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外出次数与心理应激的调查研究

2022-05-19翟佳丽赵光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问卷频率肺炎

翟佳丽,张 岩,赵 芹,赵光涛

(1.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2.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3.鲁东大学食品工程学院;4.滨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由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出现以来,陆续在国内和全球爆发[1]。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通过延长假期、鼓励民众居家隔离、延期复工、推迟开学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2]。各省市人民自觉减少出行,有疫区居留史群众,包括返乡大学生等人,更是严格居家隔离。疫情期间,交通和出行受到管控,民众自觉减少外出。本研究拟观察大学生外出频率与心理压力应激反应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烟台地区3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量表为调查工具。

(二)施测方法。

采取无记名网络问卷调查,借助问卷星APP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置统一的说明,在固定时间内导出数据。

(三)数据处理。

二、结 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问卷设置统一的说明,通过3所高校学生微信群、QQ群发放,共766次作答,剔除重复和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763份。其中男生245人,女生518人,无人感染新型冠状肺炎病毒。

(二)疫情期间大学生外出的总体情况。

763名大学生中在调查的近1个月内从未外出的有303人(39.7%),两周外出1次的有241人(31.6%),每周1次的134人(17.6%),每周2~3次的67人(8.8%),每周4次以上的18人(2.4%)。

(三)不同性别学生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具体如下(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学生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四)不同外出频率学生各变量比较。

具体如下(见表2)。

表2 不同外出频率学生间各变量

三、结 论

疫情期间,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外出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外出频率更高。女生面对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更消极。不同外出频率的大学生之间心理应激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外出频率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应激压力逐渐增大,每周出门4次以上的大学生压力最大。不同外出频率的大学生在疫情期间面对压力的积极应对方式没有明显差异,但面对压力的消极应对方式有差异,每周出门2~3次的学生应对方式最消极。

四、讨 论

心理应激在心理学中指由心理和社会的各种力量或压力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3]。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由激素导致的情绪反应,是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身心整体性调适反应[4]。当个体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经历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比如地震[5],就会在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心理和身体反应,比如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症状[6]。

SARS流行期间,一项针对500名大学生应激反应的研究表明,生物性应激源与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对大学生生活、人际关系、学习影响显著[7]。面对当下各种各样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人们可能会产生压力、焦虑、疲乏等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这是正常人在紧急状况下的自然反应。梅俊华等人的研究显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中,通过微信心理CT线上方式测评,武汉一线医务人员与正常医务组人员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和焦虑情绪[8]。而湖北省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无助、同情疲劳、工作压力及应急能力下降的心理应激反应[9]。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方面存在着生物学的应激源,即新型病毒的致病、传染因素,另一方面为防止新冠肺炎传播,各地实行防治措施,如出入监测体温,关闭公共场所,推迟开学等措施构成新的心理社会性的应激源,大学生外出时应激源的刺激导致的心理“应激反应”。应激应对方式是指主体在应对过程中主体所采取的应对技巧。从合理的方面进行认知,确定合理的应激应对指向,采用合理的方式,是应激应对策略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大学生掌握应激的有关技巧,有责任去寻求解决途径。积极的应对方式,端正合理的社会认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应激,避免过度恐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建议大学生居家期间减少外出,另外,家庭、学校应增加对女大学生的关心和关爱。而大学生自己也应采取各种积极方式应对心理应激压力,以顺利度过特殊时期。

猜你喜欢

问卷频率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振动与频率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问卷大调查
导航频率源的同步与控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