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中国版画艺术的融合

2022-03-18盐城师范学院

天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创作

姜 蕾 盐城师范学院

不同国家的版画功能不尽相同,如德国铜版画,并非作为艺术载体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宣传载体。而我国最早的版画也表现出这一特点,如唐朝,人们将佛经中的插图做成木板,这样印刷非常简单,便于传阅。西方版画进入中国艺术领域最早是由鲁迅先生引入的,经过不断发展,版画艺术逐步形成,鲁迅积极倡导版画艺术发展,并举办版画训练班,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版画的发展。从国内版画艺术看,贵州、云南等地的版画一直发展较好,其中徽州版画历史性较强,属于较为传统的中国版画。此外,北方的北大荒版画、大庆油田的工业版画等,在中国版画艺术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版画艺术及其基本形式

版画归属于绘画范畴,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创作形式。追溯版画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与雕刻印刷艺术发展存在相似之处,都是在木质、石质等不同材料表面雕刻创作,而后结合创作需求在板材上覆盖对应的颜料色块,完成印刷,通过画质表现出独特的创作过程。纵观版画艺术作品可知,其在视觉传达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创作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色块、线条构成相应的画面,在版画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作材料以及创作形式在不断变化,促使版画艺术特色也更加鲜明。

进一步划分版画,按照创作材料主要分为铜版画、木版画、石版画;根据颜色划分,可以分为单色版画、黑白版画、套色版画等[1];若是按制作方法分,包括平版、孔版、凹版、凸版、综合版、电脑版等,其中按照制作技法分,凸版版画包括油印木刻、木面木刻、水印木刻、木口木刻,而凹版版画涉及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

二、中国版画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推动中国版画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我国在推进“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为了积极落实扶贫目标,各地区开始重视以文化艺术产业作为重要方式,增强地区软实力,推进文化输出,致力于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版画产业本身就是该地区非常典型的地方特色,通过大量宣传、展出,我国各地对东北地区版画艺术的认可度明显提升,促使东北地区形成文化业态新形势。纵观东北地区版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对历史还是对自然的展示,都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由此推进了地区文化软实力输出,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地方文化自信[2]。此外,从我国东北地区的版画产业发展看,受到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引导,东北地区版画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版画产业发展有利于在地方形成经济支柱,通过版画产业链的建立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艺术与经济的充分融合。从各地区实际情况看,很多版画艺术都与地区产业机构进行了合作,使得版画艺术创作融入市场,旨在为地区经济发展创设更好的环境。比如,工业、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一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由此形成的版画艺术产业链,不仅符合地区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可以带动地方艺术行业进一步发展,突显出地方特色,从而更好地展示出地区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

三、中国版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地域文化特点

(一)自然取景

从版画创作看,很多创作者都非常喜欢运用自然景观作为绘画主题。以北方地区为例,不少优秀的版画创作艺术家在版画创作过程中,都非常倾向于自然取景,如北大荒、大兴安岭,是众多版画艺术家青睐的创作对象,这种自然取景使得艺术家的作品自然流露出大自然气息, 进而广为流传。例如《走进大兴安岭》这一版画作品[3],在艺术家的创作下,刻画出了茂密的丛林景象,动物灵巧生动,在画面色调方面非常和谐统一,尤其是创作者运用的黄棕色系,将山林秋季的美好景色刻画得异常生动。通过这种对山林特色景象的描绘,不仅突显出地域性特色,同时也表达了创作者对故乡的喜爱、眷恋之情,意在借助版画寄托、传递自身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二)情趣天真

随着版画艺术不断发展,在内容意象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情感审美也在变化,除了对故乡的思念之外,也融入了更多美好的自然环境,展现出更多童真童趣,尽显天真、情趣。也正是这种变化,拓宽了受众面,吸引年轻一代关注版画艺术,这对推动版画艺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色彩大胆

从部分版画艺术创作风格看,创作者们在色彩搭配方面较为大胆,突显出了地域特色,也丰富了版画艺术。比如版画作品《黑龙江之秋》[3],从该作品看,创作者运用了多种色彩,如黑色、绿色、红色、白色,还有紫色、黄色等,通过色彩的大胆组合,描绘出了该地区秋季的丰收景象,尽显人们丰收的喜悦感,画面表现既不凌乱也不复杂。《黑龙江之秋》版画作品创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冷暖色对比手法,同时也灵活运用了相近色的组合,这种大胆的表达方式很好地传递了创作者对黑龙江的热爱,自然流露出一种对故土的眷恋。在这种色彩表现下,创作者以多彩画面的方式呈现丰富的回忆,促使版画艺术作品更加立体化,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四)构图遒劲

事实上,很多地区版画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地域文化、自然风光,这也使得版画艺术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比如,北方版画群创作中,更多反映的是不同时节、气候下的北方地区自然风光,无论是山川还是森林,在构图上都表现出大气、遒劲态势,将北方的豪迈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北大荒版画,不仅仅是一种版画艺术表现方式,更是承载着黑龙江人民的深刻记忆和丰富的情感。北大荒可谓是黑龙江地区的重要精神象征,因此,很多版画创作者选择北大荒这一载体承载个人意向。东北地区版画发展至今,黑龙江地区描写北大荒的版画作品已经以群集形式存在,对深入研究东北版画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民族生态

