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图书审读编辑“望、闻、问、切”能力之我见

2022-02-19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稿稿件图书

王 春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引言

“望、闻、问、切” 传说出自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的《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第六十一难。在古代,“望、闻、问、切”中医四步诊疗法强调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和归纳来诊治疾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望、闻、问、切”已不再囿于中医诊疗工作,而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对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来说,“望、闻、问、切”也同样适用。

图书出版是凝结文明成果、传承文化精华、普及科学知识和启迪智慧心灵的神圣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图书出版编辑要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化自信,做到知行合一,锤炼图书出版编辑的工匠精神,推进图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敬陈管见,浅谈图书编辑在审校书稿时的“望、闻、问、切”,所撰之文,为美芹之献,仅供参考。

一、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书稿之“望、闻、问、切”

一部未经图书编辑校对的书稿,就像一个身体疲弱的病人,或“有疾在腠理”,或“病在肌肤”,又甚至“在骨髓”;因此,放在图书出版编辑面前的大多数稿件往往都“有疾在身”。图书编辑作为稿件的“医者”,承担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综合运用“望、闻、问、切”方法,做好审校、治病“救”稿,即发现并且消除稿件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解决或明显或潜在问题隐患,确保出版物质量符合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从观点到表达,编辑需要面面俱到。其中,“望、闻、问、切”之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书稿之“望”

何谓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之“望”?望者,实为阅、为读、为看、为视。在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人员完全可以把书稿理解为“病人”,编辑人员所进行的“望诊”,也当然包括阅览、观看、检视,确切地说就是阅读、审视、审读,全面、完整、认真细致地浏览;对书稿进行“望诊”,就是仔细通读稿件,详加阅览,作出准确、恰当的判断。一般情况下,稿件需要审读两遍,第一遍是略读,第二遍是精读。略读的目的是对稿件的内容和形式作一般性的了解,借以归纳稿件的一般性特点和最重要的特征,对稿件总体质量和水平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从而对于下一步审稿做到心中有数。经过略读,如果编辑认为稿件基本上可以采用或经过一定的修改加工以后能够达到出版的要求,就要做精读。精读的目的是更加深入地了解、分析和研究稿件的内容和创作特色,为书稿中的判断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并对稿件可否采用作出结论。在通读过程中,审稿者应注意验证自己在略读时对稿件的了解是否准确,并对略读中产生的疑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这种通读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进行,对特别重要的内容或者有疑问之处,更需要反复研读,直到得出结论为止。对稿件所进行的略读、精读这个“望诊”过程,需要编辑人员全神贯注,调动手、眼、脑,了解书稿的主题、内容、各个部件是否完整无缺。图书编辑的审读内容通常包括:错字、病句;常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政治性错误;立场观点问题等等。此外,稿件的结构、逻辑性、排版布局,也要审读审查。根据不同类型的稿件,审读工作中会有一些不同侧重点,因此,审稿其实是遵循着一些判断标准和依据在阅读。综上所述,编辑应当具备敏锐的眼光,即具备一定的判断力、鉴别力和纠错力,才能对书稿进行“望诊”。

(二)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书稿之“闻”

何谓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之“闻”?“闻”者,即博学多闻、博闻强识。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如果编辑只囿于一知半解的知识储备,必然会影响图书的编辑审读校对工作,继而影响出版物的出版质量。知识储备于编辑而言,是安身立命的本领,也是其审校能力的体现。学无止境,研无止境。作为一名编辑,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无论从事哪一个专业、行业领域的图书编辑,对这一专业、行业的内容虽然不能说必须了如指掌,但必须掌握一个大概的整体发展脉络;而且,对于其他专业、行业的知识也要做到有一个基本的、基础性的了解,这有助于图书编辑对稿件的判断与分析。如前所述,图书文稿中的差错往往非常隐蔽,编辑人员要具备“火眼金睛”发现这些差错,就要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作为基础。通过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学术交流、参观考察等方式获取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对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具体运用、立体视角、多元信息,发挥综合素质能力。尤其需要强调一点,编辑一定要实时掌握有关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技能,不能落后于时代前进的脚步。

(三)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书稿之“问”

