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技巧的策略研究

2022-02-13刘绿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思维数学

刘绿梅

(广东惠州大亚湾区兴汉小学 广东惠州 516083)

问题教学法被普遍应用到各个教育教学阶段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会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学生产生互动,获得学生的反馈。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在现代化的数学课程中,问题教学法也起到了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不足,在面对一些复杂的知识时,单个问题并不能够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帮助,此时就需要教师设计追问,对原有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延伸,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给予他们针对性指导。在追问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是转换角度进行考虑,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增强他们的数学水平。在实际的追问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应用追问技巧,把握合理的追问时机。而追问的内容设计上也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摆脱学习中的困境。此外,也可以通过直观化的追问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去探究和解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小学数学课堂追问意义

1.借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是好奇心十分旺盛的群体,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会让学生产生疑惑,进而生成浓厚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大山,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大家不妨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兴趣被问题调动起来,他们回忆自己在实际中的经历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因为物体在不同角度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人们在观察的时候自然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形状。其他的学生也在课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可以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抛出“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中[1]。

2.追问指出学习的方向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负责引导学生完成探索任务。而具体的学习过程又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需要尽量减少对他们的干扰,这就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如何在不干扰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完成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足,他们对于陌生的知识更加习惯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理解。而现在要求他们自主完成知识的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抓不住教材中知识的重点。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在课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出一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教师通过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如果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向出现了错误,教师就要继续提出问题,以追问的方式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

3.递进性问题引生深思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教师讲述知识的时候,并不是一次性就将所有的知识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从以往阶段的数学课程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像是走马观花,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完成知识的探究任务,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程中也是如此,学生的习惯没有改变,他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解题,只要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解答习题,在他们心里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在现代化的课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理念,灵活应用追问技巧,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将一个知识点拆分为几个问题,由减到难逐步抛给学生,让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使他们切实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增强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

二、运用追问的注意事项

1.追问的深度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也渗透到了小学数学课程中。不少教师都将课堂追问作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甚至还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通过调查后发现,这部分教师在设计追问问题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还浪费了课程的时间。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问题的深度,通过有深度地进行追问,才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发现更多的知识,从而体验到解答问题的快乐[2]。

2.追问的广度

追问可以说是问题教学法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问题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追问问题的时候,要更加注重问题的广度。以往的问题教学法范围基本限制在课程中的重点。完成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就将重点转移到习题的练习上,让学生通过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答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却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追问问题的时候,要进行适当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和再创造,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无穷乐趣。

3.追问的关联

小学阶段的学习历程时间跨度较长,而且数学教材中前后的知识有一定的关联。学生在前面学习的知识是他们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但是,因为时间跨度较长的原因,学生有时候会忘记前面学习的知识,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带来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增强追问的关联度,利用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前后的知识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等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唤醒他们尘封的记忆,促使他们将前后的就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前面知识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有整体化的把握。

三、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策略

1.抓住时机,体现数学奥妙

提问是一种效果非常显著的教学方式,在关键时刻能够对学生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让学生茅塞顿开,发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抓住追问的时机。在之前的课程中,有一部分教师追问的时候没有观察学生的情况,随意提出问题,以至于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干扰,使得学生的学习计划不能够顺利实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教师在追问之前要注重观察课程中的进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如果学生的状况较好的话,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课程中的学生普遍情绪低落的话,教师就要提出一些趣味性较高的问题,调节学生的情绪。等到学生的状态恢复之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提问。

例如,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要抓住追问的时机,体现数学知识的奥妙。在课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随后,教师给他们提出问题:班级内学生的睡眠时间分别是多少?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统计活动,询问周围的每一个同学他们的睡眠时间各是多少,然后记录下来。在完成这些活动后,教师又提出问题:睡眠时间超过七小时的人有多少?不够七小时的人又有多少?学生以这个问题为方向,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且绘制了条形统计图中。在统计图中,学生直观地看到了相应的人数,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奥妙。

2.合理引导,拉回学生注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群思维十分活泛的群体,他们对待知识常常能够提出不同的见解。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久地集中在课程中。数学课程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长,很多学生在课程的后期都会出现注意力分数的情况,影响教学质量。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追问的方式,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此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程中,使他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探究教材中的知识。

例如,以“图形的认识”为例,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程中。在课程中,学生看到各种线条组成的图形,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感觉。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呢?由于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导致他们不能够及时发现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鉴于此,教师进行追问:如果我们将这些图形看作是卡通人物,那么大家能发现他们各自的特征吗?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图形设置成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最终掌握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在随后的教学中,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就以追问的方式,使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中。

3.以生为本,问题符合学生

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教师基本上以自己为课程中的主人,很少会顾及学生的感受。在应用问教学法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提出问题,有时候甚至根据自己的心情提问,大大降低了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活动的时候,要清楚让知道这一点,防止出现没有意义或者是难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十分艰难,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在现代化的课程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条件和能力设计追问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对他们产生帮助作用。

例如,以“观察物体”为例,教师要以学生为课程中的中心,设计符合他们水平的问题。在课程中,教师先展示一个风扇,询问学生:这个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描述。学生回答道:风扇有一个圆形的头,还有一个方形的底座。紧接着,教师开始追问:那么,这个物体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状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思考,并且利用手边的物体进行模仿,他们发现手中的物体在快速旋转之后都会形成圆形。所以,改变风扇头的形状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风扇的底座就可以设置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4.多样追问,调动学生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泼,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如果教师在追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内容形式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也无法发挥出追问的应有作用。基于此,在现代化的课程中,教师在设计追问的时候要更加灵活,通过多种多样的追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既可以设计启发式的问题,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也可以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提出质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通过多样提问,能够让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3]。

例如,以“乘法运算”为例,教师要进行多样式追问,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给学生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如何相乘的问题?但从学生目前掌握的知识来看,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开展追问,以质疑的方式追问他们:能不能把两个数字拆开分别进行运算呢?学生将两位数拆开之后,分别进行运算,变成了自己熟悉的算式。在计算完毕之后,教师接着提出问题:能不能把这个算式拆分成其他的形式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又开始进行尝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拆分,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直观追问,降低理解难度

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以直观化思维去理解和分析事物。思维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很难掌握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也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通过直观式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用直观的例子或者是自己的语言描述数学的概念和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例如,以“口算”为例,教师要直观式追问,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在课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有80个苹果,每个班可以得到20个,那么这些苹果可以分几个班级?学生在口算的时候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没有信心。见到这种情形,教师进行直观式追问:大家不知道如何计算80÷20,那么是否可以用8÷2来计算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尝试,他们通过一番验算之后发现80÷20和8÷2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还发现在除法算式中,如果前后都有零的话,零是可以抵消的。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追问是问题教学法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在进行追问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对学生产生启发和引导。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思维跳跳糖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