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关注“角落中的孩子”的成长

2022-02-13林玉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角落闪光点阳光

林玉梅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 广东清远 511500)

集千宠于一身与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其内心的感受是完完整整的,一个阳光中的喜气洋洋,一个阴暗中的孤独无助,在同一个团队里,有这样的心理落差,这个团队的能量将大大被

抑制。班级也如此。

——题记

清代诗人袁枚的另一首咏苔五绝:“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的确,青苔从来没有见识过斜阳之美!“角落”一词,让我们想到了孤独、黑暗与冷漠,“角落中的孩子”就是独处一隅,冷眼旁观这世界,眼中没有希望,身边没有关怀,在集体中没有朋友的被同学以及老师遗忘的一群孩子。他们既不像尖子生那样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发言大胆,颇受老师的青睐,也不像调皮生那样因惹是生非而引人注目。他们就像阴暗潮湿角落里生长的那些青苔,那微小的苔花静静地开放着。这些角落的孩子们默默无闻、本分、腼腆、谨慎、安静,处于一种不突出的平淡状态,就连老师也几乎把他们忽略了。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因为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于是各种表扬、奖励轮不到他们,当班干部没他们,各种比赛也没有他们,课堂提问也很少“光顾”他们,甚至老师的目光也极少投向他们。于是,他们每天从老师和学生的视线中淡入淡出,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在角落里。一个思维反应不很敏捷但非常认真的女生曾这样在她的日记中写道:“对于那些成绩好的爱表现的同学,老师总是笑容满面地投以赞赏的目光,每看见老师俯下身子用殷切的目光鼓励后进生时,我多么希望老师的目光也停留在我的身上,哪怕是一分钟,不!哪怕一秒钟也好,因为那一个关注的眼神,往往会给我无穷的力量,可我的心每次都在热切的期望中失望。”多么深刻的语言,多么让人心疼的内心独白,我们分明聆听到一个孩子内心的呼唤:分一点阳光给我们,不要把我们遗忘!

的确,长期以来,我们班主任在抓班集体建设、学生思想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定式[1]。班里的优等生不必说,由于他们自身的良好素质,格外得到老师的青睐以及同学们的羡慕,他们拥有了足够的荣誉与优越感,我们更是较多地关注了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曾经盛行一时的“赏识教育”使我们也学会了面带微笑,慈善地拿着放大镜,仔细地寻找他们身上的小小闪光点,哪怕微小得一点点的与昔不同,我们都会予以表扬,因而后进生备受关注。在二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一个夹层——中间学生(下称“角落中的孩子”),他们犹如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很少沐浴爱的阳光,请看下面这则故事。

在一所普通的私人学校里,每天早上的大课间时间,所有学生都聚集在大教室里上音乐课、活动课之类。这天,女校长拿着两个花盆,花盆里栽着两束一样的绿萝准备做一个实验。她把一束绿萝放在厨房的桌子上,另一束则放在大教室的讲台旁。接下来的日子,她让同学们每天都唱歌给教室的那束绿萝听,给绿萝讲故事,围在它身边,和它说悄悄话……而对原先放在厨房里的那束绿萝则不理不睬。一个月后,实验的结果让孩子们瞠目结舌并兴奋异常。厨房里的那盆绿萝长得又黄又小,病恹恹的,没精打采;但是大教室里的那束则刚好相反,它在爱的滋润下,长得枝繁叶茂,有着绿油油的叶子,身躯挺拔,又婀娜多姿,它比原来长高了两倍。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总是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特别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确实遗忘了“角落中的孩子”。他们却常常无意地走出老师的视线。其实,“角落中的孩子”也常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他们幼小的心灵长期遭受漠视后会陷入对真情的怀疑中,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处世方式。他们也是渴望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的。基于传统的育人观念,教师更是倾向于善言乖巧、外向活泼的孩子,使“角落中的孩子”被忽视。更为严重的是,“角落中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常处于内向状态,这种压抑感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因此,教师就要让他们发挥潜能,体验成功,增加自信。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走向成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任兼语文老师,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是任重道远的。我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用真诚的爱滋润“角落中的孩子”的心田

常常听到老师们在议论:我们花在优生身上的精力远比别人多,可是出社会后记得我们的却是原先那帮调皮捣蛋、常挨批评的普通学生。各种缘由固然因人而异,但确实也有引人深思的地方。优生往往被人很多关心,取得成绩受到表扬及关爱一般不太在意;而普通学生常被人冷落,很少得到关心和爱护,因此,老师给些表扬,给点关爱,他们往往会铭记在心,有些就会从此开始进步[2-3]。正如一杯白开水中添加了少许糖,便让人觉得甘甜。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把爱心分给每一位学生,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于不显山不露水的中等生,要尽快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熟悉他们的爱好,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把爱和关心撒向每一个学生,“蹲下”心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倾心交流。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一名“角落的孩子”这样说:“老师经常表扬优秀生,批评教育那些调皮的同学,对我们这些不算很好也不算很差的学生就不大管,有时故意惹点小麻烦想引老师注意,老师才会挤出一点时间找我们谈话。”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可事实上,老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优等生和待进生上,不用老师操心的中等生反而在无意中被冷落了,他们的精神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本来最具可塑性的学生也得不到切实的关心和培养。这个时候,如果得到老师的关爱,就如阳光、雨露,显得多么重要呀!班里的小虎同学,是个留守儿童,他的“乖巧”令人同情,在学校里就是乖孩子一个,从不惹是生非。他在家爱劳动,我找出了他的这个“闪光点”,让他当班里的劳动委员,并让他专门负责班里的卫生检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很出色,班里挂上的文明班的牌子有他的不少功劳。从此可看出,我把更多的“偏爱”倾注在小虎同类型的同学身上,就像农民对弱苗那样,给他们多一点栽培,多一点保护,使他们和其他幼苗一样,茁壮成长。“角落中的孩子”需要我们用师爱为他们指点迷津。因为这时候的师爱就如一缕春风,吹开了他们的心门,这时候的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阵细雨,慢慢地,悄悄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涌动起一股暖流,一股上进之流。“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我们只有付出源自内心、毫无矫饰的爱,才会走进一个个特殊的心灵,解读一个个特殊的故事。我觉得,只要我们做老师的真心付出,把更多的关爱播撒给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会更加感觉到阳光般的温暖,那么,何愁他们不和常春藤一样旺盛生长呢?

