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党史题材的编排与教学

2022-05-07仲伟全王金涛

关键词:红色教育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仲伟全 王金涛

摘要:党史题材在教材中的编排特点主要体现在:框架层面,以课文为主体,其他板块内容立体渗透;形式层面,由“单篇分布”转向“单元呈现”,稳步推进;内容层面,从“小我”到“大我”,螺旋上升。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注重“文道合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有助于涵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注重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相应的教学建议有:第一学段,照着课文扎实讲好党史故事;第二学段,聚焦阅读链接,联系人文主题,生动讲好党史故事;第三学段,借助综合性学习,全面讲好党史故事。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党史题材;红色教育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创造的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辉煌历史,是“四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题材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国家建设等时期所经历的伟大事件及在这些事件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如革命戰争年代的“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凝聚成时代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力前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党史题材占很大比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研究教材中党史题材的编排及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红色教育,教学生讲好党史故事。

一、教材编排:框架立体,形式多元,内容螺旋上升

教材中的党史题材主要指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发展和创造的历史进程中,能表现出为民族的解放、振兴与发展作出贡献的革命先烈、爱国人士、人民群众等的精神品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按照“循序渐进,滋润渗透”的编写原则,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分布在每册教材。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7(12):1419。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框架:以课文为主体,其他板块内容相机渗透

党史题材经统筹安排,分布并渗透在教材的单元导语、识字、课文、阅读链接、课后练习、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内容中。

单元导语涉及党史题材的有: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识字涉及党史题材的如一年级上册的《我是中国人》。

课文是党史题材编排的主体,相关内容有:一年级上册的《升国旗》,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年级上册的《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二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三年级上册的《不懂就要问》《手术台就是阵地》,三年级下册的《我不能失信》,四年级上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年级下册的《千年梦圆在今朝》《小英雄雨来(节选)》《黄继光》,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冀中的地道战》《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五年级下册的《梅花魂》《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六年级上册的《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桥》《金色的鱼钩》《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以及六年级下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阅读链接涉及党史题材的有:四年级上册的《难忘的一课》,四年级下册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五年级上册的《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五年级下册的《丰碑》,六年级上册的《菩萨蛮·大柏地》《在希望的田野上》《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和六年级下册的《詹天佑》。

语文园地涉及党史题材的有:二年级上册的《我爱阅读:王二小》、四年级下册的《日积月累:卜算子·咏梅》、六年级上册的《书写提示: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及《日积月累:爱国诗词》《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课后习题中,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的“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和同学集体朗诵”,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等,都指向党史题材。

另外,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围绕“奋斗的历程”的主题,让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继承光荣传统,创造美好未来;六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书《小英雄雨来》,主题为“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这些板块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及主题也都涉及党史题材。

上述梳理中,上册教材以2021年7月的版本为参考,下册教材以2021年12月的版本为参考。总体来看,教材以课文为主体,以其他内容为补充,有机渗透、立体呈现,时时渗透党史文化,以达育人目的。

党史题材的课文共计42篇,涉及童谣、故事、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体裁。相比于2020年版的教材内容,2021年7月版上册教材新增4篇此类课文,原来的《手术台就是阵地》由略读课文改成精读课文,还附加了《毛主席在花山》等7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将这些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红色经典类,重温革命岁月,如《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等;二是爱国教育类,厚植家国情怀,如《梅兰芳蓄须》《小岛》等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也包括《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类讲述新时代中国人默默奉献与责任担当的作品。这两类作品的编排,意在让学生知晓,无论是处在革命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要永葆爱党、爱国之情。

(二)形式:由“单篇分布”转向“单元呈现”,稳步推进

教材从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对党史题材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增加此类作品的数量和篇幅。到了中、高年段(四到六年级),还以人文主题单元的形式出现,即由“单篇分布”逐渐转变为“单元呈现”。

