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邮票艺术特征研究

2022-04-23于越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邮票题材图案

于越

摘要:本文将清代邮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清代邮票的史料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图像比较分析法对清代邮票的构图、装饰图案、刷色、题材展开设计研究;通过历史分析法挖掘清代邮票设计的影响因素。清代邮票的产生背景是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设计自然而然受到当时时代背景、政治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制约,中心式为主的构图形式、传统吉祥寓意为主的装饰图案、单一的刷色和狭窄的设计题材,这些构成了清代邮票的明显艺术特征。

关键词:清代邮票艺术特征设计思想

邮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国家名片”,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黑便士邮票是世界上的首枚邮票,于1840年在英国发售,从那以后,不少国家开始效仿英国,陆续发行邮票。我国于1878年,发行了首套邮票——大龙邮票,这也标志着我国邮票设计的开始。清代邮票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邮票,其出现的时代背景是在各个方面均受到西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洗刷的中国近代。在此期间我国的设计也处于艰难曲折的转型过程,面对激烈的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设计具有时代的文化特征。清代邮票作为当时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播载体,也是对当时时代文化艺术的直观体现,通过对清代邮票构图、装饰图案、刷色、题材方面的艺术特征分析,探寻邮票图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

一、清代邮票概述

清代的邮政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国家邮政时期。清代海关在试办邮政邮票时,主要有三套邮票发行,分别是大龙、小龙邮票和慈禧寿辰纪念邮票。1878年发行的“大龙邮票”,是我国发行的首套邮票。1885年发行的“小龙邮票”,是在“大龙邮票”基础上模仿雕刻出的新模板,其邮票的画幅为19.25×22.25毫米,比“大龙邮票”小了一些,所以称它为“小龙邮票”。随后在1894年,在慈禧六十岁生日之际,发行了我国首套纪念邮票——“慈溪六十寿辰纪念邮票”,也被叫做“万寿邮票”,整套一共有九枚邮票,是法国人费拉尔设计完成的。

1896年清政府开始正式创立邮政,标志着国家邮政时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增加了“小龙邮票”、“万寿邮票”及“红印花票”的加盖改值使用。随后在1897年,发行的“蟠龙、跃鲤、飞雁邮票”是清政府成立国家邮政后发行的首套普通邮票。同时在国家邮政时期还发行过欠资邮票和快信邮票。

二、清代邮票艺术特征分析

(一)构图分析

从清代发行的邮票来看,整体主要采用中心式的构图形式。其构图的特征是将主体物以大而饱满的形象位列画面视觉中心,并且将除该主体物外的其他元素用作构图的装饰,使人有饱满且圆润的视觉美。同时邮票画面布局遵循一种“九宫”式的规律性骨骼,这种构图形式在清代邮票设计中被普遍采用。这里的骨骼是指构成邮票画面秩序的形式线或结构框架,它不仅可以调节各组成单元的排列方式,而且还决定各组成单元的间距。这种邮票构图形式来源于对西方邮票布局的效仿,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图1)就是这种画面构图。①这种“九宫”骨骼的画面分布特征是画面被四条直线有秩序的划分成九个区域,画面的四个顶角区域是正方形。这种构图的邮票画面严谨、秩序感很强。大龙邮票(图2)、小龙邮票(图3)就是采用这种典型的构图形式。

除了这种标准的“九宫”骨骼排布外,清代邮票中还有一部分构图是在“九宫”骨骼的基础上变化而成。例如,1894年清政府发行的“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图4),其图案布局是在“九宫”骨骼的基础上,将四个顶角的正方形用正圆形、正八边形等代替,或是将图形边缘线做曲线化处理,丰富了“九宫”骨骼布局的层次。

随后清政府发行的蟠龙、跃鲤、飞雁邮票(图5),构图上渐渐摆脱了“九宫”的骨骼框架,分割画面的线条形式变得多样,呈现出的整体画面更加活泼。同时画面的空间布局开始出现前后遮挡的关系,画面更具空间感。再到1909年,发行的“宣统元年纪念邮票”(图6),可以看出构图布局彻底摆脱了“九宫”的骨骼框架,没有了呆板线框的约束,线条也更具装饰性。这种构图上的改变,也预示着邮票设计新时代的到来。(清代邮票构图变化列表,表1)

