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2022-02-23徐涵晖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互联网+

徐涵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也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能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对此,旅游行业对于旅游管理的人才也有了全新要求。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展开相应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旅游;旅游管理

一、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育途径具有滞后性

智慧旅游要求院校在培育旅游管理人才的时候,在注重人才培育全面性的同時,还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人才培育的针对性,这样才能为旅游行业培育出大量的优质人才。目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还不是很成熟,人才培育目标还不是很精准,培育出的人才与行业具体要求不相适应。此外,还有少数的院校在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时,会一味地借鉴国外已成型的培养模式,未能充分考虑我国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也没能将旅游管理专业区域性、人文性以及实践性的特点凸显出,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无法满足智慧旅游发展需求。以往的旅游管理专业通常是按照“金字塔”模式培育人才,这种培育模式与目前旅游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院校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改革遵循行业需求,注重学生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多数院校并未意识到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影响,人才培育模式具有一定滞后性,从而影响到智慧旅游管理人才培育效果。

(二)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

目前,还有多数中职院校未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设智慧旅游课程,也没有意识到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此外,院校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间失衡,不仅会制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还降低了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还有部分中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认为夯实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对于交叉学科、通识性知识教学并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实习或是正式工作时学习这些知识,长此以往,不利于提升中职学生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遵循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既要注重培育中职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着重提升中职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此外,还要激发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育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专业师资队伍的辅助,但目前部分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强,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还有待加强,难以满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并且在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经常会出现脱节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院校要不断加强智慧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教学的必要性

(一)能够满足跨行业的需求

旅游行业具有融合性的特征,这也在侧面说明了开展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的跨行业性,并将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此外,智慧旅游可以推动旅游行业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强化旅游行业自身的竞争力,拓展旅游行业的产业链条,促使区域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更强调的是行业间  的有效融合。这就要求院校在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除了注重中职学生掌握专项技能,还要使其熟悉其他相关行业的知识和环境,具备全域思维和创新意识,实现跨行业人才培育,从而提升人才培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专业要求院校要突出人才培育的专业性,从而将智慧旅游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专业的服务。此外,我国旅游行业正朝着品质旅游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通识性教育,进而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三)能够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随着智慧旅游的提出,旅游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已将国家以及区域限制突破。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愈发的大。因此,智慧旅游管理教学要围绕着这些变化来开展,以此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选择到中国旅游的国际游客也越来越多,就需要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中职院校要构建更为多元化、科学化的人才培育体系,在注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交叉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更好地满足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教学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育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在开展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活动时,要对旅游行业需求以及岗位要求展开深入的调研,并与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进而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在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时,除了要保留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还要与智慧旅游的需求相结合,增设一些旅游项目策划、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课程,将中职学生培育成复合型人才,与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专业课教师还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既要满足智慧旅游的实际需要,又要注重培育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旅游行业输送大量优质人才。基于互联网背景,智慧旅游管理专业如何确定培育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将创新型人才培育目标明确,既要开发专业旅游服务ETA 和线上旅游平台OTA课程信息系统,还要与实际需求结合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育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育目标明确好,优化目前旅游管理人才培育内容,在注重提升中职学生理论能力的前提下,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后续就业或是创业时能更好适应。最后,将交叉学科、通识性学科培育目标明确好,将人际交往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从而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智慧旅游发展需求。加强通识性教育让学生除了掌握旅游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可以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地域文化知识等,推进交叉学科培养,除了让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还要加强其他学科建设,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更多的课程内容。

(二)深化专业课程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时,要与智慧旅游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力度,进而将复合型人才培育目标更好地落实。院校要着眼于智慧旅游发展的趋势。从智慧旅游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总结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机整合专业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夯实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基础,将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明确好。此外,院校还需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拓宽,从而提升旅游管理课程的实效性与应用性,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以此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旅游课程需求。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中职院校要加强实训室建设,将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引入实训室中,这样实训室的科技水平会有显著提升,可以创设出与智慧旅游需求相符合的实训场景,在锻炼中职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依据智慧旅游的相关需求,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教学软件,以此实现教学设备间的有效互动,促使中职学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此外,通过打造智慧旅游管理教学平台,可以使中职学生对智慧旅游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与认知。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要想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院校必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院校在加大院校内部专业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既具备旅游专业相应的教学能力,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有效提升专业教学的质量。首先,院校要勇于打破限制专业教师引进的诸多因素,可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聘请企业中旅游管理人才到院校兼任教师,从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实战经验。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院校要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培训平台与机会,并与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生涯相结合,提升培训机制的针对性,从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另外,考核机制也需要完善,将考核范围拓宽,实施教学评估社会化和公开化,构建多样化评价标准,借助考核机制选拔优秀的专业课教师,从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得以建设。

(四)丰富校企合作形式

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对于学生的业务能力过于强调,因此对专业技能的重视高于综合素质。例如,校企合作的形式多以景区考察實习、旅行社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智慧旅游则要求中职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与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了很多的在线旅行服务商。这一新的服务组织形式出现,说明了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愈发的高,很少院校能够与在线旅行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此时,院校就可以考虑与智慧景区、民宿、徒步旅行等新颖的旅游组织和服务形式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将最前沿的旅游行业管理以及行业发展需求提供给中职学生。另外,院校还可以与这些企业构建教学培训的合作关系,双方可以相互借用各自的教育资源,进而培育出与行业需求相契合的专业性人才。

(五)构建产教研教学系统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逐渐进入了行业深化探究的领域,需要教育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为旅游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对智慧旅游管理教学工作深化调整,构建产教研教学系统。中职院校要承担起了更多的转型责任,并优化与调整自身的教学部体系,通过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人才输送的基础练习中,再次加入更加深化的合作关系,并将这种合作的具体成果,体现在职业化人才的成长条件中,以此为整体旅游产业的时代性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动力条件。尤其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产业实践的内容开发中,需要通过网络化的技术条件,打破传统概念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教学深入发展中,保证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状态,提高中职学生对于实际教务工作的适应性条件。尤其在素质化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多种教育模式的优化调整,可以将中职学生的职业化成长与综合素质能力作为主线,使学生的成长方向更加清晰,并有效地定位自身的职业化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积攒职业化能力与专业学科知识。另外,从政策性的环境中,中职院校也要深刻理解旅游行业的相关政策内容,并在借助政策引导优势的同时,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状态,并在“互联网+”这一时代整合化思想的黏着作用下,推进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态。

(六)加强学生职业规划

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活动,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首先,旅游管理课程设计,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合理布局旅游管理课程,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划分,进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其次,就是要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课教师就可借助“智慧旅游”服务导游着手,引导中职学生对旅游行业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中职学生明晰清楚自己后续的就业方向,为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可与智慧旅游结合,开展一些具有特色、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一个旅游景点的布置进行讲解,使中职学生明白如何规划旅游路线、怎样提升服务水平,还以PPT或者是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示给中职学生,从而激发出他们对旅游知识的兴趣,便于他们确立后续的就业方向。教师们也可以引导中职生考取相关证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激发出中职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进而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智慧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因此,要将智慧旅游管理人才培育目标明确好,进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质量。此外,还需与智慧旅游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优化旅游管理教学模式与内容,以此提升人才培育的针对性,更好地为智慧旅游输送大量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魏晓颖.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J].当代旅游,2021,19(29):94-96.

[2]张了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旅游与摄影,2021(19):90-91.

[3]张洪占.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16):83-84.

[4]吴春柳,孙希瑞,荆亚宇.“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3(14):185-187.

[5]侯玉霞,赵映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7(25):3.

[6]刘玉梅.“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7):2.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开发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