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乐活理念探析南岭走廊坳上古村生态旅游规划

2022-03-29王丽梅陈言雷毅

美与时代·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王丽梅 陈言 雷毅

摘  要:乐活理念由欧美传至我国,意为追求健康、生態、可持续的全新生活方式,影响到了食品、建筑、生态旅游等方面,开发乐活生态旅游,提升旅游的健康形象,必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坳上古村开发乐活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便利的交通、神秘的风水格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归纳现存问题:节点设计雷同化、旅游产品原始化、内涵解读浅显化。提出坳上村乐活生态旅游规划构想,应用创新性的节点设计手法,开创乐活体验旅游的新思路,旨在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乐活理念;南岭走廊;坳上古村;生态旅游;旅游规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20K117)研究成果。

乐活(LOHAS)全称是“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该词是美国社会学家保罗·雷(Paul H.Ray)于1998年首次提出,意为追求健康、生态、可持续的全新生活方式。“乐活”不同于传统保守、淳朴简单的农业社会生活,亦不同于穷极奢侈、不知节制的暴发户生活。乐活族主张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选择纯天然食品和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放慢,摒弃奢华、浪费,回归纯净与自然,他们追求个人健康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健康发展[1]。

我国对乐活理念的引入及介绍始于2006年,之后通过各类媒体迅速传播。近些年的实践方式更趋于乐活思想的引导,涉及乐活理念的产业如有机食品、绿色建筑、生态旅游等都呈上升趋势。事实上,乐活的内涵与东方的传统文化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如儒家所推崇的对大自然以“礼”相待,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思想中“清净无为”“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逍遥游的豁达心境;佛家思想中的“空”、修身养性、超凡脱俗、摒弃繁杂的思想都与“乐活”的内涵相当契合[2]。但乐活生活方式是对我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创新与转型,核心是体验身心愉悦、环保低碳的慢乐生活。建设乐活家园要从乡村开始,开发生态旅游要以乐活理念为指导。

近些年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引下,许多生态环境良好的村庄、古村落都在进行旅游开发。“古镇古村的原住民被迁走,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3]然而,诸多项目沦为旅游飞地,甚至在开发时就成了烂尾工程。随着旅游的不断深入,自然景观过度开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与生态旅游资源原型特质丢失[4]。乐活理念要求旅游规划能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设计出满足使用者舒适度和游憩满意度的景观环境。这与为提高本土经济发展水平而盲目规划的项目及旅游产品,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的生态系统保护、植物保育等建设行为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坳上古村开发生态旅游的现状

2011坳上村年被评选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自2013年起,坳上镇就开始聘请专业规划院所对坳上古村进行调查、研究,对古村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并制订了《坳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规划》开发古村旅游。当前坳上村的乡村旅游仍在开发中,也出现了与大多数古村旅游类似的问题。

(一)节点内容设计雷同化

坳上村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因地势显现出层层叠叠的格局,规划整齐、布局考究,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士到此考察建筑的格局、风水、年代和风貌等。但是,对于发展生态旅游来说,这里的村落与南方大部分古村落建筑形式大同小异,建设年代也难以考究,不足以吸引游客的眼球。村落中让游客驻足的节点较少,如儿童娱乐场所的缺失,内容多是常见的赏花、钓鱼、棋牌等雷同形式。对人群需求进行甄别分析,从乐活角度出发,关注人群的行为心理,重新诠释文化内涵,才能构思出创新性的景点。

(二)旅游产品开发原始化

当前坳上村旅游产品较少,尚处于原始开发状态,且开发的产品没有广阔市场(如表1)。古建筑群中保留传统特色的住宅或大门紧锁无人居住,或陈旧破败濒临倒塌,没有生产生活民俗的融入,缺少生气与活力;新建建筑在风格上与老建筑又太协调,乡野风光似乎保留着“不修边幅”的痕迹。专项旅游产品方面仅有一处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商业活动较简单,即本村年龄较大的农户在环村道路上对游客出售一些本地蔬菜瓜果。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尚未开发,有原始生态植被、水源和农家天然食品。保障游客安全的产品极度缺乏。

(三)文化内涵解读浅显化

乐活家园应该建设成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能够传承文化,保存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村庄。坳上村对文化内涵的解读表现得较为浅显,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不到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如城市化雕塑小品的应用,城市化的植物种植,没有对乡土文化做出正确解读,又怎能改变游客淡薄的乡情?

