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

2022-02-13李彦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双减布置小学生

李彦男

(青铜峡市第二小学 宁夏青铜峡 751600)

语文作业既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训练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开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7月正式出台“双减”教育政策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核心思想有一定程度调整,虽然都是基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能力,但是在政策的指引下,作业的布置需要更多考虑到小学生个人的感受,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到既不违背教育原则,又能实现作业布置的初衷与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难免会对课堂知识有不理解的状况。有效的语文作业既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运用能力,还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同的作业类型对学生有不同的效果。从作业布置的时间上来说,在课前布置的作业被称为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在课堂开始以前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当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以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可以节省课堂中学生熟悉课文的时间,提高课堂的开展效率。课堂中开展的作业被称作为课堂作业。课堂作业的布置是阶段性的作业,教师一般不会将其难度设置太高,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也在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地聆听课堂内容,不会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课堂结束以后,布置的作业被称作留堂作业。在“双减”政策中,更多的是要求留堂作业的量不能超过既定标准。因此,教师在布置留堂作业的时候,需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完成时间。留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学生在课后也不忘记课堂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实现充分掌握课堂内容。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布置对其有吸引力的课后作业,是为了让其在课后也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1]。

2.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自主意识,由于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学习有枯燥乏味的固态思想,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常有为了完成任务的心理,这对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给小学生布置的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较好了解,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对作业进行自主的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设开放、自由、宽松、快乐的氛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参与、快快乐乐地探究,激发其自主探究意识。在“双减”政策发布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完成能力,并且,还要做到对低年级的学生不布置书面作业,对高年级的学生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在这样的作业要求下教师需要创新作业的形式,应该以思维拓展类和行为实践类的作业为主,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满足“双减”政策中的教育要求。无论是思维拓展类的作业还是行为实践类的作业,都需要小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很好地做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

根据目前大部分小学教师布置语文作业的状况来看,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差异性,布置的都是较为固定的作业,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的状况。比如:对课文中的生词、生字进行抄写、默写;对文章进行背诵等。这些作业形式都是当下小学语文课堂中较为常见的语文作业。这会导致小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小学生极具创造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其主动思想,将其思想创新应用到课堂中,让其有创新思考和自主思考的想法与意识。在这点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作业来实现,不必要每次都是固定单一形式的作业[2]。

2.作业量设计不合理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布置较多的作业,妄图使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际上,这种设计作业的方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在短时间内能够暂时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后续学习来说都非常不利。目前,有不少教师会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对固定的题型形成定式的答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教学方式,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也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减少课后玩耍的时间而布置作业,但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这一作业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特性和需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其明白作业的完成是为了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方法

1.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阅读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针对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布置阅读作业。例如,学完四年级下册冰心的《繁星》里的三首短诗后,教师可以设计并布置学生阅读冰心的《冰心散文集》《再寄小读者》等作品,或者阅读以母爱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又如,学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景阳冈》后,教师可以设计和布置这样的作业:《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性格鲜明英雄好汉形象,如为人仗义的宋江,武艺高超、疾恶如仇的武松,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的李逵等。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阅读相关章节,并将他们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最吸引人。

2.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个性化作业

每一位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育小学生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一样,需要从小学生的个性出发,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完成时间,避免布置数量过大的作业,出现教育中的“抢跑”行为。在这一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的个性,不一定全部都必须是书面完成的作业内容,还可以是查阅资料、朗诵课文、了解相关知识等拓展性的作业[3]。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对“春雨”这篇文章进行全面的讲解以后,针对这篇课文布置课后的作业,可以在布置的时候根据对学生个性的了解进行特长或是爱好的分组,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其中,作业内容可以包括:让爱读书的学生找一些与春雨有关的文章或是古诗词进行摘抄和朗诵;让爱写作的学生以春雨作为主体写一篇小作文;让爱绘画的学生画一幅与春雨有关的画等。这些都是具有创造性且根据学生不同个性来拟定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也能让学生用自身的特长来完成作业。

3.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分层作业

小学生的个人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程度等,即使是一个班中的小学生,其个人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依照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作业分层。在传统作业布置的形式下,教师统一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着由于能力不相同导致的完成作业时间不相同的现象。在作业布置得过于简单的时候,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候起不到锻炼个人能力的作用,并且也不能对其思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对其来说,太过简单的作业没有发挥作业布置的意义;在作业布置过难的时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其在完成的时候容易出现完成不了或是花费较多时间完成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作业的有效性并不强[4]。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对不同学习能力的组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的时候不会出现难度过高无法完成或是难度过低太容易完成的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水准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布置拓展性的作业,比如对课堂中课文内容的续写,或是课文内容的读后感写作等,这些具有思维拓展意义的作业内容,能够让其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其他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拓展。B组的学生则可以完成部分基础型作业,附加完成部分拓展性的作业,在巩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知识面的拓展。C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给其安排的作业可以是背诵文章、抄写文章中的生字词以及优美句子等,这些作业的完成度较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这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4.根据教材设计操作性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于课内,拓展到课外,设计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双减”政策的推出,也要求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完成时间。书面类的作业并不是作业的唯一类型,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可以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采用操作性的作业来提高学生度课本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操作性的作业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操作性的作业种类较多,可以根据教材的类型灵活地进行布置,以提高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

其一,可以通过表演的手段完成,在讲解完《狼和小羊》《东郭先生和狼》这一类具有情境的课文的时候,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本中不同角色来对课本内容进行还原。学生在了解完各自角色时,由于需要表演,会对角色进行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对课本的掌握程度,并且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互能力。其二,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课文情境进行绘画的形式来完成。比如,在讲解完《江雪图》《五彩池》这类具有意境的课本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讲解,让学生独立画出自身认为的课文背景,在画画的时候会产生共情的感觉,提高其对课文的理解。

操作性作业的形式较多,绘画与表演都不是操作性作业完成的唯一形式,还有许多,如讲故事、演讲、制作模型、调查、社区活动等。这些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转变了作业完成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能够自主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效地做到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创新意识,也非常符合“双减”政策的作业要求[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关系到小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关系到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形成。只有深刻领会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学科教学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语文教学思想,设计与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才能有效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效果,为其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双减布置小学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我是小学生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非常小学生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