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赵翼诗歌风格的多重面相

2022-03-15

华中学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赵翼诗风出版社

丁 凡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赵翼是乾嘉诗坛的重要作家,他“高才博物”[1],“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2],诗作数量既丰,诗风也变化多样。赵翼早期诗风,注重个人情性的抒发,呈现出直书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这正呼应了乾隆年间席卷天下的性灵诗风[3],也与他处在青年时期情感充沛、思想活跃有关。随着赵翼生活状态的变动,其诗歌创作及风貌也随之发生变化。赵翼离京外任,辗转西南,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从戎经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乾隆三十二年到三十七年,赵翼先后在广西、贵州做官,并曾至云南参与军事活动,因而对西南一带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较为熟悉,写下了大量带有雄健之风的诗歌[4]。赵翼后期归隐桑梓,诗风又变为闲适一路[5]。

赵翼早年作诗追求性灵性情。他认为“诗本性情”[6],丧失情的因素便无所谓性灵,更无所谓性灵诗风。赵翼早年诗作所抒之情大体有二端,乡情与宦情。这两种情感共同形塑了赵翼早年的性灵诗风。这些诗作以情感抒发为核心,坦率直陈略无讳饰。

性灵诗风与乡情的抒发。赵翼少年失怙家计艰窘,不得不背离乡关踏上北行征途。人地两生顿有茫无所适之感,遂而生发乡思之情。离乡途中不废吟咏。乾隆十四年,赵翼二十三岁,他在赴京时,作《北行》诗说:“东风吹客上扁舟,千里邮程听棹讴。我叹卖文难养母,人言投笔好封侯。身如萧寺初行脚,世有欧门或出头。惭愧古人躬负米,不曾轻作远方游。”[7]赵翼北行不仅是为了“负米”“养母”,而是如诗句所表露的“世有欧门或出头”,希冀科举一途求得功名。如此孝养有据,兼且名位有成。他还在《宿迁道中》说:“渡河风景异,乡思已如麻。热落枯肠饭,糊涂满面沙。村居多草屋,陆路有篷车。回首江南路,茫茫云树遮。”[8]赵翼途经宿迁感慨万千,沿河景致有别桑梓,乡思之情遂如涌泉。首联直言“乡思如麻”,中两联描画一己之漂泊神貌及简述“渡河风景”。尾联不云乡思,乡思之情实则蕴含于写景之笔,“回首江南路,茫茫云树遮”堪谓情景交融妙笔。首尾二联达到情思宛然又韵味无穷的诗美境界。这首诗直抒胸臆,坦率切露,不加拘缚地表达漂泊外乡游子的心态,呈现出书写性灵、直写性情的特点。

赵翼客居期间乡思情热,写出了不少表现性情的传世之作。如《舟宿河堤》说:“听断江南乌夜啼,挑灯相对宿河堤。波翻寒月中流闪,露压垂杨两岸齐。短策干谁虚席左,长安乐且出门西。偏余乡思难成梦,数到遥村报晓鸡。”[9]这首诗作于别离桑梓中途,表达了赵翼离乡远行时的心绪难宁,“偏余乡思难成梦”更是直言无隐,写出赵翼不堪孤寂的心态。即令较为纯粹的写景诗,赵翼也会引入乡关之情。他的《微山湖堤晚步》说:“野色青于染,春流滑似膏。风鏖千树亚,浪卷半湖高。落日明鸦背,平莎没豕豪。翻因触乡思,仿佛我东皋。”[10]首联写“青于染”之“野色”,“滑似膏”之“春流”,景色清丽,而诗人殊无赏景之心。中二联诗人取景造境,“千树”之风鏖,“半湖”之“浪卷”,似实写又似虚摹。与首联相较,何以首联景致清丽平和,至于二联则风急浪高,何气象变异之速也?此可释读为诗人因乡思情急而心绪不宁。转而至于三联,又趋于静态之景平和之境的描摹,若“落日明鸦”“平莎没豕”。前三联动静转换气象殊变,动静之间见出诗人情绪,尾联则云“翻因触乡思,仿佛我东皋”,直抒胸臆又戛然而止,有一唱三叹之致。

