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长古文化难为易的教学探索

2022-02-13杨小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古文教案中职

杨小梅

(太原市小店区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山西太原 030032)

在中职语文教材的所有课文中,长篇文言文教学难度最大,且备课要求最为复杂。由于距离古诗文产生年代较为遥远,对于学生而言,初读很难做到含义的快速理解。但古诗文如同文化里璀璨的明珠,可以给人传递力量,增长智慧。老师讲解古诗文,如果按照传统模式上课,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古文课堂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如何上好一堂有中职特色、受学生欢迎的古文课?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由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理念中,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慢慢找到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备课一般步骤,到课堂“破冰”,再由古文作者本身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实际履历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长古文的“化难为易”。

一、古文备课有章法

1.确定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以对口高考为导向,以课文导读为参考,以教师用书为素材。笔者认为,确定教学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在扎扎实实阅读文本和备好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只有深入领悟文本内涵,才能对教学目标有进一步的明确,才能讲出更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好课。在实践中,几经探索,笔者提出了以下的古文备课步骤。

(1)“一张白纸”读古文

先自读课文,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初定的教学框架。在备课开始时,不参考其他辅助资源,先允许灵感自由闪现。

(2)备课始终遵套路

初定教学设计要始终打好备课基本功——再有创意,不能脱离教学设计普遍包含的内容。先只参考教师用书,做到以下两点。

①自备基础内容。

在不借助网络资源条件下,自备这些内容:作者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文体及解题、熟读课文、字词积累、感知脉络、文本赏析。

②自备古文教学一般流程。

教学导入——知人论世——朗读——字词——感知——文本具体赏析(包括语言和情感两大部分,要组织好使课堂流程过渡自然的衔接语和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对文本挖掘)——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分配时段。

(3)课后习题、课文导读、课下注释的要点融入教案里。

课后习题要认真对待,这是对口高考容易考查的范围。对课后习题,先自己做一做,提高应试能力;再对照参考书,完善答题要点。把习题的要点放在课文对应地方做好标记,课堂要专门强调。

然后,也要认真阅读课文导读,思考相关问题。把课文导读和古文课下注释融合进对应的教学设计环节里。

(4)参考教师用书,确定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领悟后,再参考教师用书,就能深入考虑如何站在学生高考和未来发展的双重角度确定教学目标。笔者在确定教学目标前,一般考虑实用(如掌握和应试相关的基础知识)、审美(反复品读优美语言,感受古文语言的魅力)、生命发展(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给学生传递未来发展需要的品质、正确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这些层面。明确教学目标时,只有切实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高考与人生需要的内容,学生才会被课堂吸引,愿意认真学习[1]。

2.观摩名师课堂实录,书写丰富充实的教案

(1)丰富基础板块内容。在自备基础板块的基础上,参考教参、百度优质课件和教案,整理出内容全面且语言精致的基础部分。

要想着教案语言放在课堂讲解时是否流畅优美,是否能调动学生兴趣,是否便于学生做好笔记,且便于教师设计板书。

(2)优化教学流程:参考网络优质课件和教案优化教学流程即可。

(3)学习名师课堂:观摩名家教学视频,记录设计流程和课堂优美语言,然后把适合自己授课情况的部分融入教案里。这一步非常重要,名师指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可以让课堂丰富生动、精致精彩。

3.对教案复盘和“精致化”

做完以上工作后,还可以全盘阅览教案,将之进一步精致化。也可以参考与本文观点不同的作品对比赏析。比如,讲到苏洵的《六国论》,就可以将课后题中苏辙的《六国论》引用来对比赏析;在论证方法上,可以和《过秦论》探讨文本间的异同之处。也可以联系热点、时事,对文本内涵拓展思考。对教案“精致化”的目的,就是让一堂课围绕核心,要有深度、高度、广度。

二、给课堂高效“破冰”

中职生在中小学期间,因学习不得法,或家庭教育不当自暴自弃,也可能曾经因对老师管教的不满导致厌学。多种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中职生进入职高后,学习不上进,如何提升课堂活跃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教师的研究重点。

1.设计一个好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也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导入设置如有提问,最好契合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课前抛出疑问,课中有效答疑。整节课取得首尾呼应的效果。

如何才算好的导入呢?笔者总结有这几个条件。

第一,走心且便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二,找一个小而精的切入点。

第三,利于激活身心。

第四,造成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以《鸿门宴》课堂导入为例。

“是非成败转头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翻开历史长卷,我们会看到许多光辉的英雄人物形象。提到英雄,大家会想到谁?大家最崇拜哪位人物?(预设: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明清,抗日英雄)

英雄中,有苏轼笔下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也有抗金卫国、文武双全的辛弃疾,一心精忠报国的岳飞,更有为抗击帝国侵略、为抵御日寇而涌现出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好儿女。

作为西楚霸王,面对出身、兵力、打仗样样都不如他的对手刘邦,又为何遭遇惨败呢?失败原因是不是就像他在《垓下歌》里唱的“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认为,天时不利于我,连乌骓马都不奔跑。(抛问)失败原因真是这样吗?他到底有哪些魅力,使得他即便失败也被后人赞叹?项羽和刘邦两大阵营的结局,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鸿门宴》。

