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2-05-09郝华杰

大医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根治术动力学血流

郝华杰

(新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泰安 271299)

乳腺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乳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随着诊疗技术进步,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显著提高,这也为乳腺癌根治术创造了条件,使乳腺癌预后得到显著改善[2]。但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机械损伤不仅是术后疼痛的重要诱因,还可能破坏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延长术后康复进程[3]。改良麻醉方案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术后疼痛,长期以来备受临床关注。神经阻滞麻醉属多模式镇痛方案,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胸神经阻滞技术,可为乳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借助超声引导,使操作更为简便[4]。本研究选取6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开展前瞻性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5.14±12.08)岁;体质量指数(BMI)18.50~25.00 kg/m2,平 均BMI(22.41±1.80)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1例;肿瘤分期:Ⅰ期17例,Ⅱ期10例,Ⅲ期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4.97±11.85)岁;BMI 19.00~ 24.50 kg/m2,平均BMI(22.19±1.75)kg/m2;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14例;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3例,Ⅲ期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泰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5]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并均经术前病理活检确诊;②均为单侧乳腺切除;③患者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②复发性乳腺癌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或有严重心、肺基础疾病者;④合并有凝血功能异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药者;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侧上肢外展,常规消毒后将超声线阵探头置于患侧锁骨下中外1/3处,在超声引导下明确腋静脉、胸大肌、胸小肌及前锯肌位置。先以2 mL的2%利多卡因(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695,规格:2 mL∶4 mg)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采用神经阻滞穿刺针(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63151782)穿刺,针尖进入胸大肌和胸小肌间后,回抽无血液和气体时,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1463号,型号:VINNOE30型]引导下推注0.25%的罗帕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94,规 格:20 mL∶200 mg)10 mL,然后继续进针,到达胸小肌和前锯肌间时,再注入0.25%罗帕卡因15 mL。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全身麻醉,方法参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专家共识及手术操作指南(2018版)》[6]中操作指南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分别在麻醉开始前(T1)、麻醉诱导后(T2)、切皮后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采用沃芬血气分析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09第24022580号,型号:GEM Premier 4000型]监测MAP、HR及SpO2。分别在T1、T2、T3及T4采集血液标本3 mL,采用医用离心机[北京斑珀斯技贸有限责任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07第1400390号,型号:DG-232型]以3 000 r/min转速对血液标本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送检,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NE及DA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1周时的疼痛水平。VAS评分范围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T1、T2、T3及T4时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和T3时观察组患者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T2和T3时观察组患者E、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比较(pg/mL, )

2.4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

续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乳腺癌早期检出率逐渐增加,这对提高乳腺癌根治率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根治术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越发引起临床关注,有关其手术操作的报道也逐渐增加,并形成了指南意见[8]。但乳腺癌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且手术操作和麻醉可影响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延长术后康复周期[9]。有学者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即优化围术期管理方案,以尽量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应激反应,以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10]。术中麻醉是ERAS重要内容,全身麻醉方式虽可在术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体验,但全身麻醉不良反应较多,且可引起较为剧烈的应激反应,使血流动力学产生波动,影响术后康复效果[11]。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胸神经阻滞麻醉,分别在胸大肌和胸小肌间、胸小肌和前锯肌的筋膜间隙注射罗哌卡因,进而阻滞胸部内外侧神经、肋间神经、胸背神经,提高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及1周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采用胸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

本研究在超声引导下探明胸部肌肉层次,这有助于指导术中进针,避免损害胸膜和血管,降低神经损伤和血肿的发生率,与王皓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HR波动也小于对照组,提示胸神经阻滞有助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这也与其降低神经损伤、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有关。另外,观察组患者E、NE及DA水平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胸神经阻滞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对减轻局部炎性反应,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根治术动力学血流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