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讨

2022-05-24何凤霞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利用笔者

何凤霞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对于现代诗歌这些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内容来说,使用信息技術开展教学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对诗歌的分析,更要使之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从而为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那么,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呢?本文通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从导入入手,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寻找课本中现代诗歌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学入手,结合字词认读、朗读诵读和情境讲解分析诗歌的脉络、情感、韵味;从课后辅导入手,结合寻找素材和仿写等课后作业,从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方面出发探讨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课程导入

(一)利用信息技术从教学目标中挖掘教材的价值

教材的价值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剖析教材上的主体作用,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领悟现代诗歌的精髓,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到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价值,逐步分解教材,做到对教材的价值心中有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经历,做到对教材的精准剖析和定位,以学生准确地把握现代诗歌的审美价值作为教学的目标。其次,教师可以搜索著名学者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章,从理论的高度去挖掘课文的价值。然后教师结合前人的想法,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以掌握现代诗歌学习技巧,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三黑和土地》的诗歌教学中,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出一些比较经典的教学案例和说课稿,发现很多教师都将“训练学生正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感悟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作为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虽然能够做到对文本的初步分析,但是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分析文本,寻找文中表现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的诗句,以及找到其表达规律。二是学习现代诗歌的文字描写技巧,学会用具有韵律感的词句表达情感,获取掌控文字的能力。三是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笔者通过互联网为自己的备课寻找到突破口,也为自己更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和设定足够科学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从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选择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实际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将学生加入到教学主体中,通过指导学生在电脑上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其次,以复原诗歌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学会还原诗歌中的场景。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名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讲解,借助专家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借助名师的授课方式,拓展自己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将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教学内容加入到教学设计中,增加导入的趣味性。

以《三黑和土地》的诗歌教学为例。首先,笔者在网上以“《三黑和土地》名师课堂实录”为关键词,从众多选项中,根据六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找出了最适合自己的课堂设计。其次,向学生播放中国的各种耕地,以及简短的农民种地的纪录片,为给学生讲解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打下良好基础。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于“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关键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展开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从而获得初步的了解。最后,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设计中将目光放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让学生通过扮演“三黑”,理解“三黑”这样的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

笔者借助互联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闭门造车变成吸收和借鉴名师名家,经过实践验证得出有效的教学设计方式,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从字词的认读找到诗歌的脉络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是很重要的知识内容。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字词的认读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字词的认读,让学生找到诗歌的脉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形式,将文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词语的解释查找出来并做好标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预习阶段读通整篇诗歌,从而获得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第一感觉。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将诗歌搭配合适的场景和必要的解析,为学生具体直观地了解现代诗歌打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利用这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澳门》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澳门被占领时候的影片,了解闻一多写这首诗歌时的心态,以及对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之后通过学习“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重点词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澳门被列强霸占的痛苦。接着,利用幻灯片的形式,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播放澳门回归的影视、影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澳门”比作一个被强行从母亲身边带走的孩子,感受这个孩子“从告诉别人自己被强加了姓名—被迫离开襁褓—心里对祖国母亲的眷恋—想要回家的决心”。通过这一脉络让学生了解澳门同胞被掳掠的疼痛,感受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眷恋,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感悟,带着这种感悟开展诵读,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笔者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以及对诗歌脉络的梳理,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去感悟。

(二)利用信息技术从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情感

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感悟作者的情感十分重要。而诵读则是一个十分好的展现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原声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全诗,让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朗读,并在朗读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挑选配乐的方式,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同具体的多媒体教学结合,利用音乐渲染等形式将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分析课本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七子之歌——香港》的诗歌教学中,笔者首先播放这首诗歌的原声朗读,让学生能够清楚诗歌的字詞,了解“巍峨”“脂膏”“号啕”的发音。接着,教师通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节奏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感受“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的绝望悲伤,感受“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想要回归祖国的迫切之情。通过朗读让学生获得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了解诗歌的词句大意,保证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全诗,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和领会诗歌用词的技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竞赛或者句子接龙的方式,让学生对诗歌更加熟悉,从而加深对诗歌情感的感悟。

现代诗歌的词句中生僻字不是很多,通过诵读的方式,能够很容易把握其中的情感,从而对诗歌有自己的感悟。

(三)利用信息技术从情境中找到诗歌的韵味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找到诗歌的韵味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诗歌,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魅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上现代诗歌。首先,教师可以从播放作者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出发,让学生看到作者是怎么样将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文字通过诗歌的方式组合起来,并给人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文字运用的巨大魅力。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找韵味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寻找最贴近诗歌韵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对诗歌韵味的理解借助互联网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和平宣言》的教学中,通过课本中“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公祭仪式上,青少年代表齐声诵读《和平宣言》”这一句的解释,结合图片和影像资料,将南京大屠杀和公祭日的相关内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这个诗歌的写作背景。然后,教师可以重点分析“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和“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两句,第一句写出了南京的人文底蕴和美景;后一句写出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遭遇。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激发人们对战争的痛恶、对亡者的哀痛和对和平的期待之情。

笔者通过具体的视频和图像,将诗歌中的背景展现出来,然后结合文字的分析,让学生看到诗歌的巨大表达能力。

三、课后辅导

(一)利用信息技术从生活中找到素材

在诗歌的课后巩固中,教师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寻找诗歌的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以一篇现代诗歌作为例子,为学生分析这样的诗歌来源于哪里,可以从生活中哪些地方寻找。再通过信息技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拆分诗歌,并激发学生通过现代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从互联网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素材,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技巧,从而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

例如,在课外辅导中,笔者找到了《妈妈,妈妈》这首诗歌。这是一首孩子写给母亲的诗歌。笔者利用多媒体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其一,要确定写作的主题是对母爱的渴望,这是一个小学生很容易书写的情感内容,身边的素材很多。其二,这首诗歌并不是对母爱的赞扬,而是一句句的谴责,为什么母亲在他需要的时候不出现,为什么等了十年母亲也没有来?最后,发出深深的呼唤。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诗歌的写作思路,从而找到现代诗歌写作的技巧。

信息技术的使用,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思维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厘清思路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从仿写中找到表达技巧

课后巩固是现代诗歌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出发在互联网上寻找到类似的主题,通过大量阅读类似的诗歌,寻找到现代诗歌表达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最后达到了解现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云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选主题,通过总结课文中诗歌的押韵特点,以课文中诗歌的韵律开展仿写,以此来了解现代诗歌的押韵方式,从而逐渐掌握诗歌写作的语言技巧,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课后辅导中,笔者利用配乐诗朗诵为学生介绍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著名的诗歌,并让他们尝试仿写。首先,学生要寻找到自己要赞美的人物,并思考用什么样的场景描写来为读者展现这个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观察这首诗歌的每一个句子的长短和韵律,用同样的长短和韵律进行仿写,学会写作诗歌的技巧。

通过介绍课外有名的现代诗歌,让学生拓宽视野,并通过对这些名家之作进行仿写,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课程导入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的第一步,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就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大对教材的分析,以此来寻找到合适的教学目标,寻求更加切合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现代诗歌的趣味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分析现代诗歌的脉络、情感和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辅导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寻找到写作的素材,并通过仿写名家名作的方式逐渐获得写作技巧的锻炼,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现代诗歌。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利用笔者
老师,别走……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画与理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