四年级上册,围绕“家国情怀”的人文主题,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和《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组元;四年级下册,编排单篇《千年梦圆在今朝》《小英雄雨来(节选)》《黄继光》《落花生》《冀中的地道战》和《阅读链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五年级上册,围绕“爱国情怀”的人文主题,以《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和《阅读链接: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组元;五年级下册,编入单篇《梅花魂》,同时围绕“责任”的人文主题,以《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和《阅读链接:丰碑》组元;六年级上册,围绕“革命岁月”的人文主题,以《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和《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组元,并选入单篇《桥》《金色的鱼钩》《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六年级下册,围绕“革命理想”的人文主题,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组元。

可见,教材中党史题材的安排,不仅突出了学科本质、学段特点,还注重各学段的前后衔接,融会贯通。低年级,将党史题材融入短小、浅显的童谣或是领袖的小故事中,以单篇的形式穿插编排在不同的单元,开启对学生的党史文化教育启蒙;中、高年级,从单篇到单元整体呈现,主题聚焦,立场明确,尤为注重强化思想教育功能,教学生循序渐进讲好党史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光荣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三)内容:从“小我”到“大我”,螺旋上升

内容设定层面,从“小我”到“大我”(人与国家、人与社会)螺旋上升,充分体现学段特点和育人要求。叶淑洪.落实“文道统一”传承“红色基因”——统编教科书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6):3639。其中的“大我”,集中体现在中、高年段的人文主题上,如“爱国情怀”“革命理想”等,重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学段:贴近生活,启蒙思想。第一學段共安排了9篇选文,其中一年级上册《我是中国人》以画面的方式展现内容,《升国旗》以韵语的方式展现内容,其他7篇都是短小鲜活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开篇的《我是中国人》以整幅画面,展示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团聚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鲜艳的五星红旗下的情景。或许,这时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体会“我是中国人”的意义,但是当他们慢慢阅读到后面《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短小、浅显的故事后,先辈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其身上洋溢的强烈的爱国之情,自会渗透日常学习与生活,使之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由此,党史文化教育得以启蒙。

第二学段:前后衔接,锤炼品格。第二学段是衔接过渡阶段。此阶段,党史题材文章的数量虽然没有显著增加,但是文章篇幅变长了,还出现了与党史题材相关的主题单元以及相应的阅读链接内容。三年级的《不懂就要问》《手术台就是阵地》《我不能失信》3篇课文仍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四年级上册第一次安排“家国情怀”单元,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人文主题,选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同样以“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同时期爱国人物的精神气节。这样的内容编排,体现了学段前后的自然衔接,着重引导学生内化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形成健康成长所必备的品格。

第三学段:整体贯通,强化育人。在人文主题单元的安排上,党史题材的权重逐渐增大。其中,五年级上下册各1个、六年级上册2个、六年级下册1个,加上单篇穿插和阅读链接内容,共有25篇文章。六年级上册的比重最大,党史题材的课文就多达13篇,占本册课文数量的一半。整个学段围绕爱国情怀、革命理想等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和呈现,中间还针对人文主题安排了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后,让学生查找资料,做一张手抄报,讲述百年为强国梦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在语文园地、阅读链接等板块安排“抄抄革命家书”“背背爱国名句”“唱唱爱国歌曲”“读读整本红色经典”等语文学习活动。六年级下册则以《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收官,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让他们进一步领悟党史题材所带来的生命感召,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性,从而形成完整的育人体系。

二、教学价值:体现学科特点,助力道德涵养和精神弘扬

教材中遴选的党史题材,在提高学生言语能力、思维能力,熏陶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契合涵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深入挖掘党史题材内在的教学价值,是学科育人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利用教材讲好党史故事的需要。

(一)注重“文道合一”,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教材在“文道合一”“立德树人”两个方面的立场尤为坚定,编排党史题材内容时,都是从该立场出发的。这样的编排取向不仅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还依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段的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要素合理、有序地渗透、推进。由此,教师不仅要综合考量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还要从审美的视角来诠释党史题材内容的教学价值,切莫一味地说教。如教学《少年中国说(节选)》第2自然段,逢双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豪情满怀,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希冀,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担当历史重任。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朗读和背诵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美与言语意蕴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

