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语文课堂激趣策略初探

2022-02-13叶达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体校语文课堂中职

叶达森

(东莞体育运动学校 广东东莞 523128)

语文作为中职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兴趣”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共出现了13次,而且大多数都伴随着动词“激发”而出现。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学习语文最好的老师。课标如此表述也清晰地向所有的教育参与者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和方向。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会普遍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但是对学习却意兴阑珊。假如教师在课堂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一板一眼,语文课堂就容易迈向两个极端——或是教师授课平淡无奇,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不已;或是学生提出无关话题,教师应付疲于奔命,课堂秩序趋向失控。这些都显然不是中职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语文课,让教师挥洒自如教语文课,教学相长,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理想,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探索,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欲罢不能,其乐融融,交流和谐,甚至可以产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智慧的闪光,这才是中职语文课堂的应有之义。而要达到此目标,只有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上语文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体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体校是一个地区培养竞技体育“尖子”的主要基地,是这个地区内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教育和体育专业教育,同时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读训并重的中等体育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需要的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是体校的主要任务。体校的学生以运动专项训练为主,在文化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比较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压。在体校,只有半天的文化课时间。在符合中职教育课程方案要求的前提下,课时安排无可避免地会有部分压缩。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体校学生较多是来自普通中小学中文化成绩相对靠后,又比较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群体。加之体校学生同时也是“运动员”,需要为地区“出征”,参加竞技比赛。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体校学生的专业训练遵循“三从一大”的原则——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不断挑战自身的技术和体能极限,力求突破。这就导致体校学生在专项训练上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相应地,分配在文化学习上的精力就会有相当削弱。所以,体校学生重视体育训练、轻视文化学习的不良传统由来已久。体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自然也就不甚积极,基础也比较薄弱,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如同硬币的两面,体校学生因为专业训练的不断磨砺,具有勇敢活泼、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实践能力强等特点。这之于文化学习上,是大有裨益的。

针对这样的现实,语文教师要坚持以自身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因势导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用心设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体校语文“高效课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

笔者将在下文初步探究体校语文课堂激趣的几个策略。

一、师生关系融洽温馨,在情感上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里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礼记·学记》中的“亲其师,信其道”用简洁的语言阐明: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同时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

在体校中,许多学生都离乡别井,有的甚至跨越大半个中国,远离父母、长辈,从而缺乏亲人的关怀和爱护。体校的学生需要进行枯燥的、极大量的体育专项训练。为求夺得比赛佳绩,学生需要将运动动作做得标准、精细,或奔跑数十公里,或动作重复万遍,以形成肌肉记忆,身体极其疲惫。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如果教师以传统教学中的“严师”形象进行教学,虽然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但是学生可能会由于害怕教师,或者出于逆反心理,出现避免或者拒绝与教师交流的情况,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恶化。

面对接近成年的体校学生(中职一年级至中职三年级),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温馨的关系,让自己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形象,在授课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充当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沐春风的关怀。在课间,教师可以在教室中与学生谈天说地,讨论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同探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非常好!”“你是行的!”“我相信你!”……温暖的话语,能提高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奋斗的意志。当学生出现错误、偏差行为时,教师不要急于责备学生,而是要先详细深入地了解来龙去脉,根据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细微的举动,能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是一名亲切的长辈,愿意与之交流,与之亲近,愿意上语文课。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丰沛多样的情感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体验感悟作品的情感价值是语文课堂的核心目标,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更有效率地实现此目标,也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助推营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情景创设贴合实际,在课堂里激发学习兴趣

体校学生每天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专注在体育专项训练上,他们最关心、最在意的就是体育训练。基于这样的现实,在体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设贴合学生现阶段认知特点和内容的情景,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和引导,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跟随教师节奏,乃至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体校学生思维活跃,思考的角度会比较多,观点表达也会比较积极。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与分析。以下是两个教学情境。

情境一:“记叙文·人物描写(片段)”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都参加过市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比赛,还记得你们参加这些比赛时遇到的人吗?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参加这些比赛里面,所见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我们待会儿一起分享一下:这个人是什么人,为什么你对他(她)印象最深刻。

生自由发表观点。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在赛场上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之所以印象最深刻,是因为他(她)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一身肌肉、一身服装打扮……这就是“细节”的力量。细节,会让你记住一个人。细节,也会让读者记住你所写的这个人。我们今天要运用细节描写,把你记忆深刻的这个人写下来。

师生互动,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生完成片段写作——自己在赛场上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人。

设计意图:体育专项训练与参加各级比赛是体校学生的生活常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创设情境。引入本节学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情景二:《科学是美丽的》教学——

师:同学们,田径场是我们很多同学训练和生活的必经场地。但是,大家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一个细节——大家知道我们的田径场风雨跑道的雨棚上的标语写的是什么吗?

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还是有很多有心人和细心人的。标语是:“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同学们找一下这个标语里的关键词。

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找到的其中一个关键词是“科学”。其实,我们体育专项训练是很需要讲究科学的,一旦不科学,就容易受伤,甚至出现意外。今天学习的文章,就是要告诉我们“科学”于我们而言的意义。

设计意图: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校园中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学生们极其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训练细节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为后面的教学预热铺垫。

三、多媒体材料裁剪运用,在内容上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2]。”这一代的学生都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成长的。信息技术既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避免会有深入接触的环境,也是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语文课堂也要承担这个时代任务,引导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利用有效整合的多媒体、网络的语文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改善师生互动方式,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网络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课堂上。微信平台的答题竞赛、教学软件的PK比赛、教学白板的随心涂画等,给语文课堂教学插上无限可能的翅膀,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借助多媒体融合和网络技术,语文教师可以引进更多的时代“活水”。课堂活动形式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更方便、更多样地展示教材以外的内容。网络上优秀不凡的文章、感人至深的故事、时代楷模的事迹、体育大家的奋斗历程等,在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这对比起传统的纸质印刷、教师讲述,更能有效引起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应合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的要求,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吸收、成长。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发挥他们的网络技术实力。例如,许多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三分钟演讲”“每堂一故事”“每堂一成语”等活动,让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网络素材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加持下,“课前三分钟”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角,语文课堂教学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四、小组学习贴合实际,在形式上学习兴趣

“小组活动”课堂教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组织形式主要是学生按一定原则结为小组或者团队,组内进行责任分工,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语文本来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刻板教授知识,一味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等待教师讲授,懒于独立思考或者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破坏。

小组成员具有互补性,能取长补短。“小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发挥组内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学习任务,以充分发挥“小组活动”教学的作用。例如,教师布置整本书阅读分享的任务,小组成员内部进行分工,在全组完成阅读的基础上,分别负责确定分享内容、撰写稿件、制作分享材料等内容。要注意,教师要关注小组内的分工,是否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语文课堂激趣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能直观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体校语文教师只有建立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点滴的生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钻研多媒体融合和网络技术,并充分利用于课堂教学,创建小组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突破教学瓶颈,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校语文课堂中职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