何谓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之“问”?问者,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已知,发现未知,寻根究底,进而明确问题。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细化为:问作者、问同事、问前辈、问老师、问有关专业人士。审读这一过程即开卷,开卷固然有益,但是编辑之读并非泛泛而读,而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方面,发现问题,即书稿内容、表达形式、行文风格、文笔逻辑,立场、观点均在需要解决问题之列;另一方面,提出问题,即当一部书稿在文章文理、内容结构、思想观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时,文字编辑与作者时常囿于个人主观角度,难以客观判断书稿问题是否存在修改的必要,甚至会产生意见相左的情况。此时,图书编辑首先就需要及时问作者、问同事、问前辈、问老师、问有关专业人士,以有效解决问题,尽可能地使该书稿臻于完善。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术,既要问对人,又要注意问的顺序,还要讲究问的策略。问要有针对性,选择请教的对象时,重点考虑知识结构是否接近、编辑经验是否丰富、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问的对象有身边同事、作者、专家等,问的顺序一般遵循先内后外的原则。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向作者请教,遇到比较专深、敏感或与作者有分歧的问题时,可能还需要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需要查证的内容,要勤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权威工具书,应学会使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数据库资源和各大门户网站等网络工具寻求落实答案、排除疑问。查证资料往往有真伪之别、精粗之分,运用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加以“批判性地审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图书编辑在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时,要特别注意权威性,来源于官方发布的权威文件才是准确可靠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有效解决问题。能否提出质疑、能否排除隐患是编辑业务功力之所在。

(四)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书稿之“切”

何谓图书出版编辑审校之“切”?切者,即编辑技巧、编辑能力。编辑审读编辑稿件,为稿件“把脉”的工作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编辑人员在此工作中需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关注、探究、推敲、追问,需要格外注意稿件的脉络和线索、作者表达的意思和意境,了解和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斟酌,并且反复推敲一部书稿的文字、语法、结构、层次和篇幅以及注释、引文甚至逻辑、修辞等内容,甚至于修饰润色。仅就文字而言,需要图书编辑逐字逐句地通过审读发现书稿中是否存在作者本身用字用词用语方面的讹误不妥以及书写、打印错误,并且认真而全面地加以纠正。再如,语法上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也是书稿中较常见问题;而行文体例、逻辑结构上的问题,譬如结构不合理、不完整,抑或层次不清晰也需要图书编辑一一进行调整,务必做到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图书编辑处理书稿时所耗费的文字处理功夫是巨大的,所花费时间及精力也最多。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最终形成属于图书编辑自己的编辑风格、编辑特征,这也是最能展现一名图书编辑的编辑工作能力与内外功力之处。

二、提高审读编辑“望、闻、问、切”能力之我见

(一)担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光荣责任

我国正在大力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没有高品质的精神阅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便无从谈起。出版工作者应当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多出精品,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图书出版的热点,传播正能量,实现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出版方针及目标。

(二)增强出版编辑的职业自信

出版的本质是文化。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出版事业,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社会条件如何变化,出版物始终是继承前人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教育离不开课本和书刊,离不开出版。出版物是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是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进步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推进,多媒体融合发展,出版工作者更应当准确把握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加强文化归属感、职业荣誉感,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提升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图书编辑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适应新环境、新要求的能力。人要认识、识别、接受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就要具有学习意识,采取学习行为。图书编辑要做到“内外兼修”,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信息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能否熟练驾驭语言文字、编辑加工书面材料的能力;还要较强培训和交流,广泛阅读,涉猎多学科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知识领域,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提升审读水平,正确处理稿件中的“疑难杂症”。

(四)树牢质量意识,把好质量关口

图书是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是图书出版的生命线。出版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领域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出版领域、出版行业,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我们仍然需要提高警惕,增强“红线”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学习,提升判断把握能力,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以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等为本质的错误思潮的侵蚀和影响,坚守出版阵地,严格遵守出版工作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规范出版流程,对稿件用心打磨,精益求精,努力编出高质量的出版物。

图书出版编辑,是出版物内容质量、形式质量的重要把关人。编辑人员需要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实事求是,对稿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客观的评价,对决定采用的稿件润色并修正书稿、提出调整建议。新时代,出版工作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守正创新,博采众长,内外兼修,运用传统医学“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从稿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审慎对待稿件内容及其形式,“不枉不纵”,履行编辑工作职责,对稿件的内容质量和形式质量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判断,以此锤炼图书编辑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书稿稿件图书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顾炎武谢鼠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数学说理,怎么说
图书推荐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