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 高中心理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08隋千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隋千里

摘要:深度学习的发生意味着学生能够将“前知识”与“潜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学习生活问题。已有研究显示,项目式教学能够较好地引发深度学习,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文献检索也表明,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中,较少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的研究。尝试以项目式教学为模式,从项目主题的设定、项目计划(方案)的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和项目总结反思四方面对校本教材进行再开发,能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深度学习;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7-0023-04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深度学习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学习者“知道”“懂得”和“记住”,更意味着学习者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

项目式教学是引发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教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搭建真实情景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合作完成项目并解决情景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了概念、原理、技能等结构化的浅层知识,也引导学生掌握了复杂概念、情景问题等非结构化知识,并通过创设问题平台,指引学生合作解决具体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尝试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以项目式教学为模式,对校本教材进行再开发,以期提升高中心理课程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情绪管理”模块为例,从项目主题的设定、项目计划(方案)的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和项目总结反思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项目主题的设定

项目主题的设定依托教师完成,包括项目选题、项目情景设计、项目计划书制定、学习资源选取等环节。教师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材、实际学情等的分析,选取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确定课程中能够体现最重要概念的主题,并把它们和项目结合在一起,设置基于真实情景的驱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已激活的先前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和精细的加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项目主题,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不仅要面临高考的压力,还要经历着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如自我意识增强,性意识的萌发,思维更加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性,情绪情感丰富易变……个体无疑需要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的阶段。在已有“情绪管理”模块中,学生需要掌握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的表达方式、情绪变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情绪的调节方法等知识点。通过课堂观察及课后问卷调查发现,已有课程中概念性知识较多,体验性较差,学生难以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随着时间推移,浅层知识逐渐被遗忘。

因此,教材再开发过程中,我将情绪产生的原因、情绪表达方式、情绪对身心的影响等作为一节内容,名为“情绪概述”,达成“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明确情绪与生理的关系”等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我们的情绪故事”“情绪猜猜猜”“情绪对对碰”等项目式教学环节,分别整合了“情绪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绪调节的方法与效果”“理性情绪疗法现实应用”等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表达、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式,再现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绪事件,搭建基于真实情景的实践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合作学习并引发团体动力,迁移解决实际情绪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引发深度学习。

二、项目计划(方案)的实施

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项目是主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驱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团队的凝聚力;通过合理的点拨,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项目实施中,力求“少说多听”,注重学生的表达与理解,而非知识点的单向输出;“少点多面”,注重团队的动力提升,而非个体的一枝独秀;“少纵多横”,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而非对知识点的简单积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项目一:我们的情绪故事

1.设计意图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传授新知识点。

(2)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管理的动机。

(3)通过艺术表达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搭建知识迁移平台。

2.授课对象

高一

3.分组计划

全班共分为6组,每组5~7人

4.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

视频欣赏: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影片《包宝宝》。

教师活动1(提问):动画片很短,但是很多同学和我一样热泪盈眶。想问问大家,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活动1:思考并交流最有共鸣的动画片段。

教师活动2(提问):情绪的产生与什么有关?情绪是如何表达的呢?

学生活动2:思考并交流各自观点,同时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

(2)项目实施

教师活动1(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曾經带给你强烈的情绪体验呢?

学生活动1:学生回忆,并完成个人作业单。

教师活动2(发布小组任务):小组内交流,推选出1个典型的生活事件。

学生活动2:组内交流。

教师活动3(发布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用黏土来表达这个事件。

学生活动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黏土作品。

教师活动4:小结。

项目二:情绪猜猜猜

1.设计意图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传授新知识点。

(2)通过作品分析,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3)通过团队交流,构建情绪故事,掌握多种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并评估其有效性。

2.授课对象

高一

3.分组计划

全班共分为6组,每组5~7人

4.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

成果展示:上节课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一幅黏土作品,可是在完成的过程中,感觉大家都不是很自信,觉得无法传神地表达出你们的生活故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猜猜看,你们小组的黏土捏得到底怎么样。

(2)项目实施

教师活动1(发布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猜测其他小组作品表达的情绪事件及传递的情绪;被猜测小组以百分数评判还原度高低。

