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路径研究

2022-03-17邱英杰徐亚丹

教育现代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汽车

邱英杰,徐亚丹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一 引言

面向新的未来,对于“人才培养”问题,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1]。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并予以落实,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协同、融合的专题研究,特别是围绕“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大中心任务融合的问题,致力于探索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全力营造“大思政”育人生态环境。

二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的客观性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现代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举措,“双创”教育已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革要求,用最新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创业教育全过程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理念,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不论是作为显性的创业教育还是作为隐性的思政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教育目标。思政教育是创业教育的精神保障,有了思政教育的保驾护航,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才能解决“谁来创业”“创什么业”“为谁创业”的问题,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尚情操和拼搏精神的创业人才。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通过接受专创融合教育,结合汽车产业链,发现创业契机,自主创业,可以为社会许多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创新小微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共同富裕做出了贡献。

三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的必然性

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都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且又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是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相同。两种教育相同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思政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和创业操守,两者合力培养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的创业人才。二是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受教对象相同。两种教育的落脚点相同,面向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两者同心同行。三是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施教者相同。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政课教师,都是教育者,只是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两种教育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四是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有着共同点。两种教育有着相通的教育诉求,即培养良好的“三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本领)等优秀品质,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共同教育。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的有机融合,实现了创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形成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良好效应。思政教育贯穿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契合”中国现代汽车产业发展所需,更要努力让他们能够“创新”中国汽车特色市场发展轨迹。

四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的难点

近年来,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从课程融合、专业融合、实践融合等维度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有机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一是思政教育融入创业知识有一定难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高职院校在落实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与产业、职业、创业的衔接,有重专业轻思政的现象,因此,创业知识领域的“真”与“善、美”如何形成有机融合的统一体,成为思政教育融入创业教育急需突破的瓶颈。二是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建构有一定难度。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协同育人的理念比较“淡”,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粗”[3],顶层设计不到位,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并不高。三是专业教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学校往往缺乏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师对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较弱,思政教育没有贯穿创业教育整个生态链,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活动中纸上谈兵多、落地落实少,实效性不强。

五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 思政理念贯穿全链:全员、全程、全方位,同心同行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都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协同并行、相辅相成。思想政治教育是创业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政治保障,有效引领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课程思政”理念贯穿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就是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心同行”,构建具有良好政治生态的全员全程全方位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大格局,是培养新时代汽车领域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思政教育贯穿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是实现创业教育科学而正确发展的保障,更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创业人才的保障。

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载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良好的创业操守及纯正的创业动机。新时代创业教育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创业教育生态链。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心同行”,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汽车专业培养创业人才的现实要求。

(二) 思政元素挖掘阐释:以培育创业精神为抓手,对接“创业教育思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恢宏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所塑造的伟大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赢得了今天的盛世中华。真谛告诉我们,只有在伟大精神的鼓舞下才能一往无前,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因此,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要从培育创业精神着手,围绕创业精神深挖思政元素,形成一套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线索的思政元素体系,并有机融入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中,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中,将创业教育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视野中去思考和认识其使命和功能[4],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拼搏精神、担当精神、敬业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新时代汽车领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三) 思政结构立体多元:寓德于课、人文立课、价值引领

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要求专业教师建立系统的教育观,以“三全”育人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教学目标的细化完善、教学内容的多元重组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等教学改革,一方面寓德于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之人,同时融入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元素,搭建科学和人文之间的桥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通[5],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打造德智体美劳五维交叉融合课堂,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多元立体式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和途径立体化,实现传授知识、塑造价值和培养能力的多元统一。

(四) 思政方法显隐结合:整体性设计、一体化推进、差异性实践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7]。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放进一个系统里进行整体性设计,让思政元素渗透于创业教育的每一个活动细胞,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实现一体化推进,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创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不能只是隐性教育方式,更应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发力。课程思政不是传统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它具有更广泛的含义,还包括人文素养、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多方面的育人内涵[8]。每个学生对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接受程度和认可度都是不同的,与学生自身的教育状况、成长环境、性格养成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课程思政要依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可用之人。

(五) 思政机制组织保障:全员认同、形成共识、协同推进

推进大思政育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四级联动,做到全员认同、形成共识、协同推进,从而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建设最为核心的是专业任课教师,一是要提高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地位的认同,明确教书育人的目的和任务;二是要提高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的能力,做到汽车专业创业知识的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协同并进。

六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创新举措,深化“专思”融合,做到专业里有思政,实现“道业”融通。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是塑造理想信念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思政教育把握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的政治方向,引领创业教育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政教育与高职汽车专业创业教育生态链有机融合,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协同并进,将有助于高职院校构建起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推进“大思政”建设和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使命,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为目标,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汽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