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2-03-11杨梅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梅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从树立单元目标、明确阅读方向、开展对比阅读、促进文章理解等方面展开,将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真正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 阅读教学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强调单元教材体系的整体推进,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与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会基于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忽略了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包含的各篇课文都是相通的,所以教师应该将单元课文串联起来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连贯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往往只针对单篇课文进行讲述,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尤其在语文阅读知识上,没有形成连贯性。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内在关联,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有相通之处。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2.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将前后课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来,便于学生以后的阅读,潜移默化中优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提高学生的知识统筹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统筹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教师通过进行单元整体阅读,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总结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统筹能力,为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

1.开放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封闭性阅读存在着许多缺陷:学生读的少、背的少,只是进行表面阅读,忽略了课文的深入阅读,没有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看重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重在自己分析而輕视了学生的领会吸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时,我们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树立开放的理念。

2.整合性

整合性阅读并不是语文教师随意地将几篇文章整合在一起,而是根据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整合,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设计教学目标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根据几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来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整合后的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

3.对比性

教师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时,应该遵循对比性原则。首先就是要用好教材,有一些课文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教师就不要硬性对比。教师要找一些具有相似之处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

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策略

1.树立单元目标,明确阅读方向

树立单元目标,明确阅读方向是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策略,开展阅读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确定主题。需要将一个单元里面比较相似的文章统整在一起,通过为学生讲解多篇文章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让学生在多篇文章中寻找相似之处和明显的不同之处。

其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几篇课文的内容整合起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应该对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教材十分熟悉,深刻地理解每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十分清晰。

此外,为学生明确阅读方向,能够使学生将一整本教材里的知识融会贯通。然而,在整合阅读资源的时候,语文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相比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寻求正确答案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或许会遇到许多困难,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正确答案逼近。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可以将《草原》和《丁香结》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进行讲解。《草原》这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热情,突出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感情。而对于《丁香结》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也细致地描写了丁香的特点,显露出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两篇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由于某件事物引发了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将这两篇课文整合到一起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开展对比阅读,促进文本吸收

对比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将相关的文章整合到一起之后,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很可能会感到十分枯燥,甚至会丧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所以,开展对比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用问题串、微课、图片提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在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不知道作者当初所处的状态,所以很难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那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当学生面对一篇课文的时候,好奇心很强,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提问法,在阅读开始前给他们展示一些与这篇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再提问几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运用微课视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微课视频不需要太长,只需要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可以了。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时候,可以将《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并运用微课,将中国共产党人那种不畏牺牲的精神用微课这种能够集动画、字幕、视频于一体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再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找一找中国共产党人共有的精神气概,然后再深入挖掘作者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共有的精神气概的,以及运用了何种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来深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精神。

3.统筹文本意义,挖掘文本内涵

对于小学语文这一门科目的学习来说,统筹文本意义,挖掘文本内涵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单元教材进行整合时,不能只看语文课文的表面含义,而要深入作者的内心,去挖掘文本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能够一步一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统筹文本意义时,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词汇意义,词汇是文章的核心,由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文章,应该教会学生查看重点词汇的含义;第二步是表层意义,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第三步是深层意义,这部分需要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可以通过问题串的方式,由简到难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时候,将《只有一个地球》和《三黑和土地》这两篇文章整合到一起,并深入地挖掘文本内涵。《只有一个地球》讲述了人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警示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三黑和土地》表达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师根据这两篇文章内容的相似之处,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品德。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单元整体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教材的内容、要求、目的,还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大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3799500338291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