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地域文化基因提取与视觉形象塑造研究

2022-04-27廖健贺溪黄佳黄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湖湘基因设计

廖健,贺溪,黄佳,黄格

(1.长沙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22;2.湖南乡土文化保护与数字文创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长沙 410022;3.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22)

影响地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较多,包括社会变迁等现代文明的外在因素影响,也涉及文化认同感薄弱与非遗技法复杂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些区域文化濒临灭绝,亟待探索出新的传承路径。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1976)一书中创造了“meme”一词来表示文化基因,并认为它像生物基因一样是文化遗传的基本单位。针对这一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他们发现,地域文化基因之间的差异是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迥异于其他文化系统的根源所在。正是不同地域文化基因之间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区域文化系统在传承、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各自特征,并影响着区域文化的整体形态与视觉呈现方式,对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表现出延续性和明显性特征有着调节作用,在文化设计活动中,对设计内容、设计风格和价值等方面的影响较大[1]。因此,通过提取文化基因并将其与当代设计进行恰当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风格,从而实现文化的继承与保护。

1 湖湘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设计的意义

湖湘乃楚荆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是中国优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外部半封闭、内部多山的独特地貌,使得潇湘之地长久以来既能承接中原的汉族文化,又能包容苗、侗、瑶、白、回、壮、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由此,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湖湘文化基因,为湖湘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来源与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湖湘地域文化基因与现代设计领域的整合,仍处于摸索性的前进与粗犷型的初步发展阶段。市场上的设计作品对湖湘文化基因的挖掘与创意利用仍有明显不足,不利于设计中民族性与地域性特色的突显,导致设计作品与品牌的特色不鲜明、 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2]。因此,在湖湘地域文化中大力提取文化基因,综合当代的设计理念和大众的审美品位,创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设计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湖湘地域文化基因识别与挖掘

湖湘地域文化基因的挖掘对于识别和彰显湖湘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基因的核心是蕴含在其物质表象下的民俗习性、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对湖湘地域文化基因的研究要从其外部表象之外,深入其里了解其形成的内在成因,诸如自然、历史、习俗、信仰、语言、文化等因素。湖湘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源流复杂,对湖湘地域文化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学者们的文化基因理论及刘沛林教授的景观基因理论,地域文化基因的识别、挖掘与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式。

2.1 文化基因属性分类法

按照基因的重要性及成分来分,可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这一划分方式可以对文化基因的基本属性进行有效识别。

2.1.1 主体基因

地域文化中的主体基因在区域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支配着文化的基本属性,对区域文化的外在表现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水乡”之于苏州、“山城”之于重庆等就是其地域不可磨灭的主体基因,而湖湘地域文化中三湘四水、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等亦构成其文化基因的主体。

2.1.2 附着基因

附着基因依附于一定载体而存在,对主体基因起着一定区别和加强的作用,能够高度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基因符号,如物质文化基因中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态、造型、结构(岳阳楼、四羊方尊、芙蓉花)和装饰元素(马王堆汉墓出土图案纹样)等;非物质文化基因中的风俗活动、神话传说、方言、戏曲和诗歌等。

2.1.3 混合基因

混合基因的文化成分比较复杂,这类文化基因表现为不为某个地域所特有,而是可能在历史进程中掺杂、混合了特定的文化信息、打下历史烙印,并逐渐发展成该区域文化所特有的、 或有较为典型代表性的基因属性,维持着地域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2.1.4 变异基因

生物遗传学中的变异基因指的是相对稳定的基因结构里有改变组成方式或排列顺序的碱基对,它对生物体的外观、形态和结构有好或坏的影响。与生物学相似,文化基因也会随着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自然环境的限制而发生变异,并且这种变异也分为良性与恶性,如近代以来湖湘维新、革命英烈在历史舞台上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正是湖南多山、封闭环境下勇敢尚武、强悍民风的良性变异文化基因。

2.2 文化基因物质载体分类法

按地域文化基因物质载体的不同形式,地域文化基因可分为“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

(1)物质文化基因常以生产与生活工具、历史建筑、手工艺作品、服装服饰等物质生产生活资料或历史文物的方式来呈现,是实体物质的形态。此外,特定地域的山川地貌、 植被生物等自然景观虽不在文化遗产的范畴,但因其对文化的发生、发展、演变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进行文化基因的研究、传播与彰显乃至设计物化过程中亦不可将其割裂,因其可视可感知的特性可将其归于此类。

