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2022-02-13孔韦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导学互动导学数学教师

孔韦敏

(安徽省临泉县邢塘街道牛庄小学 安徽临泉 236400)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政策的变化,必须要在教学方式上发生转变。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从学生主体以及教学效果出发,采取导学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吸收数学知识。导学互动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把握数学内涵。教师也可以在导学互动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进行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从整体把握教学环节,这样才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随着教育改革、时代发展逐渐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是在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提升教学效率。在这一模式中。老师对学生的主导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都能得到有效体现。从“导学互动”模式的产生到实践发展来看,它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学思结合、以导促学,以及导学互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导学互动”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师展开的教学方式必须与上述16个字相贴合[1]。

2.“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

(1)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学中,从整体角度来看,教育基本理论是围绕教育与人展开的。教育价值和方法论的基本框架都是围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观念展开的。教育学指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也教育学理念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导学互动”要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理论。苏格拉底“产婆术”的问答法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教师通过连续发问,让学生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少;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问答中经过多次思考和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个问题的概念;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导学互动”中教师对学生有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学问题,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产婆术”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方法指导。

(3)布鲁纳的结构教学法。结构教学法强调的是所有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让学生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架构。并且,结构教学法重视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这一理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应该是主动参与的态度,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态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才能收获到更多的成果。布鲁纳还表示,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地位都要得以落实。

(4)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理论。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指出,人们在阅读中能接收到的东西只占据记忆的10%左右,对于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内容,记忆值也比较低,在20%~30%之间。而对于自己看到以及听到的东西记忆值可以在50%左右,但是对于在交流过程中自己阐述的记忆值在70%左右。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利用自己的视觉以及听觉优势,通过相互交流或者探讨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才可以达到更深入的记忆。且这种记忆方式是明显强于传统教学形式的。“导学互动”中的互动体现的就是“学生自己阐述”“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这些学习行为,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从诞生到实际应用经历了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经过不断改进,它的教学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

1.“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环节紧凑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前要对上课时间进行清晰合理的划分,把时间进行良好把控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展开。这样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衔接都显得十分紧凑且教学结构合理,这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就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设计导学案,保证教学问题在课堂上能得到充分解决[4]。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准备教学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

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1.通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在“导学互动” 教学模式中,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小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比对、质疑探索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完成数学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以及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首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随后,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环境以及浓厚的学习的氛围,最后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小学教师而言,要从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是重点。为此,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5]。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以及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这样可以有效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

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效率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创新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十分重要。在学习过程,小学生中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技能来尝试对问题进行探索。这样学生就可以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以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加与减(一)”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是一群小朋友在玩投球游戏,投进得一分,投出扣一分。教师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游戏情境,通过视频中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视频中的小朋友们玩的是什么游戏?最后是哪个小朋友赢了呢?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先不让小学生回答。“根据游戏规则,投进了得一分,投出了扣一分,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投进了加一分投出了减一分’,通过加减来算出谁的分数最高。”教师先对游戏进行了分析后,让学生猜测一下本单元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呢?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会非常认真地观看视频,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猜测出本单元的知识点与数字以及加减法有关。

随后,教师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今天,小朋友去买玩具,他手里有1块钱,但是玩具要5块钱,那么这个小朋友还需要几块钱才能买到玩具?”“今天xx同学请他的好朋友吃苹果,苹果有3个,可是他的朋友有5个,那么他还需要拿几个苹果?”。这些情境都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提出的教学问题还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在生活中哪些时候可以用到加减法。这时候教师再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更高。

3.明确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具体要求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高度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学生要以端正的态度面对教师给出的学习的任务,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相互合作,通过自主思考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相应的答案。对于没有解决出来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自主查阅资料或者在课后继续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在教师的推动下,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高质量进行。在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自己探究的知识有明确的认知,学生要把自己探索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上述的“加与减(一)”教学,教师可以将“最后是哪个小朋友赢了呢?”以及“小朋友还需要几块钱才能买到玩具?”作为探究性题目,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观看视频,当小朋友投进一颗球,就在旁边写上加一,没有投进就减一,最后看哪个小朋友加的分数越多,哪个小朋友就赢了。第二道问题有几种解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得出答案。于是,学生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买玩具的经验,争取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一个学生说:“我上次买玩具的时候,还差5块钱,妈妈给了我5块钱就刚好,所以可以用加法。”还有学生说:“上次卖玩具的阿姨说玩具10块而我只有3块,她用10-3最后告诉我还差7块钱,所以可以用减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4.在“导学互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意识

小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可以树立探究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选择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这几个环节,来让学生获取相应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性学习是具有实际性、自主性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培养,可以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从而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处理教学问题。在导学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意识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探究意识在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为此,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要让学生多提出为什么?并思考怎么样才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教师要积极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疑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境中来思考问题。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这一课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些图形,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这几个图形。当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这几个图形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正方形,并让学生思考这个正方形可以能否变成一个圆形或者长方形。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有些学生说可以,有些学生说不可以。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给出证明理由。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够证明自己说的是正确的。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动手实践,在正方形纸张中画出了一个圆,并将周围多余的部分裁剪掉,最后这个正方形就变成了圆。这种形式就是灵活地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并让其他的同学在遇到问题后不管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都要先进行探究实验,最终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在探究意识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能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对导学互动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导学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课堂给学生构建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思想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导学互动导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