一如赵翼在诗中对于乡情的抒发,赵翼对于宦情的表达也是坦率直陈,略少拘束。赵翼热切寄望于举业之途,但是,他六次应举,五次落第。理想的一次次破灭致使赵翼情绪十分低沉,这种低落的情绪形之于诗,情溢言表。乾隆十七年,赵翼应举落第,有《壬申下第作》组诗四首。他说:“倦游情绪峭寒天,人海喧中黯自怜。漫拟穿杨凭一箭,又须刻楮费三年。达摩向壁空参佛,子晋吹笙已得仙。我岂不知归去好,将行又计买山钱。”[11]这首诗以闹衬静突显失落之情。落第失落情绪表现为“倦游”,以及表现在对“峭寒天”的描述之中。据《瓯北集》卷下小注,这组诗“起壬申九月”。彼时赵翼身处京都,恰值北方早寒,可知“峭寒天”是节候之实写。结合诗人之遭际“峭寒天”又兼寓深意。即实写九月节候之峭寒,同时隐喻诗人身心之“峭寒”,得一笔两用之妙。诗人会试之时颇为自负,故有“漫拟穿杨凭一箭”之喻,然而冷酷的现实给予其沉重的一击。至如达摩参佛、子晋得仙等,颇有看破红尘之意。中举士人的“海喧”与未第士子的“倦游”两相比照,一为喜乐,一为苦痛。赵翼因理想的破灭而至于思及归乡,归乡又虑及“买山钱”之囊涩,终而莫可如何也。前路茫然归处无着,人生之尴尬处境大率如此。赵翼的《送汪颖思成进士南归》有“那堪落第看登第,况是羁人送去人”之句[12],可作前诗注脚。友人登第荣归,自己落第漂泊有家难回。两相比照乐者自乐,伤情者更觉心绪凌乱。

赵翼早期诗风与前述乡情宦情关联紧密,此外,该期相关诗作呈现出清丽传神的审美特质。无论是抒乡情还是写宦情,诗人大都能以清丽之景传率真之情,“目之所寓即书矣,心之所之即录矣”[13],这对性灵诗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他在《游阳山清水洞》写道:“独山拔地起,丘壑颇幽偏。”“夜色高楼月,秋声落木风。身临白云迥,心与碧天空。安得辞尘鞅,来营一亩宫。”[14]这组诗以“幽偏”二字为统领,其下之景物描写都自此二字荡开。月光之下幽眇难寻,具有朦胧缥缈之美。耳之所闻若“秋声”者,为清丽之景投下萧瑟之感。组诗二首之尾联“安得辞尘鞅,来营一亩宫”,表层诗意易解。然而结合此诗创作背景,诗人二十余岁年富春秋,何故有隐士之想。联系诗人早年经历,他少年而孤背负养家重担,很早体会人世艰辛,故清丽之中颇有幽隐之怀。这些情绪,都是青年赵翼直陈性灵的真实表达。

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赵翼先后在广西、贵州等地做官。他首任镇安知府,之后,又赴滇从军、转任广州知府,迁贵州兵备道。赵翼对西南一带的山川自然、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创作了大量涉及西南山川景物的诗歌。有论者谈道,赵翼“出守边境,从军滇徼……而所作益奇而工”[15],“有时丽而雄,直上阊阖排天风”[16]。的确,这一时期赵翼的诗风总体上是“清奇绮丽,雄浑豪放”[17]。

乾隆三十三年,赵翼年四十二,“适有旨令先生赴滇参军事”[18]。入滇后,“随果毅公出边,渡怒江,逾高黎贡山,历龙陵、腾越,遍巡南甸、干崖、盏达、芒市、遮放各土司及虎踞、万仞、铁壁等关”[19]。诗人所过之处,多有诗篇传世以纪其事,如《龙陵关》《黄陵冈》《高黎贡山歌》《铁壁关》《猛卯》《虎踞关》《驻军盏达》《黑山门》等。《高黎贡山歌》是其中的典型诗作。该诗独辟蹊径豪气健举,既将奇观异景形诸笔墨,又赋予诗作以雄豪的风格。诗中自然形象源于西南特出的地理现实,经过诗人点染,又赋予其多重人文意蕴。《高黎贡山歌》从“荒”“危”“奇”“险”等四个角度,铺叙乃至夸饰高黎贡山的雄怪特质。诗歌起首谓“巨灵开荒”“豪距蛮徼”,突显高黎贡山蛮荒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偏僻的地理位置,这与中原之景观大不相同。诗人从此始一经过,便以惊异的视角书写异域山川。全诗既从多个角度勾勒高黎贡山,又以“危”贯通全诗,这是高黎贡山最为显著的形态特征,故诗人着墨甚多。诗中所说的“万仞”“插穹汉”直言山之“危”,“回视飞鸟但见背,俯瞰众峰已在骭”极言山路之高远、山体之高峻。“雪经烈日”而不消,“每上一层冷一层”而着“夹衣”,此之谓高黎贡山之“奇”。诗人述山之险则谓“危崖石裂”“皮皴虎磨”,以及“棲鹘长啸”“啼猿哀响”,营造了幽渺诡谲的氛围,以至于贲、育之勇,亦不敢独来自往,必待“人马结队行”。此之谓高黎贡山之“险”。诗人着力刻画“荒”“危”“奇”“险”等特征,最终归结于高黎贡山之“雄怪”,即“听他豪距蛮徼中,负地掀天逞雄怪”的奇险[20]。

