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探索

2022-03-17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张 成 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党群工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和评价方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提出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培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高职院校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探索新时期“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一)“三全育人”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框架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作为总体目标,明确指出要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十大”育人体系[4]。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5]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6]。2020年9月,“提质培优计划”提出建设“三全育人”典型学校[1]。通过上述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可见,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成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的重要内容[6]。

(二)“三全育人”是对“职教20条”的具体落实

从国家政策的延续性来看,提质培优计划与“职教20条”紧密衔接,对未来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提质培优计划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理论学习、精神锤炼、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对专题教学和实训实践内容设计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目的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1]。高职院校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方面,要调动各领域、各环节的育人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从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到辅导员队伍和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考核评价指标。严格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资源,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

(三)“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8]。高职院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承担着培育大国工匠的时代重任。“三全育人”成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对“三全育人”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对未来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力推动,“三全育人”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抓手和实现路径。高职院校要实现增值赋能,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就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树立面向全民职业教育观,实现人人出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9]。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育人体系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赋能和人才增值。

二、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的基础任务

当前,我国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10]。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加强“三全育人”工作更具迫切性,要在体系建设、组织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切实推进。

(一)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要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从学校层面制定总体规划,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再分配,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建立工作保障体系,统一协调解决工作内容分工、交叉和重合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和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切实发挥育人作用。

(二)组织建设

“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要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党建引领作用。将学校党建与育人工作相结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将学校的行政教辅人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育人主体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打造育人环境。尤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支部建设,凝聚教职工力量,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形式,将育人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高职院校的德育力量,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课程的铸魂育人作用。课程设置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需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发展史、校情校史等内容,在专业技术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宣传师生先进事迹,开展思政评论,展示实践成果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育人效果。

(四)队伍建设

按照有关规定选强配齐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通过多渠道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发挥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育人作用。重视发挥高职院校行政教辅人员、实训教师、技术名师等教师资源的育人作用,支持其自觉学习育人理论,关注时事动态,坚守职业道德,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能力,在关心、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升育人能力。

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积极探索突破点和创新点,寻求科学高效的实现路径。

(一)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三全育人”需要科学系统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理念,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职院校而言,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相互协同的育人机制,使每一名教职工都成为“三全育人”工作的思考者和实践者。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高”项目建设,努力构建思想、课程、网络、文化、实践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借助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优质资源,协同推进全方位育人。强化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从制度、任务、措施、标准、评价、保障等维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在政治上领导,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制度上督导。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推行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就业导师“三导师”跟踪服务机制,推进以职业品德、职业能力、职业精神为要素的研讨、竞赛等活动,努力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完善“三全育人”评价机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制度明晰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提质培优计划基本原则中,提出系统推进评价体系改革,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11]。完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评价机制,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运用多元化评价,保障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实施。一是要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劳动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将课程思政融入质量监控体系,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评价中,注重“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三是建立德育工作可量化评价机制,如将学生明事懂礼、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品质融入教学评价中,形成学分管理机制,进一步丰富“三全育人”评价内容。

(三)提升“三全育人”专业水平

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者和引领者,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更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理论素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应当将政治素质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培训德育骨干管理人员,加强对德育管理人员、专职思政课教师的考核。结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科研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讲授、现场问答、网上互动、课后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四)优化“三全育人”课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高职院校要努力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开发学生喜闻乐见且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教学上,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各类道德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专业技术课教学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提炼专业技术课教学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思政课、专业课有机统一的课程教育体系,增强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劳动教育方面,将劳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3],补齐劳动实践短板,形成“理论+实操”“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劳动育人体系,探索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有效方式。依托各类短视频媒体平台,建设劳动教育视频案例资源库,形成劳动教育作品和教学案例资源,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提质培优计划中提出要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运用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喜爱并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在课程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具体结合点位,将文化、理念、价值、道德等元素融入课程案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故事、道德规范等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专业课教学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重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丰富“三全育人”载体

重视文化熏陶,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的,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借助校园文化的熏陶,能够实现广泛的覆盖和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群体影响有成效、阻力小、成本低的理想途径[14],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运用网站、广播、展板、校园雕塑、主题班会、红色舞台剧等形式组织实施中华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成就出彩人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持续推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