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2022-03-14孙丽萍

文理导航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生物新课改

孙丽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化,从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生物是一门拥有重要知识内容的学科,若是继续使用从前的教育手段引领学生学习,其有效性不高。基于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全新探索。本文围绕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深入探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生物教学

生物是一门需要重点学习的学科,学生在此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可提高生物素养。但是,因从前教育理念的制约,教师只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当前所倡导的教育方法存在差异。因此,在新时期,教师需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为学生构建富有吸引力的高效生物课堂。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在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制定与其能力相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教学流程更加清晰。并且,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也需要与实际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学生制定自主预习任务,还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正式学习中对于难以有效理解的知识集中注意,将生物学习的效率大幅度增强。

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时,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自主预习单,组织学生展开预习活动。在进行本课教学前,教师以“DNA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哪个时期?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为学生制定预习单,并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通过预习活动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能让教师及时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二、结合教学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若想加强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灵活设计,以更为新颖、有趣的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在问题设计上,教师可对学生提出情境问题、递进问题、探究问题等等,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得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比如,在《细胞的分化》的知识探索中,教师需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展开知识探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人的血细胞寿命较短,也失去了分裂能力,健康的人其血细胞数量为什么不会出现减少的情况?在白血病治疗中,为什么需要为病人捐骨髓而不是输血?”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对学生的生物教学中,若是一味地采取相同的提问形式,学生可能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适当地转变提问模式,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学生探究学习

由于应试教育,生物课堂大多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降低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生物本身是一门探究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科特征,合理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不仅彰显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与动态视频提出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展开对知识内容的探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个情景镜头,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高中生在操场上打篮球。一名同学将自己的球衣放在了双杠上。一段时间后观察这件球衣,发现上面出现了一道道白色的印记。引导学生对此镜头认真观察,并提问,球衣上出现的白色印记是什么,又是怎样出现的?

又例如,在《人类遗传病》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遗传病人的经历、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说一说自己对于“遗传病”的看法,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再根据教材内容或权威部门统计结果去验证猜想。这种独立思考、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也容易纠正学生错误的生物学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提升生物学习兴趣,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对知识的探究,积极联系生活经验解答问题,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生活与生物的联系。

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获得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在生物课堂中,将信息化手段与生物知识结合,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地理解知识,对生物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在开展《被动运输》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以直观内容吸引学生,降低了学生探索知识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学习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肺泡与空气之间气体交换的动画,并提出问题,O2和CO2进出细胞的方向与气体分子的浓度相关吗?运输方向是什么?

又例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节中,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环境,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视听来加深对微观生物和抽象的生物理论及现象的理解。教师可以用模拟显微镜模拟人体内细胞的分裂、运动、死亡过程来开展教学,也可以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对细胞的生命历程进行模拟化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模仿《工作细胞》的动画效果,对各种细胞进行拟人化处理进行角色扮演小游戏,让学生扮演血细胞、白细胞等角色模拟其在人体内的活动,

以特殊视角观察人体内细胞的生命历程。

再例如,在《孟德尔遗传规律》部分中,教师可借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设备向学生展示抽象遗传规律的梳理过程,将显隐性基因、伴性遗传等知识纳入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来研究一个家庭、两个家庭之间的病症表现几率;也可以借信息技术设备搜集学生自主完成的遗传规律梳理,将学生根据题干制作的树状图在电子大屏上展示,根据学生的分析结果,逐个解析错误出現的原因,将学生对遗传规律部分的易错点逐个击破,加深学生对遗传规律部分知识的记忆。

对于学生来讲,以多媒体直接展示的形式趣味性更高,而且在理解上也更加容易,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五、合理运用课程资源

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实验验证是无法脱离关联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联系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在理论学习中结合实验深入理解,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实现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而且亲自实验也会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比如,在《酶的特性》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运用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验,使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实现对酶的特性的进一步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在质疑与互动中明确最终的实验方案。在方案制定完成后,组织各小组依据其展开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在班级范围内展开交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相对较为片面,而组织小组合作能够使学生之间达成思维的碰撞,也锻炼学生敢于实践的精神。并且,真实实验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主动关注实验现象,结合实验结论深入探索与思考,不再只是一味地获取教材中的知识,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验证,不仅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的内化理解,也能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

想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重视对生物实验所需器材、工具的使用教學,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中的显微镜等器材的正确使用方式,提升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生物知识的效率。在学生熟悉显微镜的过程中,教师可联系学生物理学科的光学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显微镜的放大拆解图和光学知识来分析“把物象移到视野中央”的操作技巧;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制作生物载片的每一步有怎样的价值,观察载片上动物、植物细胞时为什么要先低倍镜后高倍镜等问题。学生从实验器材、工具本身去理解实验室操作要点,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能力,为后续的生物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六、开展生物实践活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从前单调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全面培养。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组织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建课外学习小组,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各种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索,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伴性遗传》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通过这一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并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开展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总结,充分提升其学习效率。

又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植物长期观察的实践活动,将同一种植物、处于相同状态的幼苗放置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

一组幼苗通过圆盘装置以固定的速度进行缓慢旋转,让幼苗的每一个方向都接受光照,另一组幼苗则以固定的角度接受光照,经过为期一周或几周的持续观察和拍摄留影,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两组幼苗不同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结果,更深刻地理解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通过这样的生物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现象的紧密联系,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象化,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

七、结束语

生物这一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紧密,开展对学生的知识教学不能只关注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在高中生物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联系学生的特点、喜好等,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结合新课改教育思想,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的发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李首智.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

214-215.

[2]冯艳慧,薛守朋.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5):286-287.

[3]黄婉媚,戴静芳.浅谈生活化的高中生物学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6):17-18.

[4]蔡益凤.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 高考,2021(11):41-42.

[5]孙锁.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9):141-142.

3354500589299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高中生物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