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中有效性探究

2022-02-23陈萍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策略小学语文

陈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短课文阅读,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更高。客观来讲,长课文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且篇幅也比较长,于生活经验缺乏的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大的难题。研究发现,在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构建知识模型。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阐述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小学生以全新的视觉体验。小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其心智不成熟,对待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又不持久,面向该类群体的语文教学要突出兴趣主导的原则,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智慧。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笔者将结合个人实践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更多同仁提供有价值的教学思路。

一、化繁为简,把握主体

阅读的主要功能为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其语言积累,逐渐培养其发散思维。早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长课文教学,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体。目前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长课文阅读过程中容易精力涣散。对此,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精读文章,化繁为简,把握文章的主体,达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

以一年级下册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若干问题,如动物的出场顺序是什么?狗熊一共通知了几次?每次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通知失误?文章的主线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比较狗熊的四次通知,说出每一次的正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为动物王国开大会,然后以狗熊的四个通知为发散点,再进一步细化思维导图的内容。以狗熊的第一次通知为例,第一次通知为“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然后让学生标注通知中提到的内容,如事情、人员。学生按照同样的思路总结第二次通知,“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交代了事情、人员、时间,然后再让学生总结第三次、第四次通知的信息。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总结通知的主题,即地点、人物、事情、时间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在语文长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化繁为简,深度解析课文内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二、化单为立,解读文章

相比于短课文,长课文的事件和人物关联相对复杂,情节也跌宕起伏。对于部分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一味按照教学大纲梳理教学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分离了线索,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也不利于其抓住文章的情感主线。对此,教师要转化教学思路,化单一为立体,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使其明确课文的明线与暗线,进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相比于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未标注重点知识则会导致学生盲目学习。鉴于此,教师可在长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按照一定的主线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其完善知识框架,促进其能力提升。

以三年级上册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绘制简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中心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由中学引申出六个部分,分别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局。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填充思维导图,如时间:大年夜;地点:大街上、房子墙角;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此外,教师还可选择小的切口,可以以小女孩的幻想为例,让学生梳理小女孩擦亮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现实是什么样的?她想得到的是什么?如第一次擦亮火柴,她看到了一个大火炉,然而现实只有一根烧过的火柴梗,从中可见她想得到更多的温暖;第二次擦亮火柴,她看到了烤鹅,然而现实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由此可见她想得到食物。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思路归纳相关内容,总结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擦亮火柴看到的事物、现实与想得到的东西。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总结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思维导图能将人物与故事连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语文解语文的相关内容,也使文章更加立体化。

三、整分为合,深化理解

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采用分裂式教学方法,将生字、语句理解、写作手法等单独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要转化教学思路,依托思维导图之便,整合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客观来讲,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衔接语文内容,使学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课文《白鹭》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白鹭哪些地方美?分别在哪些段落中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中心为白鹭,然后向四个方向发射,即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动感美。鼓励学生将文中相关的句子圈出来,思考其妙用。以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将文章分为多个部分,如人物、事件、发展等部分,在人物这条主线中,可引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事件主线为放风筝,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说出故事的开头、发展、经过与结局。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整篇文章为主绘制思维导图,如故事的中心为红楼春趣,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事件与核心人物,最后总结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也可以以小细节为例,如人物描写,将其分为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进一步解析文章内容,掌握人物描写方法。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其整合文章内容,避免其重复、低效学习。

四、科学总结,能力提升

思维导图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为学生学习点亮了指路明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化“灌”为“导”,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绘制思维导图,同时还要鼓励其注重知识的衔接,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后抓住任意一条主线绘制思维导图,更好地归纳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采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允许其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思维导图,逐步提高其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思维导图”能够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思路,让学生在大脑中快速搭建出符合自己学习特点、便于自身理解的学习支架,进而实现高效学习目的。学生在笔记总结过程中,需要将阅读原材料高度凝练,将较长句子浓缩为相应的关键词或符号,将复杂、繁乱的阅读文本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在总结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进行粗略记录,一边听教师讲解,一边进行笔记,结合授课内容绘制草图,在确保关键知识点有效记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省课堂笔记时间,在课后时间对笔记进行进一步整理与转化,将其转化为详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与探索,才能找出既科学又符合自身習惯的笔记方法。在小学阶段的长课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篇章的阅读,并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应的关键知识点,要想实现系统完整的认识,就需要找出文本的共通之处,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散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构建出系统化、完整化的知识体系,此过程对学习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而“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管理方法,让学生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课文学习中,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构建出知识体系,将散碎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形式串联起来,进而促使知识的深度整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听讲有效结合起来,以听课为主语,以笔记为辅,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笔记、绘图等手段,构建出系统的知识框架。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经常更新自身导图结构,对笔记内容进行阶段性整理与补充,将单元知识点浓缩成精短的思维导图,经过不断积累与加工后,生成较为清晰与具体的导图。通过对导图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技巧逐渐绘制成图,进而建立起完善的学习资源库,将所学内容构建成系统的模型,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考虑到四年级下册二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绘制简单导图,以此掌握文章阅读技巧,在课后对框架节点进行细化与重构,进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再例如,在课程《只有一个地球学习》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内容制成导图形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结合自身观点,构建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并为各小组设置相应的主题,比如“地球的可爱”“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等主要观点,让学生经过探究后,找出认同点,对导图进行完善与优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程主题,完成主动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与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梦阅.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20.

[2]李代宽.与创新共舞,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摇曳生姿[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3):78-80.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策略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