二、用鼓励的言行树立“角落中的孩子”的自信心

把树立“自信心”作为主攻目标,把增强自我意识作为突破口。我们要多鼓励,少指责,不要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老师用热情的态度,再加上适当运用启发的话语,就能让“角落中的孩子”获取自信心,他们稍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注意帮他们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及时给予更多的关爱[4]。一旦他们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爱护,他们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角落中的孩子”由于不善于表现自己,往往对自己认识不足,形成自卑心理。班主任尤其要注意关心激励那些“角落中的孩子”,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进取心,建立自信心。美国专业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夫小时候无依无靠,生性卑怯,但他的中学英语老师布罗奇老师不断给他打气和鼓励,激发马尔科姆·戴尔科夫的自信,他卓有成就的一生。“对于尘沙来说,阳光给予的是赏识。”而教师给予学生的也应该是赏识、赏识、再赏识。班里有一位女同学,是从外省转来的学生,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同学都不与她玩,甚至排斥她,在背后给她起别名,拿她说笑话,她也非常孤独。观察到此情况,我并没忽视她,而是给予了她多方面的帮助,帮她找出自己的长处,如她字写得好,我的就让她帮老师把生字词抄在黑板上;她书读得好,我就让她在早读课上带读,或是在课堂上朗读;平常也会抓住机会,哪怕是再细微的进步,我也会表扬她,鼓励她。慢慢地,班里同学与她亲近了,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清朝的教育学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待那些少言寡语、不爱与人交谈的学生,责骂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反而会让他们越来越自卑。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去解决问题,那就是多鼓励,多肯定,使其扬长避短。

三、用赏识的眼光捕捉“角落中的孩子”的“闪光点”

教师应蹲下来“平视”学生或“仰视”学生,发现其闪光点,赏识创意点,捕捉灵感点,肯定成功点。“角落中的孩子”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寻找并捕捉他们身上那些东西的闪光点。我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去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去无限放大再放大,让他们也能感受到阳光,也有意识要和大家一样灿烂。但他们的闪光点是微弱的,并且,这些闪光点也常常是昙花一现的,很快就会被消极情绪所代替。教师一发现“角落中的孩子”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角落中的孩子”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教师在找出其闪光点并进行激励,再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让他们的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教学中,我们可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材施教,让他们有多个机会去表现,去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完成好一次作业,答对一个问题,做好一次值日生,在劳动、纪律、卫生、进取心、荣誉感等方面的微小进步,我们都应及时地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热情的表扬和鼓励。平时,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例如,让“笔头”好的学生编辑班刊;让跑、跳、掷的佼佼者带班运动队……一般说来,学生在受到信赖的时候,都有快乐和满足感,进而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找回自信,产生全力以赴的决心。例如,我班里的小王同学,声音清脆悦耳,能说会道,脑子灵活,但对学习却不上心。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静态的描写方法写校园的景色。在巡堂时,我发现他写得不错,但句子还算不上通顺,于是我马上让把句子读出来,他一边读,我一边帮他纠正……通过他自己的努力,通过老师的帮助,他赢来了同学们的掌声。我趁热打铁,又让他用动态的描写方法写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老师的赏识,同学的羡慕,影响了这个孩子。短短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一般说来,学生在受到信赖的时候,都有快乐和满足感,进而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找回自信,产生全力以赴的决心。

明媚的早晨,阳光裹挟着晨雾透过窗户悄无声息地落在办公室里、教室里……柔柔的金色阳光,使我们感受到清新、温暖、欢乐和光明。老师的爱,犹如一句温馨的话,是一个关爱的眼神,看似渺小,却温暖人心;老师的爱,犹如冬日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的太阳,是一抹点亮学生心灵的阳光。它能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拥有爱的感动。让明媚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只要有足够的诚心和爱意,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是一个艳阳天。在这个呼唤平等与理解的时代,教师们,请多给这些“角落中的孩子”一点爱吧!师爱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

猜你喜欢

角落闪光点阳光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走,出发!
我多想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让闪光点照亮学困生前行的道路
休憩的角落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走在阳光路上
选对绿植 角落也有春天
让教育之花开遍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