深入研究版画艺术可以发现,不同的版画作品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历史变革与发展。因为地区独有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生命力,所以很多版画创作者在实际创作过程中都会首选该地区具有较高色彩饱和度的意象作为绘画对象,借此传递出作者自身的情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态度。通过研究不同版画艺术作品,也能从中看到不同地区人们实际生活的变化,展示出各民族的质朴,使作品更能突显出生命力,并且这种民族生态在与版画艺术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区文化特性,促使地区版画作品逐步形成一种风格,受到行业以及版画爱好者的喜爱[4]。

(六)地域传承

要想将版画艺术进行创新与传承不能只回顾过去,还要重视地域特色和创新传承,使其得以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艺术氛围给予了版画创作者更好的创作环境。在学习版画艺术时必须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核和地域个性,这也是目前东北地区版画艺术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原因之一。建筑版画的创作方式,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风情的展现融入其中,独特的艺术绘画得以一代代传承发展。在继承版画艺术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提升审美水平,加强对现代艺术的学习,从艺术文化角度赋予版画作品以更多的内涵,并通过美学创作的方式对其形式和用色等不断进行创新,使版画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四、中国地域性版画艺术分析

(一)徽州版画

徽州版画的发源地为徽州,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从造型、版画内容以及具体雕镌手法等方面看,徽州版画自成体系与风格,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思想[5]。纵观徽州版画不难发现,其将明清时期各阶层人们的道德伦理、礼仪传统、审美取向、人文精神等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入研究徽州版画有利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

分析徽州版画技法风格表现可知,当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白描手法。从细如毛发的线条运用看,它在柔和中不失粗壮雄健之风,与明中后期的社会风尚相适应。从画面情调表现看,它以工整、秀丽、缜密为主,当中也流露出妩媚、抒情气息。从版画创作技法上看,它改变了大篇章黑白对比方法,在表现事物远近、体积、质量时,主要运用了线条起落、粗细、曲直、疏密等,使得版画艺术表现突出,风格明显。此外,从徽州刻工手法看,一般创作者都是根据画稿的具体内容,运用与之相符的刀法雕刻。例如,在雕刻人物、楼阁时,手法行云流水,主要就是运用轻捷的切刀,在创作者的流畅运转下,刀锋表现非常利索,带给人一种非常细腻、明快的视觉感受,将景象表现得更加挺劲秀丽;而在雕刻山石、树木时,往往采用劲道的涩刀,通过粗犷沉雄的刻画与山石、树木雄厚的感觉呼应,突显版画内容。版画从单版复色发展到多版套色,并在后续发展为多色叠印、凹凸版,其中典型代表是明末胡正言,其在前人版画创作经验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发明了多色叠印、“拱花”(凹凸版)等制版方法。胡正言非常善于写和画,在治印、纸墨制作方面表现出了精湛技艺。比如胡正言的“恒版”法,主要创作方法就是将画中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块木刻板,而后通过颜色区域进行分版印刷,最终使用棕帚完成着色,整个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手势轻重缓急,胡正言的画谱,就连花瓣都可以分辨出浓淡深浅、阴阳向背,非常逼真。与之相比,“拱花”法主要就是在水印木刻中使用凹凸版,在印前,需要拓压画稿上的凸出部分,进而更好地表现出版画中的翎毛、花朵、行云、流水等轮廓,造就一种浮雕效果。

(二)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占地面积5.53万平方千米,一直是野兽出没的荒原。该地区地处塞外高寒地带,又受西伯利亚寒冷气候影响,偏僻、荒无人烟,所以被人称作“北大荒”。北大荒的建设者们一直在与艰苦环境做斗争,一直在改造环境,也正是因为这种改造,在吸收外界社会营养的同时,也促使北大荒地区人们不断培育、丰富、发展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正是经历了诸多艰苦环境的磨炼,人的意志才会更加坚定、敢于突破,也促使百折不挠的“北大荒”精神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除此之外,在地域风格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地区自然景观与气候、风俗人情、生产与生活方式、种族与人群聚落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北大荒特定自然环境看,寒冷并且人烟稀少,自然的生命力更加突显,由此使得北大荒版画价值得以突显。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聚集,地域文化丰富,同时,在历史、文化方面遗留大量的宝贵财富,可实际上中国美术很多都被约束在南方景观、南方气质上,如所谓的“南宗”“南派”画,但随着美术不断发展,再加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艺术家也都开始意识到更多风格的重要性,进而出现了海派、京派、岭南派等派系。20世纪60年代初的长安画派主要就是继承了延安版画传统,由此在中国画领域树立了自己的风格,而这时的版画领域也出现了北大荒画派、四川黑白画派、江苏水印画派等地区流派,其中北大荒画派是最持久、最富有特色的派系。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版画一直在寻求突破,并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衍生出多样风格、多元形式,呈现出一种鲜活、积极向上的开放形态。这种发展趋势极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弱化版画的地域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使得各地区相互融合,但实际上,地域特色本身就是独立存在的,不能变为单一的表现手法和单一的品种选择。因此,对中国当代版画发展地域性、文化性进行解析,需要现代人立足不同视角去看待。因为角度不同,看到的中国版画地域文化特性也不同。若是从观看作品、解读作品视角看,深入发掘版画的地域性,有助于更好地拓宽版画内容,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认知版画。若是立足版画创作视角,中国本身就拥有得天独厚、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而这种本土地域文化中必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创作资源,为版画创作提供了大量创作灵感。

猜你喜欢

北大荒版画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北京到北大荒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