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与应对

2022-03-14徐静

文理导航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徐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程理念的迅速推进,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成为自主型、钻研型的人才。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会融入“生活化”教学。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生活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但由于“生活化”教学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概念,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尝试将其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对“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出现了“伪生活化”现状。学生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分析目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伪生活化”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和探讨对于“伪生活化”现象的解决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伪生活化;应对策略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良好的数学基础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科目和后续的深入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更好地去思考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随着新课程改革观念的深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普遍,教师希望借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而锻炼学生的自我钻研精神,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出现了“伪生活化”的教学现象。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伪生活化”教学现象,并从三个方向分析和探讨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将“伪生活化”教学真正地变成“生活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伪生活化”现象分析

(一)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素材时不够得当

“生活化”教学是为学习数学知识服务的,能够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地思考和运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却本末倒置了。教师只是一味地想要采用什么样的素材才能够显得比较生活化,但是却忘了这样的素材是否真的适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导致了目前的 “伪生活化”的教学现象——选取的素材过于浮夸。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未随着“生活化”教学得到有效的改善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出现的另一个“伪生活化”现象就是教师上课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随着“生活化”教学而进行适当的改变。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举例时,往往是从自身的社会经验出发进行举例,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够理解教师举例的意义和目的,导致学生更加疑惑。“生活化”教学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负担。学生逐渐失去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如何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伪生活化”现状

(一)合理、科学地选择“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内容

教师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选取课堂教学中的素材,做到“生活化”的同时,能够科学、合理,与学生产生最大化的共鸣,进而更好地辅助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需要选取趣味性相对较强的素材,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趣味性的素材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较好的状态。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之间流行的玩具、游戏来进行举例,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交流和互动。其次,教师在选取素材时需要明确,素材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课本的知识而准备的。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到素材与知识间的紧密性,防止素材选取得不得当而转移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最后,教师选取的素材也应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

(二)切实地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合理优化教学策略

教师除了需在选择素材上合理、科学外,也需从自身出发,反省自身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活化”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教师需不断地优化和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素材不只是在举例中一笔带过,很多时候教师要去尝试将“生活化”的素材当作一个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课题,更好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实践。提高“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在学生初步熟悉人民币的面值后,通过模拟购物现场让学生进行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客人、結算员等等,这样学生能够在一个与实际生活类似的场景中去模拟使用人民币,通过购物观察价格,加深学生对于人民币面值的概念,在结算时,学生能够通过合计、找零等操作学会计算人民币,更好地巩固学生有关计算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有趣,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提高整体课堂的效率。

(三)与家长进行合作教学,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作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在学校进行课堂的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相处。因此,教师在落实“生活化”教学时,可以尝试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达成更好的合作,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生活性的知识很多,比如有关长度单位的认识、有关时间的认识、有关人民币的认识等,这些都是从生活常见的事物中总结出的数学性理论和规律。因此,教师需要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教师的涉及范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给予家长指导性的意见,让家长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

(四)注重教学环节的生活化,完成“生活化”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生活化因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以及所使用的教具,都要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以更好地达成生活化的目标。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思维抽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生动形象、生活化,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数学本身具备很强的逻辑性,但是其教学内容又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依照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会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教材中圆柱与圆锥,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这些形状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凭借讲述来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会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具辅助完成数学教学。教具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是将抽象的知识呈现出来的载体,在讲解抽象内容时,教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在选择教具时要强调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通常情况下,教具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数学知识,但是想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师就要关注生活中含有数学知识的教具,并且将其引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太极扇进行教学,通过太极扇打开的大小让学生了解到直角、锐角与钝角之间的区别。再比如,在学习正方体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魔方或者纸箱进行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具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轻松地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模块,事实上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就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来看,学生无法真正地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便可以体现出作业的重要性。但是通常情况下,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只是单纯地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没有发挥出作业本身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教师应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作业加入更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即便有着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是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却不强,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习题,通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可以布置书面上的生活化作业,也可以布置实践活动类的生活性作业,比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日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来布置更加个性化的实践生活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學习的热情。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以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学习数学时的感受,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在日记当中能够进行学习反思,整理所学的知识,查看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更好地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指标来说,“生活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学生不仅会觉得学习知识更加有趣、有用,同时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但是由于“生活化”教学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教学概念,所以导致有许多

“伪生活化”教学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同时,教师虽然运用了许多“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但是教学方式却没有随着“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融入而改变,所以导致了课堂的内容与教学形式不够协调。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合理科学地选择“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并对常规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升级,进而更好地与“生活化”素材相辅相成,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策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后,也要积极地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在课后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吴劲爱.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现象与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9):88.

[2]唐增艳.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50-151.

[3]马莉娅.小学数学教学中“伪生活化”现象的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17(17):54.

[4]沈国酰.小学数学“伪生活化”教学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阅读,2017(15):16-18.

3052500589272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小学数学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