笔者以“英雄”这样小而精的话题切入——切合学生常挂在嘴边的“偶像,榜样”。如此走心的导入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也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对良好榜样的追随。以被人称颂的人物为榜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对教师个人喜好的一分好奇,也不必及时满足。学生好奇心被引发后,易于整节课参与到课堂中。

导入设计的背后,体现教师功底的扎实度,对专业的熟练度,特别是老师的控场能力——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和随学生调整目标的灵活性,对课堂整节设计的完整和流畅的把握,对各环节详略的分配。控场能力更包括对学生表现作出有价值的即兴反馈(所以,备课时要预设对学生回答进行恰当的点评),包括对发生在预设之外的情景的应对(如冷场,该如何“破冰”),也包括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如多媒体断电,学生突然大吼大叫,多方激烈争辩等,教师如何有效应对)[2]。

2.见招拆招——对设计的流程灵活变通

在《鸿门宴》教学中,一开始依旧按照以往惯例让同学们分组朗读。学习《鸿门宴》之前,我一开始比较犯难:唉,是不是又会像前几次学习文言文那样,学生无精打采,老师“步履维艰”。彼此都在苦苦撑着?我已越来越强烈感觉到,我对文言文讲解也畏惧、发愁,没有上课就已陷入纠结的情绪中。我也能感觉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越来越疲惫。整节课,就像行走在茫茫沙漠里,学生已经熬不下去了,但老师还要继续吼着、赶着他们前进。老师累,学生也累。屡次催赶,师生都筋疲力尽。笔者决定停下来,给彼此一些缓冲和歇息。这一过程中,笔者思考:学习文言文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使学生轻松愉悦且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呢?

在学生分组朗读后,笔者暂停讲解课文,先来两个调查。第一次调查是想看看学生想要哪种学习方式。一种是老师授课,学生积极应答。一种是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为此,笔者做了两组的兼顾,前10分钟,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自学完成。10分钟后,师生互动。第二次调查是想了解学生中小学语文学习状态。通过学生陈述,笔者总结出基本有这三种情况。第一,充耳不闻——老师讲解,学生听不进去,要么走神,要么睡觉。老师下发自学资料,学生也不学。第二,内容简单学习,比较难的不学习。第三,学习很吃力,但收效甚微。两次调查在欢乐的气氛下结束。学生得到短暂放松后,很顺利地完成了当堂的学习任务。

老师要想让整堂课活跃起来,前5分钟至关重要。设计走心、有新鲜感的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不用担心学生学不好。课堂学习活动,可以是抽查形式——针对薄弱环节(字音、书写、背诵、文言文朗读)展开,不达标者表演节目;达标奖励小红花,增加平时成绩。可以是表演猜成语,比赛背诵成语,成语最好含有数字或者动物,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输了就模仿成语里的动物表演节目,或者请搭档表演节目。可以是传黑板抽查背诵,传到谁,就请谁背诵,不会背,就表演节目。无论活动如何变换,目的不是为了纯粹娱乐,而是既要让学生肢体、大脑动起来,调整到精神饱满状态,又要围绕语文学习目标来进行。

第二,在课堂暂时陷入僵局时,教师依旧保持积极信念。这是我很多次成功“破冰”的法宝。我认为,是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让我在课堂上越来越能够很快地想到活跃课堂的办法。

第三,坚持学习,持续“充电”。教师专业成长书籍很多,因此,一定要勤看书,做笔记,在实践中大胆应用。教师唯有坚持成长,才能应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应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才能在课堂陷入僵局后,第一时间想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3]。

三、注重课后反思与调整

第一,学生状态比教学流程更重要。

当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学习状态不佳时,要果断暂停,灵活运用金点子激发学生兴趣。只要学生状态调整好,就不怕学不好。

第二,比起批评其不努力,学生更需要的是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陷入一种本能反应——学生不听课不交作业,就是不认真。中职学生并非完全不积极,很大程度源于不知道如何才能学好,即学习不得法。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会很吃力,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完全丧失信心,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与其一味地批评学生态度不端正,不如教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其一味斥责学生一无是处,不如多角度欣赏他们[4]。

第三,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更要鼓励他们自己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精神比问题的答案更重要。学生遇到问题不逃避、不畏惧,有着积极解决问题的信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更有助于其未来长远的发展。

第四,强化对学生良好表现的正面评价,多使用“走心赞美法”。

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教师不要只是蜻蜓点水式评价,如“太对了!太棒了!”“好的,回答不错!继续努力!”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走心赞美法”很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步,谈具体表现好的地方;第二步,表达感受;第三步,给予价值感。这样学生能感觉到被关注、被读懂、被理解,从而更有信心地努力学习[5]。

结论

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长古文教学本身由于文学体裁导致其实际教学中必然会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尤其在长古文意涵理解与精炼语句的解读方面较为明显。教师需要努力创设符合中职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方法,既要能够继承传统教学方式,同时也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始终以长古文为切入点,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修养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综合品质,增强其表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做好备课,做好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尤其要重视课堂导入,将学生快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实现快速“破冰”。以教师而言,要做好课中与课后的反思,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心,从而使长古文成为中职院校教学中的“人文光辉”,既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素质。

猜你喜欢

古文教案中职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立定跳远》教案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