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制研究

2022-03-18周亚威郑州轻工业大学

天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陶瓷

周亚威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16 年,河南省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指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离不开河南文艺的繁荣发展,更加迫切需要发挥文艺引领社会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其中第三个工程是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艺作品。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打造中原根亲文化品牌。当前,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陶瓷,也在努力实施这一重大工程。目前河南省确立和实施一些以陶瓷艺术为文化主题的活动或项目,并不断改进与完善。从中原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状态来看,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创新的社会背景,陶瓷产品设计、艺术创作的发展相得益彰。与过去相比,呈现出相互作用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陶瓷产区,紧紧抓住振兴地方经济的契机,力求把陶瓷产业、艺术设计与艺术创新做大做强。

通过对中原陶瓷艺术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其发展,主要是沉溺于传统旧制、缺乏艺术设计元素、创新能力不足、学术研究滞后,且又有各自的独特性。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陶瓷作为文化元素的意义没有得到普及,致使陶瓷文化的亲和力不足。对如何注入文化观念、体现艺术的时代性缺乏深入的探讨。当代河南陶瓷行业呈现后继不足以及艺术瓷市场混乱的现象,创新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陶瓷产区。民间作坊和个人工作室开始兴起,它们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粗制滥造,不注重产品质量,以至于扰乱行业,最终影响整个河南陶瓷行业的有序竞争。

其次,对于陶瓷艺术界本身而言,河南陶瓷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窑口艺术特点,但是同瓷区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陶瓷产业集群和健康完善的创新创业集群,因此生产出的产品相对其他陶瓷产区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很多传统的窑口都是家族式的经营作坊,这就导致其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不足,与外界缺乏交流沟通,固守传统、不思求变,瓷区与瓷区、门派与门派、圈子与圈子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整体发展的眼界与艺术创新推动机制。另外,相关的学术活动开展得不够及时和深入,对陶瓷产业与艺术创作中的文化支撑、艺术支撑、学术支撑还不够。

最后,河南陶瓷设计产品缺乏后劲和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在陶瓷产品与艺术作品中,部分企业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缺乏系统的品牌营销和企业文化形象塑造。河南省是陶瓷生产大省,提起河南陶瓷,仍旧是相传数年的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等。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给人以大而不强的感觉,缺乏口碑较好的品牌。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经营的产品种类很多,以至于给别人留下的都是“小而全”的印象。从河南陶瓷行业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不愿对产品进行宣传营销和推广投资,由于长期忽视品牌经营,缺乏系统的品牌营销和塑造,导致河南陶瓷出现“有奖牌无名牌”的尴尬局面。

对于学术而言,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是一个难题,但并不是找不到解决的路径,需要在观念认识和实践方法方面展开探讨。本文以代表中原陶瓷的河南陶瓷为研究对象,围绕艺术创新机制这个核心问题,以文化、艺术、审美三个方面的机制为切入点,探讨中原陶瓷艺术创新机制的方法论与实践论,为中原陶瓷艺术的创新提供艺术理论参考。

一、中原陶瓷艺术创新的文化机制

河南陶瓷最能代表中原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原大地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陶瓷文化体现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实用性,还有艺术上的审美性。数万年来,以中原为代表的黄河流域的居民制作出的海量陶瓷产品,以其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动人心魄的魅力,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形象地展现了河南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社会景象。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厚重与灵动、简约与繁复,艺术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中原陶瓷文化的时代变迁。双连壶的寓意之美、梅瓶玉壶春的线条之美、天青月白的色彩之美、汝瓷荷花碗的和合之美,无不展示出中原陶瓷文化的美学神韵。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型制、五彩缤纷的色釉、变化多样的装饰、情趣盎然的画面,打造了一座陶瓷艺术文化大观园,任由我们徜徉其中。

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类型相比,厚重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中原文化种类丰富,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数不胜数。中原文化的厚重感还表现在它承载的文化信息上。这种厚重感在钧瓷器物上有着明显的体现。钧瓷与其他瓷种相比,厚重是其一大特点。这种厚重的显性表达主要体现在器型、装饰、釉色、釉质上。钧瓷上镂空、雕花、绘画等精致工艺性的装饰非常少,而是以自然窑变与线条为主要装饰手法,大繁即简,大道无言;在釉质上,钧瓷施厚釉,并且呈现独特的乳池感,这种乳池感呈现了厚重沉稳的效果。河南的青瓷系代表如汝瓷、官瓷有似玉非玉的文化特点,这就使得汝瓷、官瓷具有尚玉之风气,符合儒家“托物见志”“以玉比德”为主要特征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同时也是人对真、善、美等各种积极品质的一种物质外观上的需求。可以说汝瓷、官瓷沉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美德的集中体现。

再如,汝瓷作为陶瓷艺术门类中的佼佼者,造型千姿百态。但无论形制如何变化,它的设计理念在北宋文人追求审美思想的影响下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文化精神特征,其内在精神特质都遵循着一定的文化理念。中原传统陶瓷工艺作为非物质载体,承载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这是“物以载道”的表现,器物在简单的造型之下暗含着民族传统哲学思想。传承并保护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最核心的部分是保护传统匠心手工艺文化,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当下中原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正需要精致文化加以支撑。