二、基于“乐活理念”的坳上古村生态旅游规划

(一)规划构想

乐活理念在旅游中的应用能够激发人们潜在的乐活需求,使旅游更加生活化,为乡村旅游发展开辟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经济领域。通过对乐活理念内涵的整理与理解,乐活理念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依托自然。现代生活环境下,人们的乡村休闲旅游活动愈来愈频繁。周末或假期携家人一同前往郊外,老年人可以得到修养身心的一方净土,青年人可以缓解工作的疲惫,家庭亲子游活动不仅加深了两代人的沟通,又可以领略自然风光,品尝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体验慢乐生活。第二,融于自然。幽静的古村落常常可以激发文学创作者的灵感来源,给摄影爱好者提供优美的场景资料,为美术类画家、学者、学生提供艺术写生基地。这种陶冶性情的活动正是乐活理念所体现的生活方式。第三,商机与生机。乐活旅游使人们接触乡村的机会越来越多,乡村成为新型农业研发、苗圃种植的优良基地,成为社会企业的商机;观赏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高品质的农业生产景观,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宣传,而且为实施生态文明带来勃勃生机。第四,回归本源。强调自然理疗、中医养生乃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都市人群对调理养生的观念更加信任与依赖,传统健康养生项目也成为了新型增收项目,这也是乐活族一向践行的回归本源的活动。

(二)功能分区规划

根据坳上村自然、人文环境,将整个村庄规划为四大功能区域(如图1)。

1.古村落保护区。主要指坳上村现留存的清代风格民居建筑,包括一栋明朝风格的宗祠,特色八角楼,书房、药铺遗址,古桥、古井和树龄110年的乌桕树等。对于村内石板路这一传统路面形式和街巷格局进行严格保护并沿用,保持历史原状。对于沿街民居的传统建筑形式,保持沿街建筑立面形式、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的完整性,对于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的采取整治、更新等措施,使历史街巷景观得到延续。漫步石板巷道,带有目的性的考古、写生,无目的性的观赏、摄影既是低碳环保活动,其自身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农耕文化体验区。坳上村古建筑群面朝东北,这里有广袤田野,视觉开阔。借助东河引渠,让数百亩粮田旱涝保收,品种丰富的菜园和葱郁的山林适合开展农园建设。将农耕文化体验区划分成经济作物种植区、科普植物宣教区、精品菜园栽培区、林业果蔬采摘区、草花植物观赏区、河塘鱼虾垂钓区六大版块,做到人人参与体验,享受不同田园趣味。

3.乡村游园休闲区。古村落背面地势较高,植被良好,空间利用率低,可规划为乡村公园。增加公共开放绿化空间,可以丰富传统聚落空间层次,营造乡土情趣景观。当古村落游客人群密度较高时,这里便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同时这里紧挨新建安置区,是两个区域的村民共享的生态环境空间。乡村公园的设计要有乡村的特色,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采用自然种植手法,结合周边的山坡、农田,营造丰富的层次,满足乐活者感官上的享受。

4.新村风貌区。规划在古村落和乡村公园的西南方向。新村风貌区包括新村安置区和民宿区,两个区域的建筑形式要保持一定的联系。这里承接度假、会议洽谈等业务,设置培训中心、信息咨询中心、购物中心、银行、餐饮等现代服务型机构。乡村旅游不仅要有优质的硬件条件,服务软环境方面也要与时代接轨,才能做到乐活旅游的可持续性。