《树海歌》一诗写及西南奇观异景,将读者思绪带回洪荒上古。诗人从三个方面表现“树海”的“雄胜”特点。一是将树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指出蛮荒的历史特点。“洪荒”“草昧”等极写树海之时间久远,鲜有人涉足问津。“山深谷邃”“无田畴”“人烟断绝”“林木稠”等,实则顺“洪荒”“草昧”而下,是对前文的顺延。诗人由此勾勒了“八百里”荒而不凉的原始丛林的面貌。二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详描细摹古树旧貌。“汉柏秦松”夸饰古树“高龄”遥不可及。“瘦硬如铁”“斧劈不入”形容古树奇特质地。“苍髯猬磔”“老鳞虬蜕”形容古树奇形异状。“白骨僵立”“成精”“为牛变叟”“空山百怪”等渲染环境怪异氛围。三是以“赤日”与“积阴”的强烈对比,极写树海“千百层”之下“霏寒烟”,以及充斥着诗人恍惚迷离的虚虚实实的怪奇想象。诸如“猛兽”“虺蛇”“猿鹤”“魈魅”“罔两”,这是未经开拓的莽荒时期的自然景象,引人遐思。此外,“《镇安土风》《树海歌》《阳朔山观众猴下饮》《牂江道中》八首,等等,同样广泛生动描绘了大西南奇异景象和独特风情”[21]。这类描写西南山水的诗作,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山水不同的一面,艺术地再现了西南地理特点。这类诗作的书写对象西南山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在相当程度上也拓展了接受者的视野。从诗风形塑角度看,赵翼这类诗作中所体现的雄奇诗风,是在对西南特殊地理环境描摹的过程中得以尽情地展现出来的。

在赵翼的诗歌中,“雄”“奇”“荒”等词使用频率极高。虽然与此三字关联的词语并非全都是对西南自然地理景观的摹写,但却反映了诗人此时期的心态心境。“雄”出现约40次,有“雄丽”“雄夸”“雄观”“雄杰”“雄怪”“雄厚”等。“奇”字出现约50次,有“奇观”“奇景”“奇峭”“奇境”“奇功”“奇质”“奇彩”“奇诡”“奇险”“奇石”“奇崛”“神奇”等。“荒”字出现约30次,有“遐荒”“蛮荒”“荒昧”“开荒”“荒凉”“南荒”“荒境”“洪荒”“炎荒”“荒服”“穷荒”“投荒”“荒灯”“荒村”等。“雄”“奇”“荒”及与之关联的词语具有客观与主观的双重色彩。从客观角度言之,“雄”“奇”“荒”等字词就是对西南自然地理景观的如实描述。的确,“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这就是赵翼所得的“江山之助”[22]。

赵翼从戎经历对该期诗风的塑造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赵翼从军经历主要有两次。一是镇安知府任奉命赴滇从军。赵翼有诗《奉命赴滇从军征缅甸》记其事。二是诗人升任贵西兵备道。赵翼有诗《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六首》纪其事。赵翼两次从戎经历,使其诗歌具有豪宕健举的气质。尤其是赴滇从军的经历,赵翼直接参与了相关战事。这段前线经历更使其诗歌增添一股英雄气概。他说,“是时官军气益壮,贾勇疾追穷所向”[23];“秋生霜露先驱瘴,人到边关想立功。跕跕漫惊鸢堕水,萧萧惯听马嘶风”[24];“边屯野宿万貔貅,令肃无哗月似钩。犀甲霜寒千帐晓,鱼肠夜啸百蛮秋”[25]。这类诗句明白晓畅,绝少雕琢,心有所思即形诸笔墨。豪士气浓,书生气淡,读之令人生胆。这在赵翼早期与后期诗作中很难寻踪觅影。

赵翼诗歌创作与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其诗风历经多变。后期闲适生活给赵翼带来心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了其诗歌创作与诗风格调。赵翼闲适诗风的形成与生活状态有直接关系。乾隆三十七年,赵翼任贵西兵备道期间,因广州谳狱事件被吏员弹劾。赵翼任贵西兵备道时,“督州牧崇士锦等沿途勾稽催趱,以是年十月全运四川之永宁水次。图公方以是为先生功,而先生以广州谳狱旧案,部议降一级调用,奉旨送部引见”[26]。图公欲奏留赵翼于贵州,并嘱托孙士毅、韦谦恒、国栋等致意,欲挽留赵翼。但赵翼终养之志甚坚,终而离任还乡,从此开启诗人的闲适生涯。