(二)注重熏陶,有助于涵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要让学生从小打好中国底色,就必须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从以上对教材党史题材的梳理中不难发现,教材非常注重革命传统教育,其目标直指立德树人。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其价值?首要的是通过补充背景资料、拓展革命人物故事、调查革命事件等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教学《朱德的扁担》,可以相机补充该事件发生的背景——“1924年4月,朱德率领部队,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来到了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建立了根据地,并任军长……”。补充背景资料,一则让学生借此熟悉当时革命斗争的艰难;二则让学生深刻领悟作为军长的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党的建设、发展的历程,还播下了以身作则、时刻为别人着想的高尚种子。

(三)注重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课堂教学仍是主阵地。教材在做好选文编排的同时,在使用上也给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专门安排的党史题材的人文主题单元,单元导语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上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五年级下册)等。选入的课文与单元导语前后呼应,《梅兰芳蓄须》《军神》《清贫》……在讲述好故事的同时,还充分彰显了故事的现实价值,弘扬了民族精神。此外,教材中还融入了和平年代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保家卫国、在平凡岗位甘于奉献的代表文章,如《小岛》《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这也告诉我们,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同样要关注当下、与时俱进、用好身边的事例。所以,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时,教师就可以链接“天问一号”、“长征五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的“天宫课堂”等相关信息,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凝聚新时代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目标。

三、教学定位:按照学段,循序渐进讲好党史故事

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党史题材教学,让党史题材的内涵映射在学生身上,并得以传承、发扬,不是读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那么简单,需要教师领悟编者意图,讲好故事。借鉴冯友兰的“照着讲,接着讲”的哲学思想,我们谈谈基于不同学段循序渐进教学此类内容的若干想法。

(一)第一学段,照着课文扎实讲好党史故事

第一学段一共选编了9篇课文,都以单篇的形式呈现,讲述的也基本是相对独立的故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小学生天生喜爱故事,对于这些党史题材的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转变角色,把听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启发学生在“讲故事”与“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熏陶思想情感。为讲好这个故事,学生需要疏通生字詞、大声朗读课文,需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讲,第一学段接触并学习党史题材,就是一个慢慢启蒙、慢慢熏陶的过程。贴标签式的讲解、灌输,不仅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忽略了这类课文的价值和意义。

(二)第二学段,聚焦阅读链接,联系人文主题,生动讲好党史故事

到了第二学段,就可以逐步由照着课文讲故事过渡到生动讲好党史故事了。三年级是个过渡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形象生动地讲故事。到了四年级,教材开始相机安排阅读链接的内容,链接的大多是同一类文章,主题也相同。教师就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挖掘其中蕴含的党史文化,深读阅读链接,讲好党史故事。

例如,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后面仍补充了田野的文章《难忘的一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其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话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3次。同一句话的反复出现,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这与《梅兰芳蓄须》所体现的主题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大陆,一个发生在台湾。所以,如果要在《梅兰芳蓄须》的基础上深入讲好党史故事,《难忘的一课》一定是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毕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爱国心、家国情是永远不变的。这里,教师既可以照着课文逐一讲好党史故事(《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也可以接着阅读链接中的素材深入讲好“这一个”党史故事,即《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并从文本内涵与外延出发,串联更多的党史题材,创造性地深入讲好党史故事,拓展学生的“故事内容”“故事思维”。

此外,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与党史题材相关的单元主题。整个单元主题鲜明,指向明确,少则4篇文章,多则6篇文章。如六年级上册的“革命岁月”单元,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菩萨蛮·大柏地》,其中《菩萨蛮·大柏地》是《七律·长征》的阅读链接。对于这样以“革命岁月”为主题呈现党史题材的完整单元,教师就应带着大单元的意识,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党史文化内容,将革命传统教育自然融入整个教学。例如,要讲好《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仅“照着课文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深入了解关于这篇课文的资料,如这篇文章最初刊登在1941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原来的题目是《棋盘陀上五个神兵》。文章的作者是当时著名的战地记者沈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再如,1941年11月7日,原文题目被正式改为《狼牙山五壮士》,从此,这个故事就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五壮士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至今广为流传。补充的这些材料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文化,将这些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接着讲”“创造性地讲”,一定会让党史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三)第三学段,借助综合性学习,全面讲好党史故事

