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几点思路和方法
——以广府古建筑文化保护为例解析

2022-03-18李华霆长治市乡村振兴局

天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广府古建筑文化遗产

李华霆 长治市乡村振兴局

基于世界文化历史研究的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地域性历史文化的承载体,而地域文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当今社会中得以延续。伴随城市发展与建设,建筑逐渐向现代化趋势转型,导致城市原有的文化底蕴被忽视。很多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也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改造中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但彰显传统文化、古城特色的元素却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

广府文化即广府民系文化,华南地区广府文化出现在唐宋时期,因为当时的广府人是经过粤北南雄珠玑巷迁入的,所以珠玑巷也被视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后期更是由此诞生了广府文化。广府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而且因其所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所以具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筑,能够彰显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部分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降低了现代化建设和广府古建筑特色的协调性,忽视了传统技艺。为了保住广府古建筑文化及相关技艺,当地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新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价值,使其可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延续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思路

(一)维持原貌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最为关键的是保证真实性,不能出现伪遗产现象。有些地方为了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采用人为的方式伪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景观歌舞表演,吸引大量游客[1]。但其实这种表演并非传统文化,只是专家编写剧本后请专人表演,不能让游客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韵味。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必须注重真实性,以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为根本原则,而非只是获得商业利益。

(二)注重完整

所谓“完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可以分别理解为人与生态环境的完整。根据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与方针,按照不同分类进行专项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态的种类较多,若是无法保证完整性,很有可能割裂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戏剧表演主要有京剧、秦腔、豫剧等不同的种类,京剧表演又细分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务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使其应有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得到传承[2]。

(三)可持续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关键。这就需要面向传承人以及传承主体,尊重其保护意愿,并且能够真正站在群众视角,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这就需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让人们可以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的内涵与精神,并可以在新环境下为其赋予新的意义,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推广。

二、以广府古建筑文化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一)广府古城与古建筑基本情况

由于广府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所以被视为“文化殿堂”。广府古城直至今日仍然有非常完整的格局与建筑形式。广府古城有大量的历史文物遗存,如珠玑古巷、陈白沙祠、镬耳屋等[3]。

广府镇城市形态比较多样化,如城市区域布局形态、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建筑空间组织面貌等。建筑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我国古代建筑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礼制思想、各种等级制度的影响。遗存至今的历史建筑,彰显了广府古城中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参观古城文化景观及古建筑,人们可以了解到地域性文化、建筑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也可以了解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

广府古建筑中还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府传统建筑壁画、广府古建筑灰雕、砖雕工艺、广府古建筑文化与历史等。透过广府古建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可以深刻了解到古代社会环境下的各种文化与历史变迁。如广府传统建筑壁画,比较常见于祠堂、私宅和寺庙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还是人民群众传统文化观念和宗族风尚传承的重要文化载体[4]。比如,黄利平主编的《广府传统建筑壁画》便涉及大量的广东省文物普查发现的文物资料,特别是在广府传统建筑壁画这一专题下,让人们了解到广府传统建筑壁画的原始风貌和传统文化[5]。

古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有明显差异。广府古建筑中的灰雕、砖雕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人们领略到了古建筑的精美绝伦。灰雕同时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透过广府古建筑中的灰雕,人们依稀可以见到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以及绚丽多姿的艺术形式,也为当下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提供实物资料[6]。灰雕除了作为装饰外,也凝聚了我国古代匠人的智慧,表达了当时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灰雕同时具有审美与实用功能,其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艺术性、意象性两个方面:艺术性主要通过灰雕的绘画形式加以展现。一般灰雕图像均是采用高度提炼之后的夸张变形与图案化工艺,最终呈现的轮廓线、纹样线条也极具流畅性;意象性表现在灰雕本身的神似。此外,灰雕工艺具有审美性,能够满足人民精神层面的需求。

通过分析发现灰雕比较常见于建筑局部连接的位置,比如门楣、墙体、瓦片、屋脊的交汇位置等,这主要是因为华南地区潮湿多雨,房屋建筑容易发生漏水、渗水等问题,所以建筑本身需要做好防水、防漏、防腐处理。灰雕工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防腐性,采用沿海地区独有的蜊灰,将该原料应用在房屋比较容易发生漏水、渗水问题的地方,可以起到再次加固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建筑本身的耐用度。所以,灰雕工艺同时具有审美性、实用性,尤其是广府古建筑中的灰雕工艺,这也从侧面说明古代匠人已开始用精湛的工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注重其美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策

综合以上对于广府古建筑壁画、灰雕工艺的分析,能够认识到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从增强人们的传承保护意识着手,加强人们对古建筑文化保护的重视。在新时代下,信息技术、新媒体等迅猛发展,也为其传承与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更需要通过现代化科技与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地域文化,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积累经验。基于此,下面根据以上对于广府古建筑文化的分析,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1.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现阶段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处于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直观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多元文化所冲击。如果群众逐渐失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而言,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文化传承过程中人们无法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明确方向[7]。建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加大对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不仅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还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广府古建筑文化及相关技艺的独特价值,从而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新审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自主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当中。

2.动员广大群众参与

现代社会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是全社会成员需要做的。所以管理部门不只是要带头进行传承保护,还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该项工作中,使群众能够从主观层面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为了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政府部门可以按照当地传承保护实际情况,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年轻群体。例如,可以组织年轻人到广府古镇中参观,让群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建筑及古建筑文化的魅力,体会古建筑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采取多元化宣传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实施,宣传也必不可少[8]。为了能够让人们深刻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范围,吸引更多人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中。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前发展趋势,采取多元化宣传方法,例如快手、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此类平台不仅受众较广,而且在年轻群体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再发掘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宣传覆盖面扩大之后,更容易引起全社会关注。各个地区还可以组织一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生活结合起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注入活力。

4.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和传承性,要想在新时代环境下得到延续,必须结合当代人的需求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建议加强对其的开发利用,以此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适应性。这就需要紧密结合所在地区的发展实际,制订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案,使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转变为生产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

文化作为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到文化输出,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传输到世界各个角落,以稳固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地位[9]。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应重视优秀文化的输出,通过文化交流与碰撞,向其他国家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继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目的。

例如,灰雕工艺的传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工艺,可以建立“政府—企业—技艺人”三方主体为核心的传承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创建平台,积极组织灰雕技艺传承人定期展开文化交流,深入讨论灰雕工艺的创作和文化传承创新策略。另外,建议采用高校传承的形式,使灰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进入高校,从青年学生着手,动员学生群体参与到灰雕工艺的传承中,在学校中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学习灰雕工艺的制作流程,了解灰雕艺术,设计并制作灰雕装饰品和文创产品,使得灰雕工艺在现代社会能够重新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为了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加强对其的传承与保护,让更多人投入其中,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队伍,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猜你喜欢

广府古建筑文化遗产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与文化遗产相遇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中国古建筑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