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州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17孙书琴杨光启何小飞朱文仁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调查员黔南消极

孙书琴,杨光启,何小飞,朱文仁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都匀 558000)

国家统计局在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五号数据中显示60岁以上老人同比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1],伴随我国老龄化在逐年上升,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2021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小康,乡村经济、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问题则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往研究表明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也是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3],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是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与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4]。本研究采用对黔南州农村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分析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丰富本地区老年人研究成果,为完善地方性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和开展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支撑。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黔南州年龄≥60岁的具有当地农村户口的老年人,能与调查员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排除视力和听力严重障碍者及严重的认知障碍者,获老年人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于 2021 年2~5月完成调查。其中男性244名,女性315名,60~70年龄段老人301人,70~80岁205人,80岁以上53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黔南农村进行实地抽样调查,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中,每村派4名调查员,至少有1名调查员精通当地语言。如遇少数民族,则由1名精通方言的调查员询问并转述老年人的回答,第2名调查员进行记录,其他2名调查员进行资料收集。对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进行核实,确保问卷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次调研总共发放56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份,收回559份,收回率99.8%。

(三)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学特征、养老方式、健康状况、就医方式等资料;2.孤独感量表(UCLA)[5]:选用Russell等(1987)编制,王登峰修订的孤独感量表,本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其中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和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个条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孤独程度越高。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5]:本研究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4条)、客观支持(4条)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本研究选用解亚宁针对中国文化与群体特征,在前人应对方式研究基础上进行简化修订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本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20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组成,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组成。问卷为自评量表,使用4级评分。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对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分析,分析黔南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二、结果

(一)不同因素下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黔南农村老年人孤独感评分(44.03±7.14)分。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孤独感与性别、民族、睡眠状况、人际关系、规律饮食及有无配偶等因等素有关;性别、是否锻炼、有无配偶等因素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下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二)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Pearson分析

黔南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分(37.33±6.16),客观支持分(7.62±2.02),主观支持分(22.48±4.27),支持利用度(7.23±2.28),孤独感与主观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详见表2)。

表2 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比较Pearson分析

(三)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Pearson分析

本次应对方式结果分析选用戴晓阳提出应对方式倾向性判断,应对倾向值大于零表示被测者在应急状态时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反之则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5],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67人倾向值大于零,在应急状态下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92人应对倾向值下于零,在应急状态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earson分析显示,积极应对(1.63±0.84)分,消极应对(1.31±0.49)。孤独感与消极应对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值呈负相关,二者显著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Pearson分析

三、讨论

(一)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老年人孤独感发生与性别、民族、睡眠、人际关系、规律饮食及居住地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中黔南州农村老年人的孤独得分为(44.03±7.14)分,低于张翔等[7]对贵州省农村空巢老年人测设的孤独感平均得分(男46.49±8.75,女46.62±7.42),可能由于调查地点和样本不同而存在差异,或者因近两年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而影响孤独感水平;性别、是否锻炼、有无配偶等因素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黔南州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为(37.33±6.16) 分,高于张翔[6]等对贵州省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可能与近几年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有关。以往研究表明[7-9],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越好,孤独感越低。本次调查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表明提高社会支持的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及主观支持对降低孤独感有积极作用。本次调研发现,老年人的孤独感因素主要集中在身体健康和人际交往方面,而主观社会支持与性别、是否锻炼和有无配偶有关,体现了生活状态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客观支持与民族、睡眠状况、规律饮食及有无配偶有关,体现了健康状况与心理方面的影响作用。

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黔南农村地区近几年经济水平发展较好,但部分少数民族老年人语言外出沟通障碍,部分地区医疗水平有限,有些老年人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或者因为经济因素害怕就医,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年人,在饮食习惯上存在晚上吃得多,早上不吃饭,一天两餐或一天多餐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人身体负担和发生疾病的危险,进而导致对生活充满负面情绪。另外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就业,就剩一些老人在家里,感情的维系越来越少,易产生抑郁和孤独感。

(二)农村老年人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孤独感发生与消极应对方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和应对倾向值呈负相关,与以往的研究[10]一致,在应急状态下主要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人孤独感相对低,在应急状态下主要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孤独感相对要高。积极的日常生活方式,可维持机体功能和个体生活的独立性,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11]。因此要加强面对应急状态时积极应对心态的培养和调整。

总之,可以通过提高农村老人的社会支持和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来降低孤独感。首先需要完善乡村医疗水平体系,让老年人看病(容)易,看病(便)宜,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好的医疗服务;其次增加老年人娱乐活动,丰富日常生活状态,让老人精神生活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促进人际交往,进而弥补子女不在身边而引起的心理改变;最后加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保健的宣传,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增强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调查员黔南消极
提升乡村社会调查员素养浅析 以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员为例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梦回黔南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我国家事调查员运行现状研究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建立社会调查员制度,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