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产权交易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2-04-02贾彦

产权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市场化要素

贾彦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地区布局、实施方案编制报批工作;到2023年,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到2025年,基本完成试点任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为完善全国要素市场制度作出重要示范。”《方案》的印发,为中国产权交易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为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为代表的非标资本市场指明了发展路线图、凝聚了创新共识、部署了战略任务。

一、推进各类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标准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新模式

当前,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打通市场壁垒、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化自由流通,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必须向新兴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进军,不断开拓交易新领域,逐步将各类资源要素纳入并进行统一规范的市场化交易流转,从广度(要素范畴)、深度(向内挖潜)和质量(高效公平)上做好要素市场化配置。《方案》“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环节上实现重要突破”的政策要求,将促进产权交易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展传统要素以外的新交易领域,并发掘数据、技术等新兴要素的可交易特性。

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产权的“顺畅流转”是现代产权制度的核心,通过一定程序的产权交易(运作)能够促进资本、技术、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关键生产要素实现价值增值和顺畅流转,从而持续获得要素市场的资金支持和变现收益,强健经济肌体,畅通金融血脉。产权交易资本市场要下好“先手棋”,推动各重要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流动,尤其是推动资本、技术、数据等新兴“软要素”对传统要素的赋能。坚持融合发展,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深度联姻,发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在国有产权、金融资产、知识产权、公共资源、区域股权交易等平台集聚和功能优势,引导更多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助力“专、精、特、新”领域相关企业快速崛起。

二、加快要素资源市场建设,构建循环、流动、畅通的要素交易大市场

《方案》提出,“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體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健全要素市场治理,进一步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要素资源的市场化程度,是衡量现代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构建循环、流动和畅通的要素交易大市场,也是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运作基础,助推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快构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高标准资本要素市场体系。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作为非标资本市场的主要代表,应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枢纽功能,探索和发展多元化的交易品种和业务类型。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各类要素交易市场资源,形成全要素市场“一网交易”,是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发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的“强磁场”吸聚作用,在传统交易要素资源顺利运转的基础上,推动各类非标资产进场交易,进一步拓展产权交易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鼓励各地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不断拓宽要素边界、挖掘市场潜力,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将多向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使得各类交易产品、交易方式和交易效率实现效用最优化,从而共建循环、流动、畅通的全要素、大产权、强资本、高流动的综合性大市场体系。

三、坚持资本市场定位不动摇,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服务实体经济

《方案》指出,“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革形势下,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将与其他金融市场协同发展,在促进金融要素流转,促进资金融通、资本流动和资源配置、服务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应形成对接合力,打通产品流通渠道,加强在交易撮合、投融资服务、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合作,把两大资本市场打造成为一体化的综合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双轮驱动,将不断完善自身市场定位、业务功能和交易监管,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本要素双向流动。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投资资源优势,为上市公司寻找优质并购标的;发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交易公开透明、定价机制科学有效的平台优势,上市公司可通过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处置子公司股权,实现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优化,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随着退市新规付诸实施,未来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途径将进一步丰富,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新生态将逐步成形。这些退市企业虽不再满足证券市场的上市标准,但仍可通过产权资本市场,实现产股权转让和新一轮的增资扩股,积极谋求再次发展。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联动会更加紧密,将进一步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四、促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方案》聚焦要素市场治理,提出了推动完善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并围绕进一步发挥要素协同配置效应,提出了提高全球先进要素集聚能力,完善按要素分配机制等重点举措。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将迎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结构重塑的黄金发展期,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的非标市场,将在服务双循环新格局、推动各类要素顺畅流转和统一市场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内大循环的稳定畅通需要国内经济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優化,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转是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通过建立各类市场主体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按照价值规律和宏观调控导向进行跨区域流动,促进高、中、低级产业在各自的优势地区集聚,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布局和谐的产业结构,推动全国平均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和比较优势产业的均衡发展。

在此进程中,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将充分体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作用,发挥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平台功能,通过促进区域间各类要素价值发现、有序流动和高效流转,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和辐射能级,推进各区域之间产权、要素交易机构实现共赢共享的产权交易生态圈,从而进一步推动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实现新发展格局。

五、坚定不移推动环境权益市场发展,以市场化方式有序引导节能减排

资源环境市场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推动资源环境市场流通交易与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运用市场化方式,服务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已经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方面,以政策体系构建推动碳现货市场化交易,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额、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这将极大促进提高市场流动性,帮助企业将能源使用成本、碳减排成本转化为资产收益。同时,建议加快完善碳现货交易产品体系,尽快规划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碳普惠等品种,引导资源和资金向节能减排领域汇集,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清洁能源方向的研发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对于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另一方面,以稳健的金融政策积极推动碳市场发展,稳步实现“双碳”目标。《方案》要求“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势必推动碳金融市场有序建设,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首先,以有效的货币政策实现长效激励,提升碳减排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其次,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积极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依托碳现货交易,开发碳配额远期、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品,以促进各种资源在碳市场中的有效配置,并为市场风险规避提供多种工具。再者,逐步允许金融投资机构、其他配套服务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升其积极性和参与深度。最后,以标准化金融市场的监管要求,明确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交易、监管等多方面要求,提升碳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作者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市场化要素
基于可交易产权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关键问题及对策探究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