(2)非物质文化基因包含在价值观、民俗文化和技术工艺等非物质化形态的文化内,通过语言、文字、艺术作品、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

2.3 文化基因物形形态分类法

按照自然及人文文化遗产不同物形的形态,可以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两个基本类型。

(1)显性基因是基因个体呈现的客观物质的形态,如颜色、形态、图案、材料、结构构造等。

形态基因:是不同区域特有的自然景观、生态物种、生产与生活资料和历史文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如历史建筑整体及局部外形与构造、 街道聚落整体景观、山川地貌、植被生物、器物外形、服饰特产及其生产工具的形态等。

图案基因:图案也是典型的显性视觉符号因子,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视觉特征。湖湘地域纹样基因的来源也十分广泛,既包括湘绣、皮影、年画等民间艺术创作的视觉符号,又有湖湘历史建筑局部装饰、民族服装服饰图案等附着于生产生活工具上的纹样,还可以从舞蹈运动动作、生产生活姿势、民间工艺结构、歌词方言、食品特产、特色植被动物等其他形式中经过通感转译的方式视觉符号化提炼、 抽象而来。

色彩基因: 色彩是诸多视觉要素中最直观的视觉语言,甚至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先色夺人”的强烈冲击力,它蕴神寓意,是情感的象征,对人的审美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湖湘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呈现出极为多元化的特点,如湘绣饱满细腻、花瑶大胆热烈、黑茶纯黑质朴、滩头年画火红艳丽、湘菜油重色浓等,对湖湘地域文化中的色彩基因进行采集、分类与提取,可以为湖湘地域文化视觉形象的塑造提供依据,塑造鲜明的地域品牌形象。

材质基因: 材质是人们接收信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材质表现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触感体验和功能价值,材质基因的提取及合理运用可以使得设计的地域特征和文化氛围更浓厚。如湘西竹编的光滑缜密、长沙窑陶器的质朴古拙、醴陵釉下五彩瓷晶莹润泽、长沙湘绣的光洁平整、湘西苗族银饰的精致华美都具备浓郁的湖湘特色,是优秀的湖湘地域材质基因。

(2)隐性基因是指价值观念、精神内涵、文化认同、审美情感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包括工艺技术、活动礼仪、情感语义及处事理念等,凝练了特定的民族气质,具有深刻的民族思想痕迹。隐性基因通常不以直观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与显性基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富有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湖湘文化中丰富的民间艺术、 诗词歌赋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隐性基因的提取提供了大量素材[3]。除此以外,近百年来湖湘大地人才辈出,在民族解放、维新革命、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及新中国成立建设的过程中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种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为湖湘大地打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积累了丰厚的红色文化精神财富,也是湖湘地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珍贵文化基因。

3 湖湘地域文化基因与设计的融合方法

一方面,将地域文化基因转译成视觉符号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设计人员的创意造物的过程。如上文所述,基因类型有多种不同类型,因此需要的转译方式自然不同。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基因,设计应用的对象不同、语境不同其转译方法也可能大相径庭[4]。因此,在深入分析和理解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地域文化基因的不同形式合理选择不同的转译方法,从而实现地域文化基因的有效应用。

3.1 直接转译

有具体形象和感官能够直接触及及能够被直接识别出来的显性文化基因,如山川地貌、器物形态、纹样、色彩、文字等纹样基因和形态基因,其本身视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指征功能。因此,这类文化基因可以通过描摹、借用与复制的方式直接转译。例如,将湘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等视觉符号直接运用在书籍封面上,将湖湘洞庭湖及古祠庙等人文景观的造型运用在包装、 书籍设计的结构上等[5]。如图1 为湖南省共青团委委托该院师生创作的主题为《青春的力量》的影视广告作品,采用了文化基因直接转译的方式,提取青年毛泽东作为典型形象,结合漫画表达、水墨转场等设计技巧,直观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及一众湖湘杰出青年革命人物的革命历程。直接转译表达直白、 信息传达效率较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图1 《青春的力量》影视广告

