相结合,巧妙设计,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深度参与到知识理解和建构的应用场景中来,让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智慧课堂下被关注,从而引发学生感知、记忆、创造等思维活动,达到课堂效果最优化,充分体现了“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这一微能力点。在练习环节中教师采用智慧课堂中的随机翻卡片功能,让学生参与互动;在成果输出环节,通过实时互动、问答功能,让学生小组合作与展示,并及时检查和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及时总结、点评和反馈,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给学生推送和本课主题相关的拓展活动、音视频,从而达到课后及时巩固与提升的效果,这些环节体现出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五)对具体的微能力点结合我校实际给出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实践建议

A2数字资源的获取与评价,学校给出的实践建议为:教师可根据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资源的适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判断。

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学校给出的实践建议是:演示文稿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呈现关键信息,避免添加与教学主题不相关的冗余信息,干扰学生学习注意力;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可通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结构图接等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内容结构;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方式。要注意避免照搬“演示文稿”内容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采用留白、动画效果、互动试题、超链接等方式丰富师生互动的形式。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学校给出的实践建议为:要结合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设计导入环节。例如,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画速度、字体大小、变色、放大等方式引发学生有意注意;通过真实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呈现与学生和学习内容相关的事情和实际问题;运用随机抽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游戏体验中增强其自信心;通过统计图、投影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前期学习成果,使其认同学习目标或获得成就感等;要注意导入的内容与形式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学校给出的建议是:信息技术要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继而破解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学校给出的建议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要把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得到极大的优化。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朗读并录制音频上传到班级群,教师择优推送等。

五、明确微能力点认证规范,进行校本应用考核

教师参照《教师校本实践应用考核研修手册》和《安徽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中的“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建立个人档案;教师围绕“考核研修手册和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評价,完善校本应用考核材料;校级指导名师对分管的10位教师进行初评,备考资料不完备的促其整改完善;学校组成考核团队对所有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工程办。

六、创新成果及应用转化

安徽省资源平台收录我校无生上课例12节,每节都有具体的微能力点运用;我校在国家级课题《基本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县教育局立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示课程《四季之美》;在县级“智慧课堂应用大赛”中,我校取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我校作为县级智慧课堂展示现场,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展示了数学课、英语课各一节;在“全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课件制作分值占比25%,收到作品计40余件,其中微能力应用较好的作品占比80%。

七、整校推进后续工作

结合我校提升2.0工程工作实际及县《基本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课题设计相关研修任务及微能力点应用,细化提升内容,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微能力点的实际应用常态化;继续组织参与能力提升实践应用活动,收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应用成果,如课例、论文、课题等成果,形成专项资料。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培训
教师培训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会议·培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