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交流并反馈。

教师活动2(发布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智囊团,对某一小组的情绪故事进行构建扩充,并指出其可以使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听取其他小组智囊团的建议,并对其提出的情绪调节方法从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估。

学生活动2:小组讨论并交流反馈。

教师活动3:小结。

项目三:情绪对对碰

1.设计意图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并传授新知识点。

(2)通过看图说话活动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机。

(3)通过剧本编写、情景剧表演等方式激发团体动力,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情绪问题。

2.授课对象

高一

3.分组计划

全班共分为6组,每组5~7人。

4.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

OH卡看图说话:今天我们做一个看图说话的活动,大家会看到一幅图,第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讲一两句让大家感到高兴、喜悦等积极情绪的话;第二位同学根据这幅图,讲一两句让大家感到悲伤、失望等负性情绪的话;第三位同学与第一位一样,第四位与第二位一样,依此类推……

(2)项目实施

教师活动1(提问):在刚才的看图说话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活动1:交流发言。

教师活动2:举例介绍理性情绪疗法。

学生活动2:学习相应知识与技能。

教师活动3(发布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写项目2中某一组的情绪故事,并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表演。

学生活动3:小组讨论,寻找并置换情绪故事中的不当想法,调节情绪,即应用理性情绪疗法。

教师活动4(发布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剧展演,其他小组观看并总结该情景剧所传递的替换想法是什么、随之产生的情绪是什么、行为是什么。

学生活动4:小组情景剧赏析并交流。

教师活动5:小结。

三、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

项目成果是教学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项目评价的重要依据。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肯定学生的既有努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学生相互学习、不断进步。项目成果的展示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包括成果展示、评价交流、教师点评等环节。

在本项目中,项目一的成果为黏土作品,通过影视赏析、艺术表达,学生们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了解了常见的情绪事件。通过小组合作,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项目二中,学生们首先对上节课的成果进行了评价,增强了自信与团体动力。项目 二的成果为“重构情绪故事”“情绪调节方法分析”,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合理看待情绪调节方法,并再现了实际生活场景,搭建了迁移平台;项目三的成果为“情景剧展演与赏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了剧本改写与情景剧展示、赏析,相互合作,学以致用。

项目成果举例:

项目一:我们的情绪故事

成果为小组情绪故事。(如图1)

项目二:情绪猜猜猜

成果1为猜测情绪故事并重新构建,小组评价还原度为70%。

成果2为讨论情绪调节方法及效果评估:方法1,多交流,看看差距在哪里(小组评价有效性50%);方法2,和其他同学聊天(小组评价有效性70%)。

项目三:情绪对对碰

成果为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改写情景剧并展演(如图2)。原有想法是我和她聊天,她认为烦,其中的不当想法是应该倾向……替换想法是:我把她当作朋友,做好自己的角色、问心无愧就好。然后和那些觉得我不错的同学交流。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小组间的凝聚力与合作度也很高;通过项目成果分析发现,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认为通过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既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也能够整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将其举一反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辩证地解决实际情绪问题,引发了高阶思维,达成了深度学习。

四、项目总结反思

本项目选取了“情绪管理”板块,在以往教学中因为知识点较多、理论抽象等原因容易流于形式。现在基于实际,打破以往教学顺序与课程内容设置,对教材进行了再开发,以深度学习为目标,以项目式教学为模式整合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再现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观察、成果展示与课后访谈,发现教学效果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着项目引导度不够、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不够完善等问题,在后续研究中,将对此加以改进和优化。

在本次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切实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但对教师的挑战性也更高。首先,在项目主题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综合考虑,整合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科学巧妙地设计项目,保证其趣味性、有效性、实用性、连贯性等;其次,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旁观者、促进者、协调者,通过搭建脚手架发掘和调动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重构,生成有意义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多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敏. 国际高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12):98-101.

[2]田甜.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李志河,张丽梅. 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2-55.

[4]齐卫,王文青. 项目式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6):119-121.

[5]连彦岚. 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 教学教法,2020(1):113-114.

[6]刘君.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7):31-32.

[7]安富海. 促進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8]朱丽梅. 项目教学活动的实践模式[J]. 教育导刊,2008(8):13.

[9]陈晓婷.项目学习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10]李丽君. 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 教育探索,2009(8):5-10 .

[11]张锐.项目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