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馆藏建设实践与思考
——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4-27何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外文纸本

何方

(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 300072)

当今,高校图书馆正向全媒体时代迅猛发展,电子阅读已然成为高校师生检索信息、获取图书资源、服务教学科研需求的重要组成方式之一[1]。外文电子图书作为数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较于传统纸本图书具有方便获取、易于携带、阅读便捷等众多优势。选择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的读者用户数也在日益增加,读者需求向着多元化发生转变,各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数字图书馆,求变求新。华南理工大学黄洁调研了全国16 家高校,统计了高校图书馆采购的外文电子书数据库140 余种,并调研了他们的采购模式。

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和经费投入比例日益增加,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均加大了外文电子图书的建设力度。然而众多高校图书馆尚未推出系统建设外文电子书馆藏的相关具体政策。同时,外文电子书使用率不高、捆绑销售、知识版权保护、 永久保存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在影响着外文电子书可持续建设。由于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高校图书馆致力于积极探索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电子图书的馆藏建设模式优化及线上阅读推广更显得尤为重要。

1 外文纸本图书/电子图书采选转型分析

1.1 采购模式的转型

1.1.1 外文纸本图书采购模式

外文纸本图书与中文纸本图书的采购模式相似。目前图书馆纸本图书普遍采取几种相对传统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书单采购、现场采购、零采、读者推荐、支付运费等形式的赠书采购。

(1)书单采购。书单采购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主流的采购模式。出版社或经销商定期发送书目信息,馆员勾选符合馆藏需求、 学科建设及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图书。

(2)现场采购。现场采购相比于网络书单采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局限性。但是现在也存在不可替代性,如能接触到最新出版的图书,能看到实物图书的装帧,有助于深入了解图书的内容从而提高图书采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该馆外文图书采购连年参加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简称:BIBF)。2021年,中文纸本图书采购也参加了“全国馆配商联盟图采会”“云馆配”图书展示会、“秋季图采会”等书展活动。

(3)零采。零采主要用于补充馆藏图书和读者荐购图书,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是目前图书利用率最高的采购模式。该馆在疫情期间推出的“芸台购”荐购直邮服务,实现图书馆从“以馆员为导向的丰富馆藏”采购模式向“以读者需求为中心”采购模式的转变,线上线下联动结合开展服务宣传和图书荐购。

(4)外文图书赠书模式。作为馆藏采购的补充,捐赠方向图书馆捐赠有关图书,图书馆向捐赠方以支付运费的方式单本采选图书。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和扩充馆藏。

1.1.2 外文电子图书采购模式

电子图书与纸本图书采购模式不尽相同,当前外文电子图书的采购模式,一种是按数据库购买模式,包括订阅、买断、单本采购等模式;另一种是向集成商或者出版社平台购买电子图书。订阅数据库主要以包库订阅和学科包形式进行购买。学科包采购单价较高,各高校图书馆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但也存在电子图书使用率低的客观问题。在不断转型过程中逐步衍生出订阅+买断相结合的模式。厦门大学陈小慧、周红、陈娟[2]等人通过调研34 所985 高校的外文学术型电子书的馆藏、 订购情况总结多种采购模式。

目前各种常见的外文电子书采选模式如图1 所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主要服务模式为设置数据库链接和数据库内直接检索; 将引进的电子图书进行加工整合[3]。

图1 外文电子书主要采选模式

(1)单本采买。单本采买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根据在校师生需求精准购买。可较好满足“个性化”科研或教学需要,但单本采购单价较高,且部分出版社以学科包形式打包出售,不支持单本采选。(2)学科包采买,按照学科类别进行打包购买。使用该种方式进行采选的优势在于能迅速扩充馆藏,满足某一学科的需求,但打包购买的书目相对固定,电子书的使用率不高,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部分浪费。(3)按年代包采选。出版年代较早的图书价格更低,且许多学术类的电子书和工具书图书仍有较大的使用价值,因此按照年代采选早的电子图书可以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节约大部分经费。(4)全库买断。买断电子书库需要大量经费支撑,适合经费较充裕的高校。使用全库买断方式进行采选,可获得较大折扣。虽然单本图书价格较低,但书库内的许多电子图书可能产生零阅读率。(5)租赁/订阅模式。在约定期限内访问租赁或订阅电子图书数据库,一旦停订,用户将不能访问电子图书数据库。高校可根据自己的预算或实际使用需求选择继续续订与否。此模式的优点在于以较小的成本访问较多的电子书。(6)驱动模式。驱动模式包括需求驱动采购模式(Demand-Driven Acquisition,简称DDA)和用户驱动采购(Patron-Driven Acquisition,简称PDA)。目前仍采用这种模式的有ProQuest Ebook Central(EBC)的DDA 模式[4]。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书的供需矛盾,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提高读者的参与度[5]。深圳大学的胡振宁[6]认为,学术型电子图书的特性使其更适合PDA 模式采选,因此呼吁我国高校图书馆或科研机构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开展广泛试点。