清代邮票在构图上体现出的对西方邮票构图的效仿和照搬,其深层原因是清政府“学西”思想作用下的结果。鸦片战争之后意识到了落后于西方的社会状态,同时也加速了有识之士对于学习西方先进之处的思想启蒙意识。在此社会背景下,1842年,魏源完成了长达50卷的《海国图志》编撰,里面详细介绍了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宣扬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整卷主要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中心思想,希望借助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进而可以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之后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进攻,让清朝的封建统治深陷危机,以曾国藩等朝廷官员为代表的洋务派成员,自上而下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并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同时开展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引进,兴办大批军事化工业和民用企业。也正是因为“学西”思想的带动,清政府开始效仿西方创办邮政,发行的首套“大龙邮票”也是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电镀铜板技术印制而成,在“学西”思想的大环境下,清代邮票的设计思想必然会受到其影响,由此可见,清代邮票早期在构图上对西方邮票的效仿也就不难理解。

(二)装饰图案分析

清代邮票中装饰图案题材大多都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为主,其中祥禽瑞兽、花卉果木、文字符号三类题材的吉祥图案应用最为主要。

在祥禽瑞兽的题材里,龙的图案被广泛应用在清代邮票中。中国传统图案中龙的造型有很多,其中坐龙、团龙、升龙的造型被主要应用在郵票画面中。比如“大龙邮票”“小龙邮票”中龙的形态就以坐龙为主,其特征是龙的整体呈现出肃然危坐的正面形象,龙头面朝正前,龙头下方一般会有一颗火焰球,四爪伸向画面四角,姿势端正,神态庄严,坐龙是所有龙的造型中最高贵的一种,因此,清代皇帝的衣饰和建筑装饰中经常会采用坐龙。“万寿邮票”中,二分银、三分银、四分银、六分银、九分银和十二分银邮票的龙的图案则以升龙为主,特征是龙头在上方,整体呈升腾、飞扬的形态。团龙的造型主要出现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其特点是将龙的形态适合成圆形,在保留了龙的完整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龙图案在清代邮票中的丰富运用,彰显了大清帝国和皇权。除了龙图案以外,还有对鲤鱼的图案的应用。比如在“万寿邮票”和“蟠龙邮票”中“鱼跃龙门”的图案作为升官加爵的象征意义出现。文字符号题材类的图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圆寿字”的应用,其特征是寿字的笔画形态分别向四个不同方向延长并弯曲,最终形态以四个对称等份的形式呈现,形成圆形寿字,并周围由五只蝙蝠围绕组成图案,寓有“五福捧寿”之意。二是“八卦图”的应用,“万寿邮票”中三分银、六分银的邮票面值中可以看到对“八卦图”元素的运用,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相对平衡和运动变化,有镇邪驱魔,保宅安民之效。

清代邮票中还有象征美好寓意的花卉果木题材的图案,这类题材的应用主要在“万寿邮票”中可以体现。牡丹寓意财富、荣誉;灵芝、绣球寓意祥瑞;万年青、蟠桃寓意长寿。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清代邮票在构图形式效仿西方邮票,但是在图案上还是选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图案,这是受当时“中体西用”思想影响的结果。晚清时期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中国社会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变得矛盾重重,“中体西用”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1860年,冯桂芬在《校芬庐抗议》中主张在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来缩小与西方国家的落后差距,改革内容涉及军事、技术、教育等各个方面,宣扬“采西学”“制洋器”,同时还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意思是以中国儒家的伦理哲学和原则作为治国的基础,而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可以看出“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基本构架已成型,“中体西用”思想也在之后洋务运动发挥了主导作用,这种思想维护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疏通了道路。清代的邮票诞生在这样的文化思想下,其设计思想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引用西方先进印刷技术借鉴西方邮票构图形式,达到“西用”,以中国传统图案作为邮票装饰图案保留了“中体”,不难看出“中体西用”对当时邮票设计的影响。

