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有”课堂的病理学课程改革

2022-03-17王晓燕石文洁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有病理学标本

王晓燕,石文洁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北京 102433)

一、病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疾病转归,从而揭示疾病本质。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变化[1,2]。疾病时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功能代谢的改变错综复杂,内容多,对前置课程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又需要大量的记忆。而高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弱,自制能力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足,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高职院校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院病理学课程教授,特别是三年制高职病理学的课堂教学,大量的教学内容和紧缩的教学学时形成矛盾,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不能完全避免“填鸭式”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合作沟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3]。

二、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的实施策略

“三有”课堂的“三有”具体来说就是有用、有效、有趣。其中“有用”指学能致用,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就业有用,“有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是学生有收获、有进步,有成长[4,5]。“三有课堂”倡导的是教学内容的“有用”性、教学过程的“有趣”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更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三有”课堂,为病理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理念。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病理学课程“三有”课堂,适应医学职业教育的发展,突出病理学课程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意义。

(一)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用性

1.整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专科病理学课程将病理学分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个部分,病理学主要探讨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解剖学改变,而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功能的改变。任何疾病的学习,离不开病理学课程总论的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教学中,一般将病理学总论与病理生理学总论,将结构变化和功能异常分开讲授,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规律,因此我们在整合教学内容时,病理学总论与病理生理学进行了整合[6],具体包括绪论与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炎症、发热、休克、肿瘤等几个部分,而各个系统疾病,以系统构建模块,也将各系统疾病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容进行整合。

2.构建系统病理学内容模块化教学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7]是指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建立各个系统疾病模块,将病理学各论教学内容分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模块、呼吸系统疾病模块、消化系统疾病模块、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模块、泌尿系统疾病模块、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模块、神经系统疾病模块、传染病模块。通过构建系统观的模块化教学,将医学基础病理学前置各学科知识点进行重组,实现基础知识与知识、正常结构、生理机能与病理形态变化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把病理学和已学过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同时也适当进行初步的启发和延伸,对接后续的临床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从知识体系中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初步培养学生建立临床思维。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趣性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在“互联网+”的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理念需要发生彻底改变,从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真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教师需要从关注“教”什么,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这种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深厚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其次,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有学习创新的能力,通过参加培训、参观学习、实际操作等形式,学习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后,应加强教学研究,将科研与教学充分融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素材和经验,发现教育教学的问题,确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应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多年积累和对比,我们在实际讲授时主要应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9]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临床病例,采用临床典型病例串联课堂教学,在课前将病例发给学生,并提出相关启发性问题。学生查阅相关知识,课堂教学中基于案例问题,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学习过程;课后,通过临床病例,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发思考和自主探索,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效率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10]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推动课堂教学。学生在任务引领下,主动查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分组协作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大叶性肺炎的时候,我们把整个教学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任务:(1)大叶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常见的发病人群是什么?(2)大叶性肺炎为什么是自限性疾病?(3)大叶性肺炎典型的四期病理变化是什么?(4)大叶性肺炎为什么会咳出铁锈色痰?(5)大叶性肺炎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肺肉质变?形成机制是什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后,小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最后的答案。最后为总结与评价,每组选派组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补充,不同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进行总结评价,任务驱动法也为实施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总之,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3.“三有”课堂下病理课堂教学理虚实模式的建设

本门课程实践性强,需要进行标本观察、显微镜切片观察,要求学生在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的同时,要直观地学习疾病状态下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变化。但是随着标本使用时间的延长,很多出现了损害,加之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导致师生交流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实体标本的使用严格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所以实验室建设中,我们购买了虚拟标本,虚实结合有效缓解了以上问题。而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是病理实验室建设的方向。虚拟标本以及虚拟仿真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实体切片标本等实验耗材的投入,病理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看标本、看切片这种被动的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仿真虚拟实验操作,模拟临床病理医生标本观察、取材、切片制作、阅片、书写诊断报告全流程操作,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基本技能的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数字标本与实体标本相互补充,虚实一体化,利于学生反复复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推动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部下发不停教、不停学的通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网络教学在今后不仅成为一种时尚,也将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习惯。实验教学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为实验课的开展奠定基础,可以极大提高病理学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多元性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用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最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基于信息化支持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检测课堂的有效性,本门课程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方式。课前,围绕临床病例或者课程学习导学单,任务单发布学习任务,通过云班课等信息平台开展学习评价,保障学习效果;课中,通过课堂表现、课堂小测验、病理标本描述、头脑风暴、创意竞赛等活动开展学习评价;课后拓展阶段,通过完成平台基础知识作业、病例讨论、健康知识宣教、小论文等形式开展学习评价。多元化考核模式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了病理学结构改变与功能变化的真正内涵,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三有”病理学课堂的实施效果

目前我院“三有”病理学课堂的建设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还在进一步深入和细化。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星对我院医学技术系17检验501班43名同学开展的初步调研情况显示,学生病理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学习效果较好,学生普遍认识到了病理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发挥了病理课课程的桥梁作用。在“三有”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与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用模拟“病理检查报告单”,同时依托“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虚拟标本以及虚拟仿真技术新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病理变化的认知,学生过程不再简单枯燥,大部分学生对病理科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与临床病理检验技术“取材”环节相结合,掌握了大体标本的描述方法,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有助于病理检验技术取材工作的完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虚拟标本以及信息化教学助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不再是单单依靠课堂学习,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成为病理学“三有”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生了重构,使学生课前信息传递和课中吸收内化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复习自测更为方便,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习的学习结果更快地传递回学生,学习反馈更为及时,进一步确保学习效果。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具体见表1)。

表1 病理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n(%)]

四、结束语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三有”课堂的保障,需要教师下功夫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单独设计,而信息化技术是基础,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有用有趣有效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可以说“有用”是目的,“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标[11],教学过程因有用有趣才能达到有效,有用有趣有效,最终是为了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 而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三有病理学标本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