二、中原陶瓷艺术创新的艺术机制

陶瓷是人类在历史文明演进过程中较早呈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不同阶段的陶瓷艺术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的结晶,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倾向、文化礼仪、精神信仰,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美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注重实用性出发,逐步发展成今天的精神艺术载体,陶瓷给人类带来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感官体验,成为既实用又兼具艺术观赏性的现代陶瓷艺术品。在艺术层面,它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宠,一方面,艺术越来越具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消融。陶瓷艺术把“高高在上”的艺术融入现实生活,在增加审美维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际上,它把一种新的美学活力注入当今的艺术领域。

现代陶瓷艺术相较于传统陶瓷艺术,更加注重技法和构图,主要是以陶瓷材料作为载体,远离以实用主义为根本的关照形式,更加注重现代理念的融入,将个性、情感、心理、审美等体现在作品中。目前,在以河南陶瓷为代表的中原陶瓷艺术技艺的传承中,传承群体往往只关注技术本身,但其技艺传承的内容由“道、技、器”三个部分构成,“道”是传统技艺的本质特征,“技”是传统技艺的实践途径,“器”是传统技艺的物质载体。三者有机统一,割裂整体的研究与实践会违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初衷。

随着中国当代文化形态逐渐向生活世界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当代物质生活的“文化”化趋势,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性的创造行为,从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形式中脱颖而出,并成为满足人们艺术诉求的首选。很多消费者看重的正是陶瓷艺术中“非物质”的艺术及文化因素。设计者需要积极根据当前社会情况对现有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思想进行创新,消除西方思潮对中国陶瓷艺术创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汲取其理论和经验中的精华,将符合中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三、中原陶瓷艺术创新的审美机制

以河南陶瓷为代表的中原陶瓷,以其厚重端庄的造型样式、绚丽多姿的色彩装饰在中国陶瓷艺术辉煌成就中散发璀璨之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陶瓷艺术需要遵循一种法则,为实现陶瓷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精雕细琢。以钧瓷、汝瓷为代表的北宋汝官窑瓷器土质细腻、瓷质坚细,造型端庄大方、古朴凝练,釉色乳濯莹润、精光内蕴,可谓清雅肃静、形神兼备、集东方美学于一身。它的美是一种古典含蓄的美、清纯明润的美、柔婉宁静的美、浑厚大气的美、大美而无言的美,只需一瞥便让人刻骨铭心,其韵味拨动你我心弦,让人流连忘返。

陶瓷艺术以泥土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艺术审美价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思想情感,注重视觉价值和精神功能。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从审美和精神方面对人们进行熏陶,让人们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对于陶瓷艺术作品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材料堆砌与造型塑造,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让其拥有鲜明的文化烙印,用陶艺语言来体现当下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迎合时代背景下公众的审美需求,这才是现代陶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出陶瓷艺术自身的魅力,还能与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使用者的审美素养。分析不同的审美需要,根据审美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创新设计过程中,主动借鉴其他艺术作品的形式,汲取其精华,进行造型的创新。

陶瓷艺术是设计材料与工艺美术的结合,强调通过可见的外形体现人的精神风貌,表现陶瓷艺术的独特语言。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陶瓷艺术的风格创新,在进行风格的展示过程中,注重不同的色彩搭配,同时,注重不同的造型设计,呈现其独特的设计理念,风格造型是人们创作思维的体现,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挖掘空间,陶瓷设计人员应根据自身的观感进行创新设计,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精神,设计出更多切合人们实际生活的作品。陶艺设计者应充分走进现代生活,表达对于生活的切实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感悟,在陶瓷艺术品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在实际设计时,调动发散性思维,提升个体的艺术表达能力。了解当下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应用于陶艺设计中,自主研发新材料、新方法、新形式,为陶艺设计行业提供更多可能性。及时了解现代陶艺品的发展方向,通过改变造型、风格,满足人们现代化的生活需求。

中原的陶瓷艺术品种类较多,很多陶瓷艺术作品有着丰富的造型特征,品种多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本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使得以河南陶瓷为代表的中原陶瓷的发展陷入困境。古时官窑陶瓷是皇家的御用品,它的受众非常有限,而当下河南陶瓷要获得较大的发展,就必须使人民群众能够看懂,理解其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把看似高深的陶瓷文化演绎得通俗易懂。一方面陶瓷艺术要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人们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为了促进河南陶瓷的发展,应提高人的文化素养,通过提高文化素养,让更多的人欣赏和理解陶瓷艺术。

四、结语

千百年来,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陶瓷艺术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至今,衍生出的哲学思想成了中原民间艺术中一颗绚丽多彩的瑰宝。我们应该注重传承创新、不断发展,形成具有河南地域特色的陶瓷艺术,充分利用河南省良好的地理优势、窑口优势、经济优势、手工文化优势,引领陶瓷艺术发展方向。从思维、本质、风格、意蕴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利用不同的设计元素,逐渐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应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把握时代的主旋律,为河南陶瓷艺术注入创新活力,使陶瓷产业转化成真正的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陶瓷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
陶瓷艺术作品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