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英语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2022-03-23张留斗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路径双一流建设

张留斗

摘 要: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进一步推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本研究从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语言学习输入环节和输出环节的理论要求、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及当前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及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结合郑州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涵盖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全部过程的五项改革举措。通过改革,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教研成果、学科竞赛、课堂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未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路径。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输出假说;教学团队建设;新路径

为推动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自2015年年底开始,国家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建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自实施“双一流”建设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进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之一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研究生整体英语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线上学習资源不断推出,尤其是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和目标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对研究生英语能力培养的需求。2021年(第七届)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与学科建设论坛指出,在新学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是新时代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各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开展培养质量提升行动,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第一,新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这是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方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是国家第二个百年建设目标对教育界和科技界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四个面向”需要英语作为专业发展的工具支撑。因此,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作为社会未来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高校研究生不仅要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用英语探讨学术问题、参加学术专题讲座等。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出满足“四个面向”和“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重视和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势必成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语言学习规律的客观性需求。根据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和语言学家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语言学习的输入环节和输出环节是外语学习的两个终端的行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输入是理解和吸收的过程,输出是产出的过程。也就是说,输入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可能,输出则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化和重构,是检测语言习得的重要标准。在经过中学和大学阶段严格的英语语言训练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已经拥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较扎实的语法基础,并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他们还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和写作水平较低的情况。

第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是什么?英语学习如何服务于专业发展?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如何?结合语言学习理论和研究生阶段英语学习的相关问题,教学团队对郑州大学2012级、2013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把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自如交流、具备较高的英语写作能力以满足自己科研论文写作的要求排在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问卷调查表明,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是使用语言进行学术交流(口语交流和书面写作交流)。

第四,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需求。目前,很多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内容仍然局限于课本,受传统语法分析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等教学理论的束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大多以精读课程为主,强调语言基础训练,重视语法教学,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在课程学习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运用于语言输入的环节;等等。这样的英语教学已经呈现出滞后于研究生英语水平发展的局面,无法为研究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提供直接有效的支持,难以满足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对英语的学习要求。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无法体验到英语作为研究与交流手段的实践价值,无法展示他们的输出技能,导致很多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只能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应试的负担。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举措及课程特色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生,提升其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语言学习规律,根据对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考察和对学校两届研究生的广泛调研,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

(一)改革举措

1.实施分级化教学。学校在每一届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入学英语水平测试(笔试+口试),按照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学校积极改进和优化英语课程设计,突出每个层次的应用性和互动性特色,尤其加大A级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开设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和学术交流英语课程。

2.实施“模块化”培养。教学团队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实际需求,探索性地将英语课程分为“基础”和“应用”两大模块。前者为翻转课堂形式,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自主学习课程,将传统课堂的知识输入环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后者讲授写作和翻译实践内容,强调能力输出环节。

3.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自主在线学习课程,设置自主学习任务点、线上讨论、线上考勤等平台学习成绩的具体权重标准,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4.改进教学方法。在线下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团队以培养输出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设计,每学期以最新素材制作专题课件(如论文摘要写作等),改变依靠课本内容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推进“精讲多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5.实行“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估方面,学校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尤其是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分值,平时成绩占50%(平时+自学),期末考试占50%,实现了“考教分离”的教学检测目标。

(二)课程特色

1.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模块属于知识输入阶段,教学团队摆脱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定期发布相关讨论题目,监管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学生在平台上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学习参与度高且学习形式灵活。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者和监督者。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强化应用能力,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应用”模块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输出,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该模块的学习内容在线下课堂完成。学校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设口语、写作、翻译等限选课程,利用3D教室定期举办外教讲座和沙龙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3.促进学生线上英语学习和专业发展,线上、线下互补,实现“四结合”目标,即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知识输入(限定自学)与能力输出(课堂必修)相结合,共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相结合,线上自主成绩与线下能力测评相结合。研究生专业学习任务繁重,线上自主学习、网上预约考试、线下课堂学习可以使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灵活安排学习内容,促进其专业发展,有效实现“四结合”目标。

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课程改革,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教研成果、学科竞赛、课堂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一)锻造了一支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教学团队

由于改变了利用固定教材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每学期都要在融入新知识的基础上组建微教学团队,制作新的课件。这样的备课方式既培养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又能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中,还能有效整合教师资源以解决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教研成果

高效的团队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团队教研成果。在约20人的教学团队中,团队开发的英语公众演讲、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在中国大学慕课上线;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译理论与技巧、大学英语视听说分别被评为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和河南省一流课程;6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标兵称号。能够打造两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多门省级精品课程,彰显了教学团队的力量。

(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科竞赛成绩

英语演讲是集言语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邏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于一体的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的知识运用和信息输出的方式。推进突出应用型的教学改革以来,演讲教学团队的成员牢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科竞赛成绩。2013年以来,在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省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学校学生多次荣获特等奖。尤其是2016年,在所设的5个特等奖中,学校学生获得4个;在所设的10个一等奖中,学校学生获得5个。从2017年到2019年,学校学生连续获得外研社杯河南省复赛特等奖或冠军,多次代表河南高校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并获得佳绩。

(四)学生对教改效果满意度高达92%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教学团队针对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再次在2018级和2019级研究生中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对教改效果满意度高达92%。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基于学生需求、强调语言输出环节(线下课堂教学)的几门限选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帮助极大,尤其是有关英语摘要写作等内容颇受学生欢迎;其次,外教口语课程的开设也取得了极佳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从原来的不敢开口说英语或不能自如表达的状况转变为能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观点,学生对这门课程格外重视;最后,线上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内容详尽的网上自主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和语言学家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学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团队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探索出以微教学团队构建为目标的教师队伍发展思路,高效的团队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团队教研成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科竞赛成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新路径。然而,线上自主学习的监管环节有待改进,线下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限选课程数量有待增加,这也给我们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

09-1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

2020/content_5547627.htm?ivk_sa=1024320u.

[2]侯桂杰.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28).

[3]何莲珍,张文芝,王同顺,等.时代呼唤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05(4).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新路径双一流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