(三)刷色分析

邮票图案是用各种色彩油墨印制的,集邮界对邮票颜色也称为“刷色”。清代邮票从刷色上来看,基本上都是单色刷色为主。清代单色邮票刷色中,绿色、红色、黄色使用较为普遍,也有部分邮票的刷色使用棕色、紫色、蓝色等。清代邮票中也有部分邮票采用的是双色印制,比如,“蟠龙邮票”中的一元、两元、五元邮票,在局部采用了双色印制,但是邮票画面整体还是采用大面积的单色印制。除此之外,还有“宣统纪念邮票”也是清代邮票中少数使用两种刷色的邮票。

清代邮票采用单色印制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受邮票国际惯例的影响。因为邮票作为一种邮资凭证,所以他的刷色必然也要遵循当时的国家惯例以便于国际之间的通邮,这就大大限制了当时邮票设计师的设计发挥。每枚邮票在各个国家的邮票目录中,都有规定对应的刷色名称,然而在真正的操作中,因为油墨的品种变化和油墨间配合比例的不同,每种面值都会有种种不同的颜色出现。比如“大龙邮票”中,一分银邮票的绿色有正绿、墨绿、黄绿等不同种绿的出现;三分银邮票的红色有棕红、硃红、浅红等不同的红色出现等。第二个形成单色刷色的原因是受到当时科学技术的影响。彩色凹版雕刻印刷是一种复杂而昂贵的技术,各种颜色都需要准备不同的彩色图案。所以,如果需要更多的颜色,就必须使用到多种凹版雕刻的模型,这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套色的偏差,便会造成大批的报废,既费时又费钱。

(四)题材分析

清代邮票题材的选择也是清代邮票设计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邮票设计题材较为狭窄,设计题材主要围绕皇权。虽然清代邮票从形式上效仿西方邮票,但是题材上并没有像西方邮票一样以人物肖像为主要设计题材,而是多以“龙”的造型为主要题材,用“龙”的形象代表封建帝王,反映了清代至高无上的皇权。

清代邮票不采用君王肖像,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主要原因受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影响,皇帝是神秘神圣的,其容颜是不可以被普通百姓轻易看到的,用象征封建帝王的“龙”,来彰显皇权的存在。其次是统治者受中国传统绘画方式的影响,对西方的肖像画法并不能全然接受。曾为慈禧太后画过肖像油画的荷兰画家——胡博华士在信中向亲友抱怨“慈禧提出来很多‘要求’——面部不能出现阴影鼻子不着任何阴影总之,不要阴影、不要阴影、不要阴影。”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统治者对西方画法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受中国传统以线条造型的绘画方式影响,对于侧重于光影表达的西方绘画形式还是不能全然接受。综上可以看出清代邮票题材选择以政治象征为主导,还没有对于文化传播的意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渐渐有了邮票的文化传播意识,题材范围逐渐广泛。

三、结语

清代邮票的产生背景是在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而然被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其在构图、装饰图案、刷色、题材方面表现出来独有的藝术特征,是当时时代背景、政治观念和思想文化的反映。清代的邮票以政治功能为主,集中反映政治权力的存在。对于其文化传播的功能意识还较为薄弱。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不仅仅有着邮资凭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中国邮票文化想要真正地走向世界,离不开不断的艺术创新。

参考文献:

[1]齐洪洲.舶来与移植——关于清代邮票“九宫图式”的图像解析[J].艺术设计研究,2018(3).

[2]周韧.晚清、民国邮票:一种类“钞票”的审美风格——兼论平面设计史视阈下的中国近代邮票设计[J].上海文化,2019(2).

[3]周韧.政治符号、宣传与隐晦的政治表达:中国邮票图像中的政治蕴涵演进[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4).

[4]张秀枫.历史深处的悲凉[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邮票题材图案
独一无二的邮票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邮票上的“三月三”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