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任力导向的外科学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践

2022-05-19杨金瑞王荫槐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胜任课程设计

尹 焯,杨金瑞,王荫槐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1)

2017 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指出:医学教育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这一思想和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2010年《柳叶刀》刊文[2]指出:医学教育改革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典型特征是基于科学的医学教育,解决的是知识和专家型的医学。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模式的出现,解决的是能力/临床实践性的医学。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以胜任能力为导向,解决的是综合素养下的公共服务型的医学。我们设计这套“胜任力导向的外科学整合课程”,目的是为我国医学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一、目 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实现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积极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本课程设计专注于3项能力的培养:(1)临床观察能力。(2)信息整合和临床决策能力。(3)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背 景

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肯定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两种课程模式,成为20世纪医学教育的里程碑。以美国为例,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课程模式多样,包括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课程模式和整合课程模式。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正在向整合课程模式转变。“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CBL教学法)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欧洲医学教育联盟年会[3]指出:基于团队的学习正在迅速推广;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主题。

本课程设计汲取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系统课程模式经验;融入了临床角色模拟和学生自主探索式教学方法,结合了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2018年,项目组成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下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学习。2019年设计本课程并获得中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三、内 容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指出:要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探索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世界医学教育改革[2]指出要努力实现从死记硬背的学习转化为整合信息的决策。

(二)环节设置。

本套课程通过4个环节培养医学生的3项核心能力。4个环节是指:(1)临床观察典型病例;(2)团队合作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整合;(3)模拟临床情境进行处置和讨论;(4)标准化病人考核。

4个环节的流程设计如下:(1)带教老师进行标准示范,医学生进行临床观察。(2)团队合作进行信息检索和信息整合,培养信息整合与自主探索学习能力。(3)模拟临床情境进行处置和讨论,培养临床决策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4)对医学生的病史采集、临床操作、疾病处置和医患沟通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四、教学实践

(一)分组。

教学对象64人来自医学8年制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课程;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

(二)课程反馈。

教学结束后匿名调查,通过6个问题对3个方面进行调查,包括有效性、趣味性、参与性(总分24分)。

(三)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的比较采取两样本的t检验。

(四)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临床能力评估结果显示(见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成绩分别为(84.3±4.6)分和(81.1±3.5)分,P=0.003(满分100分)。学生对新老课程评价分别为(21.9±1.3)分和(20.9±1.2)分,P=0.003(见表2)。

表1 临床能力评估和病人满意度测评(分,

表2 学员对课程反馈及评价(分,

五、总结讨论

国内外医学教育都强调以下能力:(1)解决问题的能力;(2)获取信息的能力;(3)小组协作的能力;(4)专业素质[4]。新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对这种能力的针对性培养:第一,有效地整合了医学基础课程、桥梁课程、临床课程。我们在内容的整合上充分打破学科的界限,但同时用一条主线让他们温故知新,Brauer DG[5]提出整合课程设计最佳的一个推荐就是螺旋式课程模式,强调的也是这个思路。第二,在教学中融入自由探索的阶段,增加了新课程的吸引力。第三,明确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2014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6]指出:要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

美国医学院校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提出培养这样的医生:(1)在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技巧上追求个人卓越;(2)掌握器官系统的科学基础,并且鼓励他们在科学设计和临床实践中运用这些科学基础知识;(3)参与并领导以团队为基础的革新和进步[7]。中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专家指出[8]:中国目前的医学教育改革中,在围绕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和职业素养开展课程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方面还需加强。基于这些意见,我们认为本课程在以下方面可以提升。第一,能力评价方面引入更多维度;第二,评价指标更加细化;第三,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从教学案例、师资培训、实施环节、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

本文详细介绍了胜任力为导向的外科学整合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实践结果,初步总结了本课程设计的优势和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为医学新课程设计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胜任课程设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中秋明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