1.2 采购“复本”的转型

天津大学图书馆通常采购外文纸本图书复本为1,除某些学院作为教材等特殊需求外,最大程度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以及馆藏流通需要。中外文纸本图书“保品种降复本”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共同发展趋势。

外文电子图书由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读者可根据自己需求进行线上阅览或下载等操作,不受复本数量的限制,但是有些外文电子书平台仍受到并发用户的限制。

1.3 纸电融合的考虑因素

纸电融合过程中的采选模式转型值得探究。有些图书既有电子版也有纸质版,采选时优先选择电子图书还是纸本书? 已购买纸本图书是否还有必要补充电子版? 众多考虑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图2 所示。

图2 纸电融合过程中需考虑的部分因素

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价格因素。一般来说电子图书价格高于纸本图书。纸本图书的价格较低,因此会有部分高校在预算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选择纸本图书来保障馆藏的图书数量。

(2)馆藏和教学评估需要。本科教学评估中明确要求量化体现符合教学科研支撑要求的图书数量,在进行书目统计时纸本图书数量仍是评价图书馆馆藏的重要数据。

(3)出版因素。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出版存在同步性的问题,一般来说电子图书相较于纸本图书有一定的滞后性。以采购电子书为主的图书馆无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图书。此外,部分电子图书数据库还存在并发用户数限制,导致受众较广、使用率较高的电子图书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另外电子图书的开放获取、永久储存和版权问题也值得思考。

(4)空间因素。馆舍空间较紧张的情况下,会更偏向选择电子图书来代替纸本图书。

主观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读者的阅读习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迅猛发展,移动电子阅读设备的日趋丰富和完善,读者对于阅读的多样化需求促使电子图书采选比例日益增大。

(2)馆藏建设理念。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在电子图书馆藏的建设方面仍趋于保守。这与馆员的采选习惯、纸电融合市场的发展成熟度,以及政策经费划拨都有密切的关系。

(3)经费。外文学术型电子图书的单价较高,许多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问题,很难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

2 纸电融合下采选面临的问题

2.1 电子图书书源供应问题

当前,大多数图书馆书目的采选除读者荐购外,仍主要来源于各经销商提供的书单。出版社和经销商推广电子图书的意愿不强烈,担心电子图书的供应会影响纸本书的销售量,进而影响出版社和经销商的利润。此外,国内外版权保护的升级、电子图书的永久储存、 国际关系发展态势对外文电子书的书源均是重要的考验。

电子图书平台的电子图书相较于纸本图书有一定的滞后性,纸电同步率较低,学术型电子书占比相对较少,并且在图书馆没有充足经费支撑的情况下,电子图书在各平台的“独家性”和集成商平台电子图书的“融合性”也值得思考。

2.2 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图书馆的荐购系统

纸本图书阅读仍是目前读者的主流阅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电子图书的兴起,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读者更看重电子书的便捷性,在快速阅读的新模式下更受欢迎。

读者荐购图书是馆员了解读者需求和采选外文图书的重要依据,该馆在2021年选定Proquest 公司EBC 平台作为零采外文电子书的初步尝试。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包括图书馆主页、微信公众号、讲座宣传等,但在其平台本身的荐购读者数量和荐购图书书目数量仍有待提升。多数读者仍采取传统的图创平台、QQ 群邮件荐购等方式。图书馆在引进新平台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引领读者阅读习惯,培养读者阅读需求。

图书荐购系统也需进一步完善。包括我馆在内的许多高校图书馆荐购系统独立于馆藏书目检索查询系统,读者无法“一站式”检索图书、获取征订目录和荐购图书。

2.3 电子书平台兼容性

就天津大学目前采购的Proquest 的EBC 电子图书平台来说,PDA 模式虽能简化流程,使读者可以迅速获取所需图书,但整本下载需借助指定的阅读器阅读,编目数据需进行加工后方可进入OPAC图书查询系统,且与图创系统兼容性较低。此外,在EBC 平台上采选的电子图书在其出版社的数据库中无法检索挂接。由此可见,电子图书平台的兼容性也亟待解决。

3 该馆外文电子图书资源建设模式的探索

2018年前该馆积极建设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在数据库建设方面,采选了包括Wiley、Springer 和Elsevier 三大出版社的学科包电子图书,以及Emerald、Knovel、IOP 等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航运业的低硫化、环保化、清洁化趋势已经成为潮流,航运公司正在积极加大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一方面会通过降速航行、安装节能设备、强化燃油管理等方式降低燃油消耗,另一方面会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氢能源、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会大大加速。国际海事组织低硫新政策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发展。

