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学亦乐之小学计算教学方式创新思考

2022-04-06周炯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8期
关键词:课堂学习数学学习小学数学

周炯志

【摘要】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进步,当前教师的任务已经需要急速地发生改变。教师不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单一化,需要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响应下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培养,要有更好的一个学习引导,促进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课堂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数学教师担任着对于知识讲解的引导和解惑。学生是数学课程的主体,而教师担任着引导者的角色。数学教师应该更好地发挥这个引导者的形象,要引导学生进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进对小学数学进行一个探究式的探讨学习。因此,在现今的数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进一步成长。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情况不容乐观。首先,在现今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教师都用着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感到枯燥及无聊。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数学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更多的学习乐趣。如果数学教师无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那么也无法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知识的培养。

其次,新时代要求人的综合能力,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就更加多。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学生能够如何实现自由性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学习能力是现今学生学习的当务之急。素质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模式,要求我们在培养国民素质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那么,学习能力及学习的探讨是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进行学习,才能进行大胆地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否则就会出现成就僵化呆板的教育模式,阻止学生的向前发展。

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教学关键阶段。因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关键时期。通过小学数学教师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有效地针对数学计算题的解决,帮助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计算题是小学数学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数学计算题的教学做出一定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计算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还能够帮助学生采用创新思维和启发式思维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二、亦学亦乐之小学计算教学方式创新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活力十足,但注意力不足。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足的情况,数学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应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促进小学进行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解决数学计算题。比如,解决关于行路问题时,通过行程速度是4千米每小时,一共花了30分钟,求这段路程一共是多少米?在进行解决这段行程一共是多少米时,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解决计算题。

通过数学教师的逐步分析线索,来进行逐步分析计算题,找出在问题设置中的隐藏条件,同时,能够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其次,还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通过以上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数学问题。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通过数学教师的努力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高效率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二)活动与计算教学策略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数学学习,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题的解决能力。在小学阶段,对数学计算题的题目类型进行总结,就会发现数学计算题目大部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针对此情况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可以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小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定购买要求,要求小学生进入小卖部进行购买,计算出购买物品所需的资金。同时,运用相关的计算能力来计算现金的多少,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展开能够有效增加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真知,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真理。通过活动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扩展小学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计算题教学策略,进行其它部分的教学环节的更新和创新。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能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性和数学课堂的质量,达到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提问策略

质疑的优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寻找关问题的观念。数学思维要来源于质疑。在鼓励学生提问的时候,能够激发出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学探究式学习的欲望。因此,学生应该去寻找问题、探究问题,并且独立地解决问题。比如,在小学数学关于“比例课程”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设立相关问题,比如,教室的大门是1.8米高,而小明的身高是1.2米,数学教师进行提问:“小明和门的身高比例是多少?”通过这样来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关于比例这个概念,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够就这个问题提出思考。

其次,还可以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小明是1.2米,然后小李是1.6米高,两者进行比较。促进学生进行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来促成学生对数学“比例”的认识。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自主性探究,要有教师正确且积极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实施目的的学习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效率和效果。

总而言之,要通过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来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除此之外,还能有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创新,从而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促进小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少秋.浅析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105.

[2]孙让见.浅谈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师),2018(10).

[3]杨银年.探究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20(3):67.

责任编辑  吴华娣

猜你喜欢

课堂学习数学学习小学数学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