3.2 抽象转译

在把握文化基因内涵和视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简化、拆解、拼合、替换等方法,对主导文化基因中的视觉形象进行抽象翻译,结合设计师的主观处理,创造新的视觉符号,既保留了原有的文化魅力,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就有诸多典型,例如,湖南广播电视台的标志设计就是根据湖湘地域文化的特色来展开构思和创意的[6]。湖南八百里洞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因此在标志设计中选取了“鱼”和“米”这两大元素,并将这两个元素进行图形抽象处理,“鱼”居其内而“米”居其外,并采用正负图形的方式将两者巧妙结合,缺口部分也抽象化地体现了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地貌特征。而“米”这一金色外环又似一条纽带,点明电视媒体的行业特征,喻示湖南广播电视台是世界了解湖南的金色纽带。标志色彩采用黄橙渐变,亦如明月朝阳一般,象征湖南广播电视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

3.3 再现转译

隐性文化基因反映的是民族和地区的价值理念、民俗风情、艺术追求、科学技艺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蕴藏于民俗工艺、饮食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湖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既有一脉相承的汉族文化源流,又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的物质载体与表征形式具有复杂性、多元性、活态性的特色。如民间工艺、书画舞蹈、诗词歌赋、节庆活动、医药饮食等技艺的制作工艺、表演流程、源流背景等就可以运用图像描摹、图形抽象、嫁接组合等方式记录、提取其典型特征,经过归纳、 简化后根据设计载体及信息受众的特点选择表现方式,设置视觉流程,从而将隐性文化基因巧妙再现,创造出具有明确指征意义的视觉符号[7]。图2 所示为笔者指导的长沙铜官窑平面广告设计,设计中就选取了长沙窑陶瓷烧制的过程,采用再现转译的方式进行创意构思。

图2 长沙铜官窑平面广告设计

3.4 意象转译

“意象”是艺术创作者将自己独特的主观情感体验作用于客观事物后所创造的艺术意象。“意”不仅可以指艺术创作者发自内心的抽象的心理感悟,也可以指对自然、天道的主观体验,但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它更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感与情绪的表达。“象”则是具体事物和虚空的感性表达方式,往往具有比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源于心,借助意象表达,“象”是意的寄托所在。意象转译这一方法主要针对地域文化基因中反映人们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习惯风俗等隐性基因的创意表现方式。如神话、诗词、山歌、舞蹈、仪式中的传说、典故,或民间技艺中所蕴含的情感语义、价值观念与设计理念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不具备具体的形象,但可通过灵活多变的表现方式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大众通过设计作品即可感受到地区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当地人们勤劳朴实的品质,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感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设计作品的创造性。这类无法进行直接视觉演绎的隐性基因,需要设计师通过主观感知和情感映射来进行图式创造活动,在此过程中结合艺术修辞的手法展开艺术想象,在抓准文化基因精神内核的基础上通过比拟、隐喻、借代、象征等方式将隐性基因中附着的信息解码并二次编码后,运用置换、嫁接、同构等方式或抽象或具象地视觉化呈现文化信息。因此,采用意象转译的方式表征湖湘地域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湖湘地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如图3 是以湖湘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插画设计,表现了在湖湘地区广为流传的“湘夫人”殉情的凄楚爱情传说,作品中文化基因的运用原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通过直观和抽象转译提取出特色鲜明的显性文化基因。以“千里寻夫”“湘妃泪竹”“珍珠悲墓”“殉难湘江”4 个节点来展开,结合神话中的故事内容和现实世界中湘江沿岸的自然风貌、 城市建筑、动植物元素来进行代表性显性基因的提取。二是通过人物姿态来象征性地展现节点故事的内容和内涵,挖掘并彰显湖湘人民歌颂湘夫人及渴望湘夫人守护沿岸人民美好愿望的隐性基因。在表现手法方面,采取了设计元素的挖掘与提炼、分解与重组、传承与创新、延伸与衍变等。无论是在形态特点、色彩特点和装饰特点方面,还是在美学及人文要素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由浅入深的内涵展现、意味深邃的隐喻描述及隽永绵长的含蓄韵味。

图3 《湘夫人颂》系列插画设计

4 结语

湖湘文化的元素符号丰富多样,民族内涵相对深厚,为视觉形象设计、地域品牌塑造提供了创作灵感。而将生物学中遗传基因的相关理论与湖湘地域文化因素相结合,探索文化基因的提取、转译、应用等方法,并围绕现代审美理念进行合理设计,可增强设计对象的文化认同感与可识别性,提高消费者对设计作品的认可度与接受度,更利于推动湖湘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及鲜明视觉形象的塑造。

猜你喜欢

湖湘基因设计
Frog whisperer
我是湖湘儿女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因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