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5-19孙聪聪崔明湖张英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值硕士检出率

周 超,张 铮,孙聪聪,崔明湖,张英姿*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滨州市优抚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硕士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多,作为高智力的特殊群体,具有更高的抱负。但该群体在学习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导致其在科研、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我认知等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有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会发生人格缺陷和行为障碍。医学院校研究生作为医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曾因为“年龄大”“学历高”等被归纳至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中[1]。近年来,因为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暴力伤人以及自杀自虐的报道屡见不鲜,更是引发社会对该群体的关注。因此,积极开展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引导研究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2016级滨州医学院全日制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013级39人,2014级57人,2015级112人,2016级101人;其中女生为123人,男生为184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发放及回收。以不同年级为单位,入学时统一发放调查问卷321张,由调查员解释并指导,督促填写后统一回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9张,有效率高达96.26%。

2.调查工具[2-3]。(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最出色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亦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检查量表,非常适用于20岁以上的成人。问卷涉及内容共计90个题目,由10个因子构成,分别以F1、F2、F3、F4、F5、F6、F7、F8、F9、F10表示,依次代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每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1~5分),分值越高,表示对应项中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每个因子阳性症状:评分≥2分。(2)贝克焦虑量表(BAI):共20个题目,每题选项包括A(无)、B(轻度,无多大烦扰)、C(中度,感到不适尚能够忍受)、D(重度,只能勉强忍受),分值0~3分。研究生看完题后,应第一反应回答。轻度焦虑分值在15~25分,中度焦虑分值在26~35分,中度焦虑分值>36分。(3)抑郁自评量表(CES-D):包括20种日常生活事件,描述最近的感受,同时这种感受出现的频率。1分代表偶尔(<1d),2分代表有时(1至2d),3分代表时常(3至4d),4分代表持时间或者多数时间(5至6d)。无抑郁症状分值<15分,有抑郁症状10~15分,抑郁症状严重>20分。

(三)统计学方法。

二、结 果

(一)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医学硕士研究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最高和最低的因子分别是F2(强迫症状)和F7(恐怖),检出率分别为9.06%、1.29%,见表1。

表1 某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n(%)]

(二)抑郁、焦虑及心理健康。

不同年级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均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014级焦虑症状检出率最高(1.75%),2013级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17.95%);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的是2013级,检出率为10.26%,见表2。

表2 某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数据统计[n(%)]

(三)与全国青年常模组SCL-90各因子比较。

医学硕士研究生SCL-90各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某高校医学硕士研究生与常模组SCL-90各因子比较(分,

三、医学硕士研究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压力大。

研究生阶段对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加苛刻,医学硕士研究生对科研能力和学业的要求更高[4-5]。医师资格考试、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参加住培等,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在课题的研究方面表示力不从心,出现焦虑的心理,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同学有焦虑症状相吻合。

(二)经济压力大。

医学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学费,还要应对日常生活开销,虽然国家和学校每年发放奖学金和补助,但仍不能抵消部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尤其是家庭困难的研究生,学习任务重,兼职机会少,心理容易产生自卑和孤僻的不良心理。

(三)就业压力大。

医务人员岗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要求高质量课题和高水平科研能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导致越来越多的硕士毕业生留在高水平医院的几率减少。且学生自身需求定位高,故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困难重重[6]。

(四)人际交往压力大。

随着“医教协同”模式的推行,研究生长时间在非本专业科室进行轮转,与导师沟通机会变少,日常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敬畏,导致一部分研究生怕受到批评,害怕与导师交流,甚至因与导师沟通不足产生矛盾[7]。此外,研究生的层次不一、社会阅历不同、专业不同、交往范围不同,相互沟通交流少,人际关系网小。单一的生活,很容易出现心情低落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8]。

(五)抗压和自我调节能力弱。

医学专业的严谨性、专业性和特殊性,导致研究生学习任务较重,对自我的评价和期待高[9-10]。且近年来伤医事件不断发生,严重打击研究生的抱负和理想,动摇其信念和希望,进而导致有学生放弃学业。此外,当前研究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约束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抗挫折能力弱,自身心理状况调节能力差,心理非常敏感且脆弱[11]。同时,研究生是家庭和社会的期望,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且无处排解和发泄,导致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四、建议和对策

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众多,且具有潜伏性和突发性[12]。故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干预。为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力度。

目前学校多重视研究生的专业和科研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为此医学院校应积极构建研究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针对医学院校研究生学习特点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同时加大心理健康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13]。

(二)加强导师以及社会的支持。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如果能得到导师的支持和鼓励意义非常重要,对其树立信心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14]。导师不仅要在临床、科研等领域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多关心学生心理的困惑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和帮助。

(三)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

医学硕士研究生将来是医疗行业主力军,面对正常的医疗活动,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需要广阔的视野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以面对复杂的医患关系。作为合格的医学生,要做好自我调节,不断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综上所述,医学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为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健康心理缺一不可,只有社会、学校、导师等给予支持和配合,才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分值硕士检出率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