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理答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2022-03-16丁晓萌

读写算(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师生评价

丁晓萌

(常州市武进区学府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有较高要求的基础类学科,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不仅是“立德树人”理念下实现数学育人价值的基本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眼光和科学精神,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现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到来之际,数学课堂迎来了新的改革契机,其中在教学理念、体系、教材、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和课程要求的细化,无不体现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而数学课程的改革无疑是一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深刻变革,其改革内容包括师生关系、课程建设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纵观改革的诸多方面,不难发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师生关系和谐化是实现其他教学效益的首要前提。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任何知识在学生面前犹如新鲜事物,只要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那么,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再创造”活动,将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而让其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是当前教学的一大难点。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一方面,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出现学优生“学不够”学困生“吃不透”的情形;另一方面,学生仍束缚于传统的学习观,畏惧教师的心理让其在学习过程中甘于平庸,不敢发言和回答问题,整体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整数学课堂,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是当前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课堂理答内涵及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机整体,高效率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以师生互动、交流为载体构建教学体系,以使课堂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而课堂提问与教师理答无非是实现互动的最佳途径。那么,何为理答?华东师大的崔允漷教授对“理答”作出这样解释:“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表现有四种形式——积极反应、消极反应、探问和转问、再组织。”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评价行为。站在教育的高度来看,课堂理答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教学更具人文性和互动性,使课堂更具效率。而具体到每个教师身上,课堂理答无疑是对生命的赏识,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肯定。基于此,笔者将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问,奠定基础”“智慧理答,提高效率”“完善评价,增强信心”四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率课堂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师生互动,提高理答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让其充分感受到课堂上乐学的氛围,才能真正让其在内心深处克服畏难心理,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传统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氛围虽然浓厚,但细究不难发现,氛围之中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教师应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以兴趣为师,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积极探究数学知识,以形成师生共学的教学局面。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依托,以理答贯穿教学始终。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以问题情境为导入,通过生活化或旧知识作为导入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合作,探究新知识,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派出代表说出本组学习成果和本课重点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陷入对知识的再思考,之后,进入理答环节,师生互相提问,回答对方的疑惑,从而既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与回答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进一步优化教学奠定基础。

(二)有效提问,奠定基础

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考数学原理、分析数学现象的过程。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的内容和角度从侧面映射着自身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而理答作为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做出的反应和处理,那么,课堂提问便是决定理答效果高低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主动联系自身已有知识,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问题,让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步步为营,通过观察、分析,亲身体验知识生成过程,从而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教师应本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展开理答,并有效设计提问环节。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之后,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合理的筛选,或放大把问题引向深入,或缩小对问题进行简单处理,从而使理答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对问题的错误思考和错误回答,教师应改变提问方式,试着用探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再组织”,从而让学生的思路回归正轨,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智慧理答,提升效率

智慧理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处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理答环节位于教学中的中后段,是学生深入学习知识、活跃思维并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丰富课堂理答形式,既要彰显出理答的知识性,同时,也要注重理解和发展性,从而保证教学效益最大化。

1.知识性理答

所谓的知识性理答,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依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合理点评,以解答学生内心的疑惑,巩固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性理答,不仅能够彰显出教师深厚的知识素养,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顺着答案积极思考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落实知识性理答,比如,在讲完某一个知识点后,教师应设置等待环节。“等待”是一种重要的理答策略,既要给予全体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也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等待,要给学生留出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重复和确认的方式强化,让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同一问题,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达成对难点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将答案转向其他方向的知识点,引发更多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对知识的整体性和联系性有清晰的认识,为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网络奠定良好基础。

2.发展性理答

发展性理答是较高层次的理答形式,与知识性理答相比,它不仅包括对问题进行理答,更重要的是,它要求在理答的过程中使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并实现师生之间的无缝隙对话,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行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性理答提升数学课堂的深度,切实做好理答的“追问、转问、探问、反问”四个环节的工作,从而让课堂充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力,实现“对话”课堂的构建,使学生由单一走向集体、从单薄走向厚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以充满情感、智慧和技巧的发展性理答优化课堂,并做好“探问、追问、转问、反问”四个方面的工作。

案例一:探问——问渠哪得清如许

在解答关于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探问的方式询问学生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在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仍是片面的、模糊的,这时,就要求教师变换视角或者问法再次发问,引导学生对题目中已知和未知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并帮助其回忆关于路程问题的数学原理,层层引导,步步发问,直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变得准确、全面为止。

案例二:追问——刨根究底方见金

追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而设置的提问方式,它既是对知识的纵向深入,也是让师生直面彼此的有效方式。比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应在理答环节以追问的形式展开,首先,先抛出一个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之后,任意提问一个学生,并与之展开对话:“两条线如果不平行,还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待学生回答后,再次提问:“平行和相交有哪些特征呢?”并开展探索活动,进而,再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顺势而下,不断增强问题的深度,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其学习效率。

案例三:转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问是在学生思维卡壳时的一种提问,与追问不同的是,转问面向全体学生,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应在理答环节采取转问的方式。首先,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以生活情境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字母意义的思考。之后,再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算术式进行分析解答,并改变其中的一个变量,用字母代替,让学生再尝试解答。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发言,转向其他学生的发问,并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良好氛围。如此一来,总有一个问题和答案能击中学生思维的关键,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力。

案例四:反问——岂知灌顶有醍醐

反问是对学生的逆向发问,其作用在于让学生产生顿悟感,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对于学生来说,反问能够让其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回答的不足之处,并在再思考中建立对知识的全面认识。比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和空白处以反问的形式提问,一方面,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并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推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一方面,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回答,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把握好教学时机,以反问的方式提问学生,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学以致用,初步体会到四边形面积中蕴涵的数形结合思想。

(四)完善评价,提升信心

课堂理答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同时,也是落实互动式评价的有效途径。对于渴望被认可的小学生来说,来自教师的合理评价是给予其最好的“礼物”,值得庆幸的是,课程改革对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无疑为进一步创新教学评价,提升育人效果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理答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渗透评价,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同时,也要从教师的反应和二次询问中加入互动式评价,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1.做好学生的“观众”和知心人

在小学数学理答环节,教师应力求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知心人,首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心感悟学生的精彩、困惑、疑问,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其次是要成为学生忠实的“听众”,认真聆听回答问题的过程,在其回答的精彩之处给予喝彩和鼓励,而在回答的错误之处,教师应按照先听后指导的原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最后,还要建立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时刻关注学生的发言,以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自我反思,做最适合的教师

在小学数学理答环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理解,而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的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本次教学的优缺点,并以此为基础,以审视的眼光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够让教师在理答中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评价先自评,育人先育己”。

3.创新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理答中,教师应积极落实课改理念对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让一种以问答为核心的教学行为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应创新评价方式,落实“过程评价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创新评价角度,让理答成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期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对问题和自我能力的客观认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理答,提升数学教学深度和宽度,既是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积极落实,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理答作为学生与教师密切沟通的重要方式,兼顾了师生互动、课堂探究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的不二法门。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牢记育人使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差异化为参考,做到“恩威并举,严慈相济”,从而让数学既有人文性,又充满着“数学味”。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师生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麻辣师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