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连山虎踪记

2022-03-29张旻

青海湖 2022年2期
关键词:虎豹祁连山老虎

张旻

我的老家在祁连山中部,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十二生肖中除了没有虎和猴,其他生肖都可以在这里寻到踪迹。包括龙,因为我老家就在祁连山中部的冷龙岭南麓,山下能绘声绘色讲出有关冷龙传说的人很多。在冷龙岭下,龙仿佛不是传说中的奇兽,而是真实守护在冷龙岭上的神灵。

祁连山中最大的一块冰川就叫老虎沟冰川,声名显赫的岗什卡雪峰就是老虎沟冰川的一大角,万亩油菜花的一大半都镶嵌在老虎沟滩里。前人用老虎命名这片山岭沟谷,无非就因为这个地方有过老虎出没,或某个山岭和石头岩崖像老虎的形状。

我亲自到老虎沟内览胜,也请教过熟悉这块地方的牧人们,都说没有看见和听到哪个地方有老虎形状的山石。倒是老虎沟里以前有老虎出没的传闻不少,说这个山谷以前确实有老虎现身,清末门源县泉口镇牙合村的一回族富人家就有两匹马在老虎沟被老虎吃掉了。据年逾九旬的门源县博物学者祁郁春讲述,老虎沟对面的二塘沟,解放前有一座佛寺,寺院殿堂里有一张老虎皮,皮不是很大,听寺里的僧人说:清朝光绪年间,当地猎人从二塘沟黑刺林打了一只老虎,猎人将扒下的老虎皮送给了寺院。到1958年寺院归头塘村后,村里用这张老虎皮与一个大通人换了一头耕头牛。

而早在《宋史·列传·唃厮啰》中这样记载宋时唃厮啰建立在西宁的青唐政权人们的服饰装扮:“贵虎豹皮,用缘饰衣裘。”用老虎皮装饰衣服袖领襟口,说明那时青海的老虎应该不少。清代同治年间大通县的贡生赵遐庆,路过却藏寺,写下《道朝藏诗》一诗,其中就有“楼檐鸳瓦覆,屋柱虎皮悬”的描述。却藏寺与二塘寺在达坂山山南山北,可能皆以悬挂老虎皮为荣。画虎画皮难画骨,不过还真有老虎骨骼的事件,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北岸甘子河乡沙漠中曾出土一具罕见的猛兽骨骼,经兰州大学的专家对这具珍贵的骨骼鉴定后,确定是一具三百年前的老虎骨骼。海晏县甘子河乡接壤的刚察县泉吉乡海西沟岩画中就出现了老虎的形象,而离此往南一百公里的共和县切吉乡合里木岩画上出现了老虎吃牦牛的生动画面。

我的外公是仙米乡梅花村人,1933年生人,小时候整个仙米大溪谷丛林密布,野兽经常夜间到家门口觅食,解放前他去放羊,坐在一个山坡上晒太阳,突然一阵风把山坡下的河谷树叶都吹翻白了,随后,树林里徐徐走出一大一小两只老虎,向山上的森林里走去,后来山里好几个人都看见了这两只老虎。一年后,浩门河岸的一个人告诉外公,那只小老虎死在了河邊的一个大石头上,大老虎在它尸体边转了好几天后病踏踏地走进了一个叫“达隆”的山谷,据《门源县志·地名》记载:“达龙,藏语意为‘虎沟。”

仙米大峡谷最东面的珠固乡内有座山,在文献里叫雾山,旖旎亦巍峨,成书于民国初的《大通县志》把它称作“雾山虎豹”,里面记载当地人经常看到虎豹出没,听到虎豹的啸叫,但从来不伤人,也叫瑞兽。门源县退休老医生张汉义讲述,上世纪70年代,他去门源与甘肃天祝交界处的冷龙岭东部探望他的舅舅,那里崇山重叠,荒原茂林,他徒步三天后抵达舅舅家中,途中翻越了清风岭和红腰岘两个大山口,他年逾七十的舅舅看见后很后怕地说一个人走清风岭、红腰岘太危险了,那上面野兽很多,民国时当地的一个猎人曾用土枪打死了一只老虎。

说一个人与老虎和谐相处的故事吧。大通的老爷山是祁连山的缠山末枝,雄姿巍峨,石峰林立,乔木参天,据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山川》记载:山阴面有一个洞穴叫老虎洞,里面有老虎,后来来了一位游行僧,老虎从此遁去,游行僧在此修行。这是一则古代惯用于高僧的传奇故事,但在青海民间流传,一定有它的根源。当时的大通县辖今天的祁连、门源、大通三县全境,也就是祁连山的很大区域,对这片区域,《大通县志·物产》中记载就有以老虎为首的二十三种旱兽:“虎,一名乌?(音wu tú)。”这种称谓与黄南州同仁市的把跳老虎的舞风俗叫於菟(wu tú)

都是从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还有一个与乌?相关生活习俗,以前青海地区小孩闹腾不睡觉,大人们就吓唬道:“赶紧睡,不睡,阿乌就来了。”阿乌很吓人,可很少人知道阿乌原本指的就是老虎。《西宁府新志·物产》中记载青海地区有老虎,在虎的后面特意标明“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虎的条目中说:“今山林处皆有之。”少归少,老虎还是有的,从青海一些地区地名中可以看出,老虎离我们不远,我仅知道的大通县东峡镇就有一个沟叫老虎沟村,老爷山有个老虎洞;湟源县有个老虎沟山谷;湟中区有大老虎沟、小老虎沟;互助县有老虎沟村;海晏县有老虎掌,这些地方传说曾经都有老虎出没。

时下,随着生态环境变优,我们会在媒体经常看到某某地首次发现某某动物,那看看《西宁府新志·物产》中那些二百年前人们在青海地区看到的动物种类:“兽之类:恒畜外,有野牛、野马、羱羊、青羊、獾、兔、黄羊、黄鼠、狐、猞猁、狲、鹿、麋、獐、狍、狼、獭、狸、豹、虎(少)。”曾几何时,这些二百年前有过的物种随着环境的变化面临濒危,甚至已经绝迹。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好多物种又恢复到二百年前的现状况。期待,最珍贵的老虎也将重新出现。

张 旻 1986年出生于青海门源,青海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十届高研班学员。有小说、散文散见于各类报刊,致力青海历史文化散文书写。

特约责编 王丽一

猜你喜欢

虎豹祁连山老虎
颂党情
祁连山下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
任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