三、节点规划设计

(一)乐活广场

结合村庄原有较空旷的场地新建三处广场,即位于村庄入口处的“入口广场”、村委会南面的“大秧广场”和古祠堂北面的“古井广场”,通过对本村文化内涵的解读与提炼,形成具有地标意义的乐活场所。入口广场处树立写有“坳上村”名称的文化石,结合本村古建筑及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景墙,主题为“千年湘粤古道,百年最美坳上”,书写坳上历史,展现坳上神秘风水格局,记录坳上名人,体现古村特色。大秧广场将以插秧、收割、晒谷等农事活动为主题,按时间顺序编排成标志性的景观小品,作为儿童农事教育场所。同时也可以在春节展演“神狮拜年”“偷青节”等民俗活动,增强游客与村民的互动。“古井广场”的井口是用一块整料青石琢成圆圈型做成,井下空间呈喇叭形,水质优良。古井井口首先应做好安全防护处理,周边将增设村民汲水的场景,并附上本村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圈石安井口,潜泉懒漫流。直饮淡渗蜜,酿酒不伤头。”文化的载入,将扭转听故事、看风景的被动浏览接受,更加强调思考、体验和教育功能。

(二)坳上书院

乐活体验旅游是体验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融合,通过乐活体验旅游的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在观光旅游阶段,出售的是商品;休闲旅游阶段,售卖的是服务;而体验旅游阶段,提供的是知识服务[5]。坳上书院将在原有书房——“达公学堂”的遗址上修建,可将村中现保存的两块清代名匾悬于大厅供游客欣赏。书院一方面作为村史馆盛放坳上村的历史档案资料,同时也兼具本村的图书馆功能,设馆长和管理员,对外开放,作为农民的文化乐园、文化长廊为农民提供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平台。书籍可以通过政府扶贫资金购买,也接受相关部门捐赠的图书,同时也大力欢迎游客过来捐书,并为其颁发捐书荣誉奖章。通过游客捐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骡马古道

坳上村西一里外有著名的湘粤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骡马古道”是官道,起郴州,止宜章,俗称“90里大道”,毗邻坳上古村,曾给坳上古村村民带来无限商机。对骡马古道进行路面清洁、保护,并将本村主要道路延伸至骡马古道。通过政府组织圈定骡马古道红线范围,沿骡马古道两侧规划驻足新节点。主要是再现骡马经过的场景,体现繁荣的集市景象。路线规划以徒步游为主,在每个主题和游线设计过程中充分滲透着健康、快乐、低碳、环保的乐活核心理念,最终形成覆盖整个区域的乐活环线。坳上村至骡马古道的路线规划如下:

入口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大秧广场—大秧塘—古井广场—环组公路—古巷道、古建筑—荷塘—八角屋—坳上书院—乡村公园—观景亭(远眺字纸塔)入口广场—骡马古道。

四、结语

坳上村环境资源丰富,开展乐活旅游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优质景区“人挤人”,坳上村乡村小道通车流畅,验证了坳上古村旅游知名度低,游客稀少的困境。基于此,首先,应深度挖掘本村文化资源,提高吸引力,不仅可以解决景区与游客的供需矛盾,也能促进本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提高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引领消费潮流。过去的游客大多是缺乏经验的大众消费者,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就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体验旅游阶段的旅游者追求乐活体验,寻求个性化、冒险性与多种选择性的产品服务。最后,完善坳上村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教育功能及科普功能,打造软硬实力兼具的环境,提升旅游的健康形象。

参考文献:

[1]Paul H.Ray,Ph.D.and Sherry Ruth Anderson,Ph.D.2000.The Cultural Creatives: How 50 Millio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 World[M].New York: Harmony Books,2000:2-5.

[2]褚晓波.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3]冯骥才.警惕自我糟蹋文化[J].中国民族博览,2016(1):3.

[4]蔡海玲.福建省乐活玖玖生态农业园发展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5]孟亚莉,赵金凌.乐活主题体验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研究,2013(1):84-89,94.

作者简介:

王丽梅,硕士,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陈言,硕士,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雷毅,硕士,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编辑:雷雪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刍议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基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以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生态旅游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生态旅游规划与四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法律环境分析与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