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我们的孩子“无条件的爱”

2022-03-08吕小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游玩成就恐惧

吕小裙

月考刚刚结束,学校里将要召开家长会。听到这个消息,考不好的学生都心情沉重。这天的英语课上,阅读文本中正好提到了“无条件的爱”这个话题。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无条件的爱,是说,你英语考试考了130分,父母是爱你的。你考了30分,父母还是爱你的。这个爱与成绩无关。”这时,全班一阵骚动,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父母的爱没有信心。有学生说:“我父母的爱就是有条件的。我考30分,他们肯定跟我断绝亲子关系,用棍棒轰我出门。”可见,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爱是有条件的。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你拥有什么。

这使我想起一位学生的故事。学生萱萱成绩优异,但在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常常自我攻击,甚至自伤。她说,她和哥哥从小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也是他们在亲戚朋友中炫耀的资本。每年期末考试后,父母就会带她和哥哥一起去旅游,庆祝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有一次,她考试没有发挥好。那个暑假,她失去了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机会。父母带着哥哥出去游玩,将她留在奶奶家,她哭得心都碎了。那一刻,她就觉得爸爸妈妈爱的是那个成绩优异的小孩,而不是自己。后来,每次她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的行为反应又强化了她的错误认知:只有我考试成绩好了,他们才会爱我。这么多年来,她力争优秀。尽管这些年,她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她似乎时刻活在危机中。为了成绩,她“戒掉”了自己的爱好,“戒掉”了自己的休闲时光,只会没日没夜地学习。她不敢松懈,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误、犯错,更不能容忍学业上失败。学习成绩成了她价值感和成就感的唯一来源。

作为父母,当孩子带着优异的成绩回家,我们理所当然地会为孩子高兴。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小成就、小进步,就对孩子过度表扬、赞美。不要过度地给孩子物质奖励,时间久了,会让他觉得“爱=成就、愛=进步”,他潜意识里将爱与成就挂钩。而当孩子带着不好的成绩回家,我们仍然要给孩子一个笑脸,一个拥抱,一个温暖的家。

总之,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无条件的爱,那么他会感受到安全,他会表现出勇于尝试、独立和自信;如果从父母那里他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那么他就容易自我怀疑、批判,发展出自卑、多疑的个性特点,他的潜能就难以得到开发。甚至,有些孩子会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学会了讨好和妥协,追求功利性,因为从父母处得到的就是有条件的爱。当“爱”与“表现”挂钩,孩子就时刻生活在危机中,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恐惧。恐惧让他不能真正做自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种恐惧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为人父母,应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游玩成就恐惧
以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家乡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走,游玩去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燧人氏钻木取火
女性手游玩家
鱼儿不上钩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