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

2022-05-05陈慧梁刘秀云

人人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陈慧梁 刘秀云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南京 211300)

重症肺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疾病,且肺部感染征象会持续很长时间。其主要的生理及病理特征为完骨穴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通气量减少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进而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多个脏器衰竭的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肺炎没有得到控制而愈发严重,甚至引起器官衰竭,致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的危急状态[1]。辅助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通气,在既往临床实践中,常采用常规治疗鼻塞式吸氧,但易对患者呼吸道造成再次伤害,效果欠佳。目前,临床上已开始应用无创呼吸机,利用面罩与患者口鼻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无需气管插管,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对患者呼吸道伤害小,可减少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110 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 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年龄44~75 岁,平均(60.85±2.34)岁,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7 例。研究组年龄46~76 岁,平均(62.45±2.56)岁,其中男性27 例,女性2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组间可比。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中关于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持续发热并伴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者;(3)影像学检查多肺叶有浸润影者;(4)舒张压低于6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出现败血性休克症状者等。

排除标准:(1)有重症肺炎病史者;(2)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3)痰液黏稠或气道有大量分泌物者等。本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进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具体为止咳、平喘、吸痰、雾化扩张支气管、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患者鼻塞式吸氧,在鼻孔中插入鼻导管通氧,鼻导管抵达鼻咽部,并用胶带固定。研究组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通气,选择合适面罩与患者口鼻相连进行正压通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吸气压力1.16~1.764kPa、呼气压力0.294~0.784kPa、氧浓度40%~55%、呼吸频率10~16 次/min 内进行轻微调整。两组患者机械通气3~6h/次,2~3 次/d,连续治疗12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治疗后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在12~24h 内得到明显缓解,血气指标恢复到正常标准;有效:临床症状在24h 得到部分缓解,血气指标未恢复到正常标准;无效:临床症状在24h 内恶化或未能完全缓解,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心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生理记录仪检测患者呼吸频率(RR)、心率(HR),并使用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射血分数(LVEF)。(3)血气分析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动脉血3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例(%)]和()表示,分别行X2检验和t 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92.73%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心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后RR、HR、LVED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LVEF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次/min)

表2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比较(,次/min)

RR(次/min) HR(次/min) LVEF(%)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26.99±3.45 23.79±2.85 123.89±15.05 93.83±10.86 48.0.3±5.44 62.83±6.85 66.07±7.49 58.84±6.19研究组 55 27.23±3.15 18.63±2.14 124.23±14.13 78.63±9.19 48.23±5.55 68.63±7.19 66.23±7.18 51.33±5.35 t 值 0.381 10.737 0.122 7.924 0.191 4.331 0.114 6.80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pH、PaO2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而两组患者PaCO2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pH PaO2(mmHg) PaC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7.24±0.13 7.36±0.15 48.49±8.16 70.44±7.66 81.44±6.52 76.67±5.78研究组 55 7.23±0.12 7.43±0.16 47.52±7.76 76.54±5.07 82.06±7.15 51.41±6.56 t 值 0.419 2.367 0.639 4.925 0.475 21.42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呼吸科重症肺炎属于比较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如果该疾病出现二氧化碳滞留、严重缺氧的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重症肺炎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3]。老年人上呼吸道黏膜、咽部淋巴组织、气管及支气管黏膜上皮和腺体等组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造成呼吸道防御功能明显减退,气道狭窄或塌陷造成痰液难以排出,吞咽反射功能减退,从而使细菌被呛入或吸入肺部,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机械呼吸在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因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一定损伤,引发炎症,效果欠佳。一般情况下,重症肺炎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仅仅采取常规的吸氧治疗无法帮助患者很好地提高血氧分压,因此需要采取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主要是有创通气,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不仅损伤患者的气道,同时也会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上无法得到广泛使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呼吸机应运而生,属于新型的机械通气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受到家属及患者的广泛青睐。

无创呼吸机用面罩遮住口鼻,面罩中间接一根管连接呼吸机,在患者吸气时给予压力,帮助患者呼吸[4]。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自身呼吸易出现疲劳,无创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呼吸,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无创呼吸机还能够避免患者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对保护患者的鼻腔生理功能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患者接收度高。无创呼吸机通过较低呼气压和较高吸气压,进而对抗患者自身呼吸压力,此为无创呼吸机的关键机制。这是因为,低呼气压能够对二氧化碳的生成起到抑制作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进而克服患者呼吸道内的阻力,增加其通气量,而高吸气压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内的肺含氧量增加,进而增加通气量,改善患者自身的通气情况。此外,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泡弥散功能,进而促使肺泡复张,调解患者氧合功能。研究显示[5],通过对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命体征,改善通气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R、HR、LVE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更佳,与周雨田, 李小惠,陈果等研究结果一致[6]。无创呼吸机可以给患者提供低呼气压和高吸气压,降低患者氧气消耗量并抑制机体二氧化碳的产生,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可导致血液pH 升高,而无创呼吸机可在增加通气量的同时结合低呼气压,可以提高患者肺组织的氧含量,从而改善患者肺泡的氧合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H、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无创呼吸机可改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与伏鑫等[7]研究结果一致。不过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因受到样本量有限、样本来源等因素影响,进而对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等具体改善的情况缺乏一定的依据,后续可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扩大研究。

综上,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气分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