赵翼后期歌咏闲适生活的诗篇不胜枚举。检索赵翼《瓯北集》,咏“闲”约四百处,赵翼辞官乡居后的咏“闲”约三百处。可见,讽咏闲适生活是赵翼后期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赵翼吟咏闲适生活有两种方式。一是明确使用“闲”字。二是全诗无“闲”字,然而有闲适生活之“实”,多数情况下从相关诗题即可见出赵翼所咏之生活,具有闲适性质。关于第一种情况明确使用“闲”字。诸如《村居》《渔塘闲眺》《戏咏庭前花草》《行园》《浃旬》《闲居读书作》《阅史戏作》《闲步村落》《纳凉》《村舍即事》《岁暮杂诗》《闲极》《愁来》《朝眠》《闲愁》《春游》《城外闲步》《闲民》《消闲》《闲写》。关于第二种情况全诗不出现“闲”字,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诸如《幽寻》《夜坐》《溪边》《纳凉》《晚步村落》《舟夜》《春来》《屋宇》《野望》《夜坐》《野泊》《午睡》《中庭坐月》《小园》《山塘》《自戏》《归舟》《山塘》《行园》。这类诗歌大多摹写乡村生活中质朴恬淡的一面,将闲情逸致融入闲适生活。就创作动机而言与白居易“独善之义”[27]相类。我们往往能通过咏闲诗中的标志“闲”字,迅速把握诗作主旨。这些诗歌往往借助客观物象表达主观情意,创造闲适意象,建构闲适意境,进而呈现为一种赵翼特有的闲适诗风。

闲适意象反映了赵翼的闲适生活与心态,诗作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月、花、雨、云等皆属此类。这类意象在赵翼后期诗作中大量反复涌现,构成了具有特殊意味的表现了赵翼闲适生涯的闲适意象群。当赵翼营造“幽”“静”等类诗境时,其生命状态很重要的特点是“适意”,非消极意义上的忧闷无告。赵翼在部分闲适诗中不时提及独处状态所带来的忧闷之感,但了解这部分诗作的创作背景后,我们可以发现赵翼的忧闷在相当程度上是自我打趣,并不是其真正心思的流露。这点和诗人早期的苦难经历相比后更易理解。诗人往往从独处的生命状态中体会到生命的机趣。

赵翼在诗歌中创造的与闲适诗风关系紧密的且具有闲适性质的意象,频繁出现在赵翼归隐时期诗作中,“月”极具代表性。月亮是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几种意象之一[28]。赵翼咏月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后期的闲适状态与情思。《雨后坐月》云:“一天好雨遍郊原,四野人情寂不喧。秋早金风凉有信,月明银汉淡无痕。偶陈瓜藕供清坐,闲听儿童作谰言。又觉西成丰有象,老怀那不乐田园?”[29]《坐月》云:“溽暑今年减,空庭迟月晖。倦常慵举扇,凉转欲添衣。萤照疑阴火,蚊来触杀机。闲中作危语,诗思入清微。”[30]赵翼归隐时期大量咏月诗思想情绪大致相类,即咏月消闲,且咏月消闲已成诗人后期叙事模式之一种。

闲适生活赋予闲适诗风充实的内容,这在诗人诗作中屡有表现。诗史遣怀是赵翼闲适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该期诗风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赵翼自贵西兵备道任辞归乡梓后赋诗写志,“志”的重要意涵之一即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但赵翼漫长的里居生活无法避免因闲适而带来的无聊体验,这就形成了赵翼对待闲适生活的矛盾心理。如何消解闲适带来的无聊感,成了赵翼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赵翼的消遣路径可归结为“诗”与“史”。“事平辞归,以著述自娱。尤邃史学,著《廿二史札记》《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集》。”[33]以“诗”而言,赵翼后期读诗、评诗、作诗,诗是诗人重要的精神寄托。以“史”而言,赵翼阅史评史,最终写就史学名著《廿二史札记》。《廿二史札记》小引“闲居无事,翻书度日,而资性粗钝,不能研究经学,惟历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于流览,爰取为日课。”“自惟中岁归田,遭时承平,得悠游林下,寝馈于文史以送老,书生之幸多矣。”[34]《廿二史札记》小引写于乾隆六十年三月,时赵翼六十九岁,辞官已二十余年。赵翼谓“闲居无事,翻书度日”,是对辞官后生活的真实写照。《陔余丛考》小引:“余自黔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余卷。以为循陔时所辑,故名曰《陔余丛考》,藏箧衍久矣。”[35]《陔余丛考》写于“循陔”期间,书小引有明确记载,“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嘉平月”,赵翼时年六十四,正在归养里居期间。

