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5-09谢建宏杨自娟李长科刁鹏飞

大医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含服乳膏利多卡因

刘 圆,谢建宏,杨自娟,李长科,刁鹏飞

(1.粤北人民医院麻醉科;2.粤北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韶关 512025)

麻醉诱导后的气管插管,在置入喉镜过程中,窥喉30~45 s时患者的应激反应较为强烈,而后气管导管置入声门会引起更强烈的应激反应,整个过程持续3~5 min,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了麻醉过程中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1]。围拔管期气管导管的刺激同样会引起强烈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也会出现呛咳,重度屏气等不适感,气管导管对气道黏膜和声门的损伤也是引起术后咽痛的主要原因[2]。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是麻醉中的重点,本研究将利多卡因乳膏不同给药方式用于辅助气管插管,观察其对插管过程和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8月粤北人民医院80例行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含服组、涂抹组和含服加涂抹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5.45±10.18)岁;平均手术时间(153.16±10.18)min。涂抹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4.29±11.67)岁;平均手术时间(152.08±17.87)min。含服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6~56岁,平均年龄(42.19±13.08)岁;平均手术时间(156.02±12.21)min。含服加涂抹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43.68±13.17)岁;平均手术时间(155.52±12.35)min。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粤北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术前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颈部手术、哮喘病史者;②评估为困难气道或插管超过1次;③局部表面麻醉禁忌证者。剔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②治疗期间患者或家属主动要求退出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3 mL生理盐水含于咽喉部3 min,并将3 mL生理盐水涂于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处,均匀涂抹3次。含服组:患者将3 mL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10 g/支)含服于咽喉部3 min,并将3 mL生理盐水涂抹于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处,均匀涂抹3次。涂抹组:患者将3 mL生理盐水含于咽喉部3 min,并将3 mL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处,均匀涂抹3次。含服加涂抹组:患者将3 mL利多卡因乳膏含服于咽喉部3 min,并将3 mL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处,均匀涂抹3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监测4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吸痰前(T4),吸痰后(T5),放气囊前(T6),放气囊后(T7),拔管后5 min(T8),各时间点HR,计算MAP。②比较4组患者放气囊时与苏醒期呛咳发生率。③比较4组患者术后24 h咽部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估,以得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期间共3例患者被剔除,其中含服组1例,含服加涂抹组2例,均为患者家属主动要求退出。最终统计入组病例77例,其中对照组20例,含服组19例,涂抹组20例,含服加涂抹组18例。

2.2 4组患者MAP及HR水平比较 4组患者各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抹组患者T4、T5、T6、T7时HR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加涂抹组患者T2、T3、T4、T5、T6、T7时HR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加涂抹组患者T2、T3时点心率慢于涂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4组患者MAP及HR水平比较()

表1 4组患者MAP及HR水平比较()

注:T0:入室后10 min;T1:气管插管前1 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5 min;T4:吸痰前;T5:吸痰后;T6:放气囊前;T7:放气囊后;T8:拔管后5 min。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1 mmHg=0.133 kPa。

?

2.3 4组患者放气囊时和苏醒时呛咳发生率比较 涂抹组、含服组与含服加涂抹组患者放气囊时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苏醒期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患者放气囊时和苏醒时呛咳发生率比较[例(%)]

2.4 4组患者术后24 h咽部疼痛情况比较 4组患者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组患者术后24 h咽部疼痛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利多卡因不反扩张气道、抑制气道炎症和降低气道高反应的作用较强,还具有镇痛及抗痛觉敏感化等作用,可以预防或减轻气管导管留置期间产生的心血管反应[4-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改变了利多卡因的剂型,由液体改良成了复合乳膏,每克乳膏含利多卡因25 mg和丙胺卡因25 mg,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加强麻醉效应,长时间附着于物体表面,增加药物有效时间[6-8]。利多卡因乳膏涂于黏膜5~10 min便少起效,表面作用时间长达5~6 h[9-10]。可阻滞气管插管过程中咽喉部黏膜间压迫所产生的神经兴奋传导,进而减轻气管插管对咽喉部的刺激,增加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性[11-13]。较多研究证实气管导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体动,减轻术后咽喉部疼痛,减少体循环的波动,但其起效时间仅需要数分钟[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插管前用涂抹法或含服联合涂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式,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HR更平稳,而单纯涂抹法与含服联合涂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拔管期,涂抹组患者HR比对照组更稳定;涂抹组与含服加涂抹组患者放气囊时呛咳发生率更低。提示3 h内的全身麻醉手术应用利多卡因乳膏,患者可以更加耐受气管插管和拔管期的机械刺激[17];使用了利多卡因乳膏的患者术后24 h咽喉部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整体呈减轻趋势。这可能因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为困难气道,进行气管插管的麻醉医生手法熟练,均为一次成功,将插管造成的损伤减到最低[18-19],所以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利多卡因乳膏用于特殊病例,如高龄、小儿、双腔管气管插管患者等[20-21],目前研究显示疗效个体差异较大,需今后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前端可以稳定气管插管和围拔管期患者的循环状况,减少围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提高3 h内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舒适度。

猜你喜欢

含服乳膏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和IL-6、IL-10 的影响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分析阿维A联合外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价值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增生性瘢痕
利多卡因还有这个副作用千万注意
去除褐斑有良药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