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4-29董云花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董云花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要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到教育全过程,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要让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意[1]。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进行有效融合,培养适应电商行业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值得深思。

1 “专创融合”对电商人才培养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商行业新业态和新形式的不断出现,主播(助理)、网红达人、社群电商、内容电商方面的人才需求增长迅速,电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此外,电商行业同质化导致竞争严重,也促使电商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对高职院校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在创新型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具有深远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核心是专业型人才培养,是以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电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商行业的发展增添新的生命力[2]。

因此,电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不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外部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3]。

2 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相对独立

目前高职院校已开设“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之类的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双创”教育课程与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相对独立,教学分离,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存在融合度不高的情况。再加上其公共基础课性质,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受到很多的限制,比如教学管理和师资安排等,导致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浅显,出现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与专业教育脱节、分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进行授课,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偏多,实践环节偏少,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达到创新创业教育预期目标。

2.2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缺乏

电子商务行业本身与创新、创业分不开,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广告策划等多个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激发和提升。

虽然近年来,电商平台不断增加且日渐多元化,为高职院校电商专业教育实践带来了方便,但是也存在如京东、速卖通、敦煌网等B2C平台或跨境电商平台运营门槛较高,涉及面广,受到入驻资质、资金、海关、国际物流等方面的制约,电商专业师生很难自行开展实践[2]。再加上受实践教学经费和场地的限制,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践无法充分开展。已开设的部分实践环节仅基于仿真软件进行运营模拟,或者是电商客服类校企合作项目。前者学生无法接触到真实项目,自己做出的文案设计、活动策划和运营决策不能得到真实反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能得到正向反馈;后者由于岗位本身对创新的要求不高,也不能较好地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3 “专创融合”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电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为经济管理大类,缺少创新创业教育背景。还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属于毕业就走向讲台,缺乏在电商企业工作的经验,也没有创业经历。这就导致专业教师自身创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对国家创业资源、创业政策不够了解,在挖掘课程创新点、指导学生创业项目时出现短板,甚至不知从何入手。

另一方面,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有时不是电商专业教师,缺少电商专业背景,无法将创新创业与电商行业相结合,在授课时无差别灌输创新创业知识,没有针对电商专业进行调整。而若采用创业讲座或者培训的形式,创业者虽然经验丰富,但其教学能力不足,自身创业实践和案例不适合每个专业,也无法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4]。

因此,想要电商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更好地融合,需要既具备电商专业背景又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融合型教师。

2.4 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数以公共基础课设置,虽然受众面广,但是学生提起创新创业仅能联想到奶茶店、餐饮店、校园APP、校园快递等,存在对创新创业理解偏差和认知不高的情况,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仅停留在一门公共课程的层面上,对创新创业的学习也只停留在第一课堂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缺乏有效互动,课上与课下缺少有效联动,从而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意愿不够、创新创业氛围不浓[1]。因此,建设创新创业第二课堂,联动专业第一课堂,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开展“专创融合”的途径之一。

3 “专创融合”背景下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3.1 重构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融入“双创”教育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不是简单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加,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有效融入“双创”教育。在“专创融合”背景下,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精神通过具体目标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目标中,帮助学生内化“双创”意识。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专业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融为一体,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各环节,按“初步融合—逐步融合—深度融合”三阶段构建电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逐步推进电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见图1)[5]。

图1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建设

在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必修课中,由具有电商专业背景的教师任课,在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资源等多个方面融入电商行业前沿动态、电商企业创业故事、电商专业知识,实现“专创初步融合”。

在专业教育中,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中各遴选1~2门课程,每门课程选取3~4个项目实施“专创融合”,如“图片拍摄与后期处理技巧”“网络营销与策划”“网店运营”“网页设计”等,从个别课程进行“专创融合”逐步转变为全部课程进行“专创融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各课程教学实际,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创设电商创新创业项目,结合电商技能竞赛、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电商专业为依托,实现“专创深度融合”。

3.2 创新电商专业课堂教学,深挖创新创业元素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是推进“双创”教育的根本措施,是“双创”教育全面、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将“双创”教育融入电商专业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就需要立足电商专业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和各门课程的特点,梳理课程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深挖与电商课程、行业、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元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多个角度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学习通、微信小程序、微课、短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创新热情[6]。比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移动电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将移动电商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群运营、短视频与直播知识和技能点整合为学期考核项目,让学生分组创建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自行选定主题,撰写公众号推文,拍摄短视频,进行账号运营,分析账号运营情况并进行改进。学生在运营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时需要确定主题、策划设计、撰写文案、拍摄剪辑,不仅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付诸应用,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创新,激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动起来,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

3.3 加强产教融合,建设多元化电商“双创”实践平台

依托地区电商产业资源,加强产教融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资源建设多元化电商“双创”实践平台,不断完善和丰富校内电商专业实践环境和条件。引入企业真实运营项目,创建真实创新创业实践场景,让电商学生结合专业所学进行项目运营,不仅能让学生切身体验电商行业的工作,还能真正实现“学创融合”“专创融合”。如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运营“葵花套种”项目,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等多个平台,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推广葵花套种,助农增收增产,助力乡村振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在真实运营项目时,团队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电商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激发创业积极性,增强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在该项目结束后,一名团队核心成员开始筹备创业,计划创建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另一名团队核心成员在校内组建了电创社团,社团分为办公部、秘书部、创新服务部、外联部和新媒体运营部(见图2),旨在通过自身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挖掘创新创业项目,运营并孵化优质项目,做到了从第二课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7]。

3.4 增强师资力量,组建电商“专创融合”师资队伍

增强电商专业师资力量,提升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组建“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是推进“专创融合”的途径之一。“专创融合”背景下,电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精湛的专业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电商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培训,以此引导青年教师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探索“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新路径。同时,聘请优秀企业家、创业者和校友构建校外导师团队,为“专创融合”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3.5 多维度人才质量评价,反向推进“专创融合”

联合行业、企业参与建立多维度电商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对电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质量进行动态跟踪,形成“学院-企业-学生”多维度、“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多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多方信息反馈,实现对电商“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从而反向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融合[8]。此外,建立电商专业创新创业学生库、导师库、案例库,整合资源,为电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形成良性正向循环,不断激励、激发、激活电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4 结语

“专创融合”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举措,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在“专创融合”背景下,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分离、电商“双创”实践平台缺乏、“专创融合”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等诸多问题。要做到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师资力量和人才评价体系多个角度采取措施,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体系、全过程,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创新创业型电商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