诗史遣怀与诗学活动。读诗、评诗、作诗等也是赵翼重要的消遣活动,同史学活动一样都对闲适诗风影响甚巨。《闲居无事,取子才心余述庵晴沙白华玉函璞函诸君诗,手自评阅辄成八首》作于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岁,时诗人五十有三。该组诗八首,第一首概述全诗主旨,明示创作动机。其后七首分而论之,既评诗又论人。具有论诗诗的性质。该组诗再现了赵翼晚年读诗评诗的活动轨迹。作诗这项经典文人活动不但贯穿赵翼毕生,而且成为赵翼晚年消解闲适无聊感的重要方式。《遣兴》:“饭罢携笻独步时,小桥流水日迟迟。风将垂柳梳青发,雨为遥山洗翠眉。难倒温公村客问,唤醒坡老梦婆词。归来更有闲工课,摘句图填满壁诗。”[36]如同读史活动,赵翼晚年将作诗取为“日课”,“日与朋游故旧赋诗为乐”[37]。赵翼作诗消闲心理晚年更甚,体力既衰,精神不比往昔,惟作诗足以胜任,且又属毕生所好,故愈老而愈好之。《无诗》:“消闲惟有擘吟笺,颇觉衰年尚涌泉。才说江淹才思尽,朝来又得两三篇。”[38]此类消闲小诗占比颇重,表现出作为诗人的赵翼身老而诗情不衰诗思不减。

注释:

[1]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913页。

[2] 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391页。

[3] 蒋寅:《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166~176页。

[4] 朱则杰:《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73页。

[5] 雷斌慧:《清代浙东学派诗歌及其嬗变》,《浙江学刊》2018年第1期,第194~202页。

[6] (清)赵翼著,江守义、李成玉校注:《瓯北诗话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第109页。

[7] (清)赵翼:《北行》,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8] (清)赵翼:《宿迁道中》,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9] (清)赵翼:《舟宿河堤》,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10] (清)赵翼:《微山湖堤晚步》,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11] (清)赵翼:《壬申下第作》,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7页。

[12] (清)赵翼:《送汪颖思成进士南归》,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8页。

[13] (清)袁枚:《赵云松瓯北集序》,袁枚著,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56页。

[14] (清)赵翼:《游阳山清水洞》,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15] (清)钱大昕:《瓯北集序》,钱大昕:《潜研堂集》,清嘉庆十一年刻本。

[16] (清)张云璈:《谒赵耘菘观察归后复展瓯北集快读之走笔为长歌奉简》,张云璈:《简松草堂诗文集》,清道光刻三景阁丛书本。

[17] 胡忆肖选注:《赵翼诗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页。

[18] (清)赵廷俊:《瓯北先生年谱》,(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400页。

[19] (清)赵廷俊:《瓯北先生年谱》,(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400页。

[20] (清)赵翼:《高黎贡山歌》,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40页。

[21] 朱则杰:《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3页。

[22] (南朝梁)刘勰著,詹锳义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759页。

[23] (清)赵翼:《鬘华山杀贼歌》,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36页。

[24] (清)赵翼:《随将军果毅公出边》,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

[25] (清)赵翼:《军营夜坐》,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39页。

[26] (清)赵廷俊校字:《瓯北先生年谱》,(清)赵翼著,李学颖、曹光甫校点:《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404页。

[27]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白氏长庆集》,四部丛刊景日本翻宋大字本。

[28] 孟修祥:《中国文学中有关“月亮”的原型意象》,《文史哲》1991年第5期,第82~85页。

[29] (清)赵翼:《雨后坐月》,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894页。

[30] (清)赵翼:《坐月》,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987页。

[31] (清)赵翼:《归田即事》,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351页。

[32] (清)赵翼:《静观》,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998~999页。

[33] 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3391页。

[34] (清)赵翼:《小引》,(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页。

[35] (清)赵翼:《小引》,(清)赵翼撰,曹光甫校点:《陔余丛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36] (清)赵翼:《遣兴》,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461页。

[37]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913页。

[38] (清)赵翼:《无诗》,赵翼著,曹光甫校点:《赵翼全集·瓯北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992页。

猜你喜欢

赵翼诗风出版社
我等待……
以健为美,力求诗风刚健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学苑诗风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
石油工业出版社
从阮籍、嵇康与傅玄的诗歌看正始与西晋诗风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