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个性化习作能力的破冰之思

2022-03-11冯兰兰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心个性化习作

冯兰兰

个性化习作能力是指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敢于破旧立新,让习作彰显个性、形成鲜明特色的一种写作能力。个性化习作能力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及生命意识,打破作文教学能力提升与学生生命个体发展割裂的状况,维护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教育,使面向“一切学生”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

然而,当下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容乐观,若习作教学为一片海,那在这海面上总有厚厚的坚冰阻碍着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前行。只有剖析其原因,透视其现象,才能更好地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缺少个性体验。以“母爱”为主题的习作为例,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到“母爱”,百分之七十的话题都绕不开“雨夜”“发烧”“送伞”等素材,学生们心中关于母爱的记忆太过雷同。

忽略真情实感。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练笔,多数作文没有以情动人。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常常用一些“豪言壮语”,把作文变得“无病呻吟”。

表达本末倒置。习作是心灵的声音,修辞、表现手法的运用只是锦上添花。但现实却是学生的习作表达本末倒置——将修辞、表现手法、结构处理等摆在文字内容之前,放在作者心声之前。结构上总是“大同小异”,掩盖了灵气,掩盖了创意。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无法圆满的领域。作为语文教师,认清了这些“坚冰”之后,教学中该如何破冰以提升学生个性化习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出路。

一、聚焦生活,珍视个人经历

新课标这样阐述习作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里“自己”“见闻”“体验”和“想法”,首先强调的是“自己”这个主体,同时又离不开“见闻”“体验”“想法”这些要素。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世间的唯一,这就注定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这份“独一无二”用文字记录下来。一花一草,一思一得,都可以成为笔下的文字。管建刚说:“写文章有技巧,我们应该更重视‘文心技巧’,‘文心技巧’包括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现象思辨力、心灵敏感力。”对于学生而言,有意识而为,有个性而为,都是文心技巧的有力体现。习作,无论是介绍、说理,还是记人、叙事,都要有真实的情感,也就是“文心”。在珍视个人经历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还要注意不能过于“势利”,将孩子的一切行为都与“写”挂钩,那样只会让孩子厌倦写、害怕写。教师组织活动,活动还没开始,习作任务已经下达;也有深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家长,一到寒暑假,便精心策划路线带孩子出游,可人未行,旅游日记作业已经布置好了。试想这样的活动学生又怎会喜欢?教师和家长到底是更看重活动本身带给学生的心灵体验,还是更看重写作的结果?珍视个人经历,让情感经历渗透进生命个体的骨髓里,成就专属的生命故事,只有这样,到了反馈时,学生的文字才更有个性。

二、勇于改变,关注真情实感

不能将个人的情感人为抹去,强行植入家国情怀,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大情”而无视、轻视“小爱”。喜、怒、哀、乐同样重要,而且年龄越小,这种自我存在的分值应该更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习作教学引导时,要肯定学生的个人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将这种“小我”过渡到“大我”“国家之我”。反之,如果学生在习作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久而久之,习作的可读性、真实性会大打折扣。学生的真情实感需要教师保驾护航。课堂进行中,突来一场雪,学生的情致也随之而来,教师可愿将眼前的课程转向课外的雪景?这需要勇气;春天来了,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田野、公园闻一闻、看一看、听一听,让春天的感知落实在眼、手、耳的真实中,教师是否能做到?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写有关垃圾分类的倡议书,语文教师是否愿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调查研究、参与实践?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勇气。在“学生安全第一”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教师勇于改变课堂,敢于突破,值得最大的鼓勵和尊敬。

三、肯定创造,发挥个性化表达

学生喜欢用对话编故事,语言通顺,故事内容条理清晰,便是一篇合格的习作。学生喜欢用日记记录生活,也可以先由着他们用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写作,哪怕是流水账式的,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练笔的过程。写“家乡”,学生可以写家乡的景色,可以写家乡的变化,可以写家乡的特产;写“校园里的鸟窝被捅破,雏鸟掉到地上”,学生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人称来叙述;写“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区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学生可以写倡议书或者随感。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肯定学生独特纯真、富有个性的语言,使他们不说假话、套话、空话,努力使内心情感和外在表达相一致,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当然,教师还应正视学生表达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写作是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上,唯有如此,才能破除空洞无物、千篇一律、轻视自我的重重“坚冰”,才能真正实现习作教学“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价值,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刻下生命的印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3582500338223

猜你喜欢

文心个性化习作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同桌宝贝
习作展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