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次电子白板教学中看预设和生成

2022-03-07陈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预设信息技术学生

陈静

摘要:精心的“预设”是为驾驭精彩的“课堂生成”做准备的。教师应从平等对待,随机应变,有效引领学生的教学价值出发,善用动态生成的素材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运用电子白板执教《复式统计表》,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的表现和生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关键词:预设  生成  信息技术  学生

一、预设和生成的必要性

(一)预设的必要性

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是预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学设计和展示的一个新平台,电子白板起到了计算机的功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管理和应用教学软件,它的新理念和功能也让课件制作事半功倍。

(二)生成的必然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因而学生的生成是必然存在的,电子白板在生成活动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它的多线程书写功能,起到了黑板的输入输出作用。即时拍照上传功能,能够当堂反馈教学成果。随之引发的学生讨论,带来了高交互性,使教师能更加深入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早纠错和解决困难。

(三)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生成基于预设,又是对预设的调节和重建。预设是教师的准备,生成是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可见预设与生成是有因果关系并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电子白板更倾向于随时调用资源进行编辑和交流以及即时生成资源,不同于事先备好的结构化课件。

二、有效把握预设与生成

(一)精心备课,为生成而预设

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有三个基本点需要关注: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教学所用一切媒介以及无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在预设《复式统计表》教案时,教材通过对不同兴趣小组单式表的比较,激发产生复式表的需求。实际课堂效果却不甚理想。教者将课前引入修改成为有学校特色的篮球队活动,用电子白板以不同影像形式展出,更贴近学生生活,收效良好。接着依次展示各年级篮球队人数单式统计表,较好展现了电子白板的播放特质,采用更适用于学生的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教者在课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可大胆改变教材中的一些情境,设法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重要性和实效性。同时将这些多层次预设与电子白板的理念相结合,采取相应的展示方式,这样才能灵活应对课堂生成。

(二)营造氛围,尊重生成

如果教师在预设时能尽可能多地考虑学情,结合学生实际,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多了一份自信、一份机智,就能更灵活地驾驭课堂。根据已有的经验,预计到学生在合并多张单式表时会有不同方法,因此在该模块加人了学生自由操作,并将合并结果自行从终端拍照上传、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评讲的环节。通过电子白板的多线型指向单线型功能,突出主要矛盾,简化不必要的生成,随时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向。

在优化初始复式表时,学生集思广益,删除重复栏目,優化表头、重新命名各栏目名称以及复式表标题。多管齐下,灵活运用电子白板的擦除、撤销、多线程书写以及拖动等功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创造性地完成了复式表的优化。用电子白板捕提住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元素,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素材,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效果会更好

(三)区别对待课堂生成与预设的偏差

课堂中的生成,有的是有效的资源,应当合理利用:有的则是“鸡肋”,食之无味应当弃之。作为教者应及时调整预设,驾驭生成。本次教学中,教者给出完整的空白复式统计表,学生进行数据补充。按照预设,学生必然知晓总计人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完善。实际情况中,学生对于原有数据没有善加利用。此时教者提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最大的区别和优点是什么?学生稍做比较就能得出总计人数的重要性,自然引出下一节的教学重点,同时还能将复式表补充完整,一举两得。

课堂中,学生会发生和预设产生偏差的现象。这种偏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这种资源善加利用,根据课堂的“突发事件”,对我们的预设做出具有创意的调整,让课堂活起来。

三、从经验中培养教学智慧

传统教学模式,依靠教师课后回忆再生课堂资源,而电子白板的拍摄、录制和回放等功能,支持资源再生,为教后回馈提供完整痕迹,以供即时查漏补缺。带领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教者通过录制课堂情节,课后反复研磨,审视和分析课堂中的学生反馈,根据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调整课堂结构以及语言组织,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不仅如此,电子白板的录屏、截屏以及拍照保存功能,方便了资源的随时生成和调用。这使它不仅仅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还成了一个资源管理平台,这种素材式和开放式的管理原则,将课堂生成转化为教学预设,使得教师抽身于课件制作,更专注教学设计。如认识复式统计表这一课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表填表,他们所上传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本课、本知识点的评讲内容,而某些未能顺利求出总计的“问题作业”,可以另存为教学资料,作为“反例教材”推广给学生,推广给同事。这种能够一举两得的举动,何乐而不为呢?

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规则,给授课方式带来优化的同时,繁多的技术给教师带来的负荷也屡见不鲜。教师疲于操作电子白板,即使讲授过程无解可击,却无法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信息技术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或者教师操作手段流畅,却在学生和教具之间来回奔走,即便备课充分也难免在两者之间切换不自如。信息技术使教学结构产生变化,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和生成,但还依赖于教师对它的驾驭。将电子白板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它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若教者疲于操作或者一味追求花哨技术,忽略课堂本质,反而是本末倒置。因此,终身学习这个概念,在新的背景下,不仅要求教师对于书面知识融会贯通,教具的使用亦是必备技能之一。“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储备充足的知识,具备正确的教授方法,这何尝不是一种预设?

好的预设和生成,能够在课堂中邂逅出美丽的火花。要实现这个目标,要求教师善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取决于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在成长中不断淬炼,因势利导,精心预设,驾驭生成,才能焕发课堂的魅力。

猜你喜欢

预设信息技术学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赶不走的学生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学生写话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