到了第三学段,就需要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单篇阅读”到“单元主题”再到“综合性学习”,全面渗透党史题材。尤其是借助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向学生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如何借助综合性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全面讲好党史故事?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借助具体的“学习任务群”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写自己的心愿;可以系统梳理教材中涉及的主要革命文化人物、革命文化关键事件等,带领学生制作主要人物图谱、主要大事件谱系等。

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围绕“革命理想”这一人文主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主要党史人物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朱德、刘伯承、方志敏、宋庆龄、李大钊、张思德、雷锋、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等,与主要党史文化事件“五四运动”“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以及主要党史文化作品《吃水不忘挖井人》《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征》《红岩》《保卫延安》《野草》等做了串联,不仅串起了课文之间的联系,还相机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内容。这样的活动,以三条线串联起了立体、完整的党史故事。

第一条线,每一个人物出现,都连带着一个党史故事,见证着党和国家的成长与壮大。如“八角楼上”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的张思德……串联与梳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重新认识、理解、感悟与升华党史文化的过程。读《吃水不忘挖井人》,学生会意识到:这些人物何尝不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挖井人”呢?看到一个个鲜活、闪亮的名字,学生就如同看到了那一段段光芒四射的岁月故事。开展类似“党史人物图谱梳理”的综合性学习,既让学生看到了以前为我们奋斗乃至献出生命的革命先驱的事迹,还激发了他们向前辈学习的热情和信念。其间,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就“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单独梳理人物谱系。如,结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后面的习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梳理教材中涉及的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抗美援朝英雄形象,就能顺畅串联起他们的故事,进而串联起抗美援朝那段保家卫国的历史。由一个个人物,串起一段历史,党史故事的讲述必然因此更精彩。

第二条线,每一个党史文化事件,都再现了一个党史故事,述说着党和国家的百年奋斗历程。如初期的“五四运动”“长征”“抗日战争”“开国大典”,后来的“抗美援朝”等重要事件,都是完整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每一个主要事件,都由若干文章“支撑”着。在将党史文化人物与党史文化事件串起来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查阅、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开展丰富多元的综合性学习,效果更好。仍以“抗美援朝”事件为例,可以将热播的影视剧《跨过鸭绿江》《金刚川》《最可爱的人》《英雄连》《长津湖》《水门桥》等和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融入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关联“抗美援朝”中的经典故事。还可以教学生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这首经典的歌曲,再现了抗美援朝那段烽火岁月。既然是一次综合性学习,那么索性“敞开”,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歌曲等内容都融进来。试想,学生在接着讲述党史故事的时候,也能模仿影视作品再现事件重要情节,还能唱出两三句经典旋律。或许在不经意之间,他们就已经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

第三条线,每一部作品都记载着一个完整的党史故事,全面深入地描绘着党和国家的峥嵘岁月。一部作品,就是一份很好的党史材料,可以让我们相对全面、具体地了解当时的境况。以《小英雄雨来》为例,四年级下册选文仅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但学完课文后很多学生对“雨来”这个人物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开展了“《小英雄雨来》阅读分享会”。由一篇到一本书的阅读,学生不仅对雨来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整个故事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其间,学生对晋察冀边区抗日的情况,以及中国人民为什么要抗日等问题很好奇。读完这本书,他们就找到了答案,还了解了一段党史。之后,“《小英雄雨来》阅读分享会”就转变成了“《小英雄雨来》故事分享会”,更多关于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在学生中间流传开来。当然,这也是党史故事照着讲、接着讲应有的样态。此外,教师还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学生阅读《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的日记》等红色作品,同时结合“四史学习”,牵引他们联系身边的代表人物,更好地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

充分挖掘党史题材中蕴含的精髓,用好语文教材讲好党史故事,是一个需要系统设计的工程,也是一个慢慢熏陶沉潜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充分领悟编者意图、彰显語文学科特质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讲好每一个党史故事,更好地传承党的光荣传统。这,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