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2-05-19张立亚刘德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题成果教研

朱 萍,张立亚,刘德周

(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1;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钟秉林教授认为,大学的科学研究不仅包括普通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包括了教学研究、课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等[1]。因此,教研教改研究也应纳入高校科研的范畴。

异于科研院所的科研,高校科研具有自身的特质,即教育性,是以服务人才培养为重要旨归和根本任务[2]。因教研教改研究的这种教育性特质更加突显,它更应该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更应该服务和应用于人才培养工作。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研教改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极大地削弱了教研教改的应用价值。将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应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应用路径不明晰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就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工作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2015年获校级资助的31项教研教改课题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了教研教改成果的应用情况。

二、统计结果分析

在31项教研教改课题中,29项课题的成果已得到应用(93.55%),其中常态化应用20项,偶尔应用9项。常态化应用的比例为64.52%,因实际应用效果并未得到教学督导专家的认可,真正应用比例应低于64.52%。余下的2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未得到应用,占6.45%。可见,教研教改成果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应用路径主要集中在临床带教和教学活动上,分别占35.71%和41.67%,而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应用的比例只有14.29%。

总体而言,我院教研教改成果的应用形式比较单一,与教学资源形态和形式的复杂性、多维性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单一的应用形式难以充分发挥教研教改成果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其深层次原因有:教研教改研究与教学工作关联度不高、交互性不够、协同性不足,教研教改研究与教学工作间贯通渠道与平台的缺失,应用路径模糊等。

成果应用效果的体现形式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临床技能、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提高、其他、临床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分别占41.18%、37.25%、13.73%、5.88%、1.96%,见表1。

表1 教研教改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问卷调查

三、应用路径

教研教改成果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具体的应用路径如下。

(一)显性的教研教改成果。

可直接融入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1.引进课堂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教研教改成果可补充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融入教案和讲义等内容,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得以更新。

2.编入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3]。教研教改成果对于促进课程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质量,让课程建设紧跟教研教改研究的步伐,以优质教研教改成果支撑高水平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教研教改成果向课程资源的应用和转化。

3.融入教材。教研教改成果可编入教材或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例如,兄弟医院的内科学教学团队以承担的教研教改课题为依托,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既丰富了自身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对学科教材内容的有力补充。

4.进行交流推介。进行学术交流和推介是一种直接、简单、方便且传播效果很好的应用路径。教研教改成果可通过培训班、学术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交流推介,扩大其推广应用的范围。

5.培训实践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医学生的培养,除了理论教学外,还需要临床实践训练与培养。教研教改成果可分解为多个相关能力培养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4]或考核,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的临床操作动手能力,促进临床技能地掌握。

6.建设案例库。临床工作中有大量的案例资源可供教学使用,为教学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便利。应及时将教学案例库引入课堂,服务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锻造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中的优势。

7.开发教学信息化产品。教研教改成果可开发成线上教学内容、软件和网络平台,如微课、慕课等,以不断丰富教学信息化的产品。

(二)隐性的教研教改成果。

隐性的教研教改成果虽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工作中,但可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可转化为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而演化为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行为,也可为教育管理层制定方针和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几点启示

第一,教研教改成果的应用不应是一过性的,不能仅仅是在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应用,一旦课题结题后,研究成果就束之高阁。教研教改成果要最终实现其教育价值,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常态化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关键。

第二,教研教改成果在引进课堂、编入课程、融入教材时,应注意选择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部分,并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易懂的方式[5]。教师应精心挑选、用心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融入教学。

第三,应及时总结教研教改成果的应用情况。应用效果好的教研教改成果,应进一步推广,并适时地申报教学成果奖,将教研教改成果固化下来,为更大范围地应用奠定基础。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教研教改成果,应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提高实际应用效果的最终目的。

五、结 语

究其本质,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并处理好教学研究与教学应用的关系问题。在科教融合的教改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协调并处理好教学研究与教学应用的关系,充分利用教研教改研究自身的科研禀赋,采用多渠道的应用路径,发掘教研教改研究的教学应用价值,大力推进教研教改成果向教学实践活动的应用和转化,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教学的活力与张力,突显教研教改研究的教育性特质,强化教研教改的育人功能,使教研教改成果的应用常态化,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与目标。

猜你喜欢

课题成果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验收成果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