统计分析该馆2018—2020年外文电子图书的数量及使用情况。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累计数量及其使用情况如表1 所示。该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书目数量近13 万种,净书量比例在98.00%以上。电子图书数量品种较多,各数据库重复图书较少。外文电子图书整本下载比例近3年维持在24.00%~32.00%之间,说明全数据库/学科包形式的电子书虽然采购总价较低,但使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表1 2018—2020年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图书数量及下载统计

由Wiley 和Elsevier 出版社提供的天津大学2021年1~11月的电子图书拒访报告,分析整理近3年出版电子图书的拒访电子图书数量和拒访次数数据,如表2 所示。相比于全库而言,电子图书的实际拒访册数较少、拒访比例不高,整库/学科包形式的采选虽然看似单册图书价格较低,但存在使用率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读者真正有需求的图书均价较高。

表2 三大出版社电子书2021年1~11月份拒访情况统计

近年来,天津大学图书馆不断优化资源采购模式,2020年后该馆根据经费情况积极调整采购策略,求新求变。以2021年外文电子图书采购为切入点,积极转变探索用户需求驱动的PDA 采购模式,逐步实现外文图书采购以纸本图书为主向纸电结合的过渡。选定较为成熟的Proquest 公司旗下EBC 平台作为外文电子图书零采渠道。通过多次的宣传和推广,全年收到读者推荐采购外文电子图书数量近100 种。同时根据经费情况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将Wiley、Elsevier 出版社电子图书的学科包批量采购变为依据拒访数据的单本采购,并且通过专业统计学软件分析,结合各年电子图书使用报告,推算PDA 使采购阈值。在符合馆藏原则和学科支撑的前提下,主动“放权”读者,最大限度满足全校师生的文献需求。

4 创新完善外文电子图书服务及推广模式

4.1 创新读者荐购方式

电子书的采选是在符合馆藏建设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胡曦玮[7]等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调研,发现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导、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

图书馆采取多种荐购方式相结合进行采选,以天津大学为例,传统的纸本图书荐购包括书单勾选、图创系统、邮箱和QQ 群荐购、采书平台和现场荐购等。荐购原则主要是符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和馆藏建设需求。相较于电子图书来说,外文原版纸本图书的到书周期较长,无法满足读者时效性的需求,电子图书的获取更为便捷,能够满足读者时效性的需求。所以,拓展荐构电子图书的途径十分必要。荐购电子图书的途径可不断拓展新媒体的应用,如通过微信推送引导读者、 与出版社出版平台密切联系获取待出版书单、 通过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平台的拒访数据获取书单等。

4.2 完善“读者驱动”服务模式

4.3 加强书商合作,构建“共赢”线上采选平台

从出版社角度出发,要转变观念,扭转“纸电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快纸本图书的数字化转型。从图书馆角度来说,纸电同步是馆藏建设的发展趋势,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求,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馆舍空间不足等问题,也可节约纸本图书的管理成本。从经销商角度来说,完善建设综合性兼容平台,加强不同出版社电子书的开发、合作,构建统一的纸电采购平台,并提供多种销售模式的选择性,可以满足不同图书馆、不同学科及用户的各种需求。

4.4 从采访馆员出发推进纸电同步

打通电子图书/纸本图书的采书壁垒,加强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数据互通工作。一是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合理规划纸电同步比例,深度了解读者对于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需求,科学分析各类图书资源馆藏发展方向,合理分配经费比例。二是加强与读者沟通交流,积极采选满足学科建设和读者需要的优质电子图书。引领读者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学科建设前沿和社会热点书目。做到个性化与普适性采书相结合[8]。三是提高数字版权意识,把控意识形态风险。

4.5 多种模式相结合推广外文电子书

当前用户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图书馆也在积极创新阅读推广服务,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用于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9]。

使外文电子书揭示途径多样化: 一是向用户提供二维码或链接地址实现直接电子图书全文的在线阅览。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公众号,保持外文电子图书推广的连续性,形成专栏,走常态化阅读路线。三是以“主题日”为依托,有针对性地推广精选的电子书。四是联合各学科馆员,开展具有专业性指导的电子书资源推广活动。

后疫情时代,既是全媒体阅读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子图书能够方便读者阅读,是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源。不断优化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探索外文电子图书的馆藏建设和发展模式,以新思路建设馆藏资源,是后疫情时代乃至将来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转变。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外文纸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熊明非作品选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陈芳